《邮苑幽香》早期老纪特首日实寄封“回流”品含金量很高

山房路文化 2024-04-11 18:02:42

众所周知,1955年为了扩大对外宣传新中国的建设成果、扩大文化传播,增加外汇收入、有效管理、规划国内集邮市场,成立了中国邮票公司。新旧政权交替,留下很多需要时间来纠正过来的事情。例如邮政日戳的规范统一,邮票上加盖止废,旧的函纸信封更换等等。工作量大,涉及面宽,地域差异、特别是交通落后偏远地区,不思进取的工作人员,思维惯性不仅仅是依靠行政命令可以得到完全改善。通讯落后,交通不便更是造成无法令行则止的大障碍。新中国一些著名的错版邮票在邮政窗口出售,许多资深集邮人一直自制首日实寄封互寄,不少邮局或民众仍沿用民国时期邮戳(包括邮政日戳)以及仍在使用旧时邮政用品等等,都是最好的实物见证。

有版别不同

当时的中国的印刷能力较差、油墨品质、纸张品质等都得不到很好的保障。首日封及有些邮品的制作印刷达到一致标准,直到1959年建成捷克斯洛伐克援助的北京邮票厂才得到解决。

未见版别不同

版别差异较大的首日封基本上出现在1957~1960之间。当时中国邮票公司制作发行的首日封。两大特点:制作发行量很少、版别出现差异多。

有版别不同

制作发行量少是因为购买者少,预定者极少。版别差异主要是因为机器老旧、落后,故障率高,有的机器只印了几百枚首日封就坏了。停机重印需要重新制版,造成了版别差异。版别差异完全可能造成某一版别的稀有,甚至唯一。

迄今未发现其他版别

比较受欢迎的工具书——1985年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国首日封目录》一书中就刊印了不少,由中国邮票公司发行而未经实寄的首日封图片。《目录》中刊印寄往海外的首日实寄封几乎为零。

迄今未发现其他版别

近四十年 笔者一直关注并收藏,贴老纪特的中国邮票公司及私人寄往海外的首日实寄封。

劫后余生。弥足珍贵。

一直未曾发现过与自己藏品相同版别的首日实寄封。究其原因:存世量很少,版别不一多。

诠释外交、外贸、邮政史

老纪特中有些并非首日实寄,只是普通的实寄封也不乏十分经典的精品。这枚封完全有资格进博物馆,真是难得一见。佐证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对新中国初建时无私援助、见证了一段十分珍贵的蜜月期。

新中国早期实寄封中的精品

老纪特首日实寄封受历史条件限制,存世很少,寄往海外的则更少。

很少见

新中国早期贴老纪特寄往海外的实寄封无论是否首日,无论是寄往东欧社会主义友好国家或寄往西欧及美国的实物原件被保存下来不多,一场大革命将这些好东西毁得所剩无几。

迄今仅见

贴面值2100万邮资的实寄封更是少之又少。迄今没有见过第二枚。

民国没有国家制作发行的首日封。

可以说今天我们有幸见到当年寄往海外,由中国邮票公司寄出及私人寄出的首日实寄封(包括十分精品的普通实寄封),几乎都是“回流”品。

其中有许多精品,即便是国家级的邮票博物馆里也是寥寥无几。

同城邮资不菲

1948年旅居上海的西人互寄集邮封。

历史久远、原本就稀少、特殊经历,赋予了这些封不一样的含金量。可以断言,不久即会含金量更高。

珠海市民胥先生

注:所刊图片实物均系笔者自藏品

0 阅读:7

山房路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