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草圣奇伟书法家王升两幅经典书法名帖气势酣畅笔法老健赏析

香萱看文化 2023-07-29 20:11:02

南宋时期草圣奇伟书法家王升两幅经典书法名帖气势酣畅,笔法老健赏析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书法、绘画和诗词一并成为中国最具代表的文化精粹。写书法能够修身养性,静观欣赏好的书法作品,也会赏心悦目,心情舒畅。尤其是观看名家的书法真迹,潇洒和飘逸间,足可以陶冶情操、聊慰心怀,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在中国书法史上,南宋的书艺成就并不算十分显著,但在高宗赵构的示范作用下,南宋士子的书法热情颇为高涨,名家辈出,留存于世的书帖亦颇为丰富。了解南宋书法的整体状况,有助于书法史的贯通,亦有助于了解有元以后书法的发展。

南宋时代从帝王到文士,均保持着极高的书法热情。这种书法热情是当时社会文化热情的集中表征之一。甚至可以说,南宋朝野对待书法文化的热情,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越了北宋。

南宋的书法文化,主要表现在以收藏与鉴赏为核心的书法活动与学术活动上。这其中,内府与士人的法书收藏与鉴赏、金石学与方舆学著作对历代石刻的研究与重视、历代法书与法帖的辑摹与翻刻、以《兰亭序》历代刻本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兰亭学”的形成,均是值得后世重视的几个方面。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南宋时期书法家王升经典书法作品。

王升(1067-?),字逸老,汴(今河南开封)人。宋宣、政间,奉召为补右爵。南渡后,寓居嘉禾羔羊里,自号羔羊居士,宋高宗时,召对蒙眷官至正使。卒年不详,1149年尚在。虞集评:“逸老草书,殊有旭颠转折变态”但考察其流传书迹,实是学米芾。

宋代书法家王升主要书法作品有:《首夏帖》《衰老帖》

宋代书法家王升行书《首夏帖》赏析

宋代书法家王升行书《首夏帖》纵32.2厘米,橫38.l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鉴藏印记:“宋荦审定”(朱文)、“珍绘堂记”(朱文)、“莲樵鉴赏”(朱文)、“沿州”(朱文),“汪恂之印”(白文)、“南韵斋”(朱文)、“皇十一子成亲王诒晋斋图书印”(朱文)、“德”“量”(朱文连珠)。历代著录:《书画鉴影》。

释文:匠顿首复,伯兴承务贤亲坐下。首夏清和,伏惟神明赞相,尊候万福,再会未期,伏几相时保重。谨复启,不宣。升顿首上伯兴承务贤亲坐下。

王升的行草书在南宋时颇负盛名,资料说他书宗张旭、怀素,但从此札看不出与上述二人的渊源关系,倒是与米南宫的书风很近,此帖书法全学米芾,气势酣畅,笔法老健,应是晚年之笔。

《首夏帖》很明显胎息米芾,用笔以提按为主,点画变化较多。此帖中起始两行用笔较重,与第四、五行轻盈的笔触形成了强烈对比。单就第四、五行来看,一行之内点画的轻重落差也很大,虚实交替,颇耐人寻味。

王升书写此帖时,笔速比较迅捷,配合着翻折笔法,使得笔势飞越激荡;虽然没有以“一笔书”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字与字之间气息连接紧密,一贯而下,颇有“一笔书”之妙。此帖结字尽得米芾腾挪摇曳之秘,多以欹侧生姿。如“顿”“亲”“清”“谨”等字的左右错落呼应,“伏惟”二字因势而生的左右欹侧之态,“顿首上”三字因结字的纵放横收而使行气略向左下倾斜,以及末行的“伯兴”二字自右上向左下贯势到“承”字却急转向右下,使其后数字顺势以呼应“顿首上”的左下之势等,均可见结字的纵横摇曳在行气线丰富变化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单凭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王升在米氏结字方面的确下过一番功夫。不过,王升的结字尽管大小、俯仰有一定变化,但重心处笔画过于紧结、逼仄。综合来讲,王升行书的特点是提按丰富、笔速快、结字以欹侧为主。

《首夏帖》通篇写得痛快淋漓,洋溢着强烈的运动感;但因过分突出米字的痛快之感而少了几分沉厚。或许王升行书的这个特点也与其善写草书有关。宋代董史《皇宋书录》中记载:“王升,宣和间以《草书圣经》进上,除书学录。”王升还曾用草书写过杜甫的《饮中八仙歌》。

南宋著名书论家楼钥在《攻愧集》中道:“逸老以‘草圣’擅名。”可见王升草书成就之大。书写速度是宋人一直探讨的草书问题之一。尽管王升的草书作品今已不得见,但从《首夏帖》这件行书作品不难推断其写草书的速度是非常迅疾的。快速易得势这一点也与宋徽宗的草书审美暗合,要不他怎么会在看了王升的草书后授予他官职呢?

尽管行书与草书是两种书体,在具体书写中有着严格的区别,但毕竟两者同属于动态书体,因而又有许多相通之处。也正是因为王升行、草兼擅,才会在学习米芾行书方面要明显高于米友仁和刘焘。

宋代书法家王升行书《衰老帖》赏析

宋代书法家王升行书《衰老帖》尺牍释文:升再拜。衰老杜门多病。久不承兴居之问。日益系咏。近魏端叔见临。能道动止之详。用以为尉。累蒙见许一过敝圃。竞不闻足音。因出切幸迂临。至叩至叩。升再拜。

王升的行草书在南宋时颇负盛名,资料说他书宗张旭、怀素,但从此札看不出与上述二人的渊源关系,倒是与米南宫的书风很近,此帖书法全学米芾,气势酣畅,笔法老健,应是晚年之笔。

王升也作王昇,字逸老,号羔羊老人。王升的行书,风格接近宋四家的米芾,草书的圆润非常像怀素的风格。启功先生说,曾经流传过他写的《千字文》一卷,南雪斋帖和岳雪楼帖都曾有刻录,只不过原迹今日已经不知道是否存在了。

王升的草书在南宋的时候是非常有名的,宋徽宗宣、政间(1111—1125),因“草圣奇伟”,奉诏为补右爵。朱敦儒题其卷:“逸少(王羲之)作行书,逸老为草字,当家有风味,外人哪得知。”把王升的草书拿来媲美王羲之行书,可能略有夸张,但也确实说明其草书的厉害。

上面是王升的行书作品,启功先生说其“绝世米元章”,看来确实如此。用笔、结字都有米芾的意韵。

作为书学米帝书法的王升不以行书为名,而以草书为人称道。南宋学者董史在《皇宋书录》中这样记载到:

谷中云:‘王升,宣和间以《草书圣经》进上,除书学录。见米友仁《拔千文》

南宋另一位学者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中进一步说:

王升,字逸老,自号、羊居士。工草书,殊有旭颠转折态度。宣和间,以《草书圣经》上进,除书录,其书尤为内庭称赏。

比王升稍晚一些的楼钥则在《践王逸老饮中八仙歌》更详细地评价到:

逸少作行书,逸老作草字。外人那得知,当家有风味。逸老以草圣擅名,其为名公称道如许。

从以上可以看出,王升的宣和年间“除书学录”一事以及“当绍兴十一二年间,犹识其人”可以看出其书法受到徽宗及高宗朝的赏识是无可厚非的。再加上元人虞集在《跋王逸老草书》中的语录亦佐证了其书法在南宋内廷的赏识:

宋太宗刻《秘阁法帖》,晋魏书法后世犹得见之者,以其有此。至《大观》,益精妙矣,学书者始知尚求古法。于后南渡,讲和即安,思陵临池之好尤驾,一时内外大小之臣闻风而起。若王逸老草书,殊有旭颠转折变态,尤为内廷称赏。

王升书法传世书迹主要有:行书《首夏帖》、《鹅酒帖》,行草《杜门帖》及草书《千字文》等。虽然历史上众多评论家都以其草书而交口称赞,但观其行书、行草书作品可以看出王氏深得米帝书法笔意,比之米友仁当更胜一筹。笔者从王升《首夏帖》、《杜门帖》与米蒂《贺铸帖》、《适意帖》比较中可看出,王升的行草书在继承米芾用笔厚重,字形欹侧的基础上,增加了字形的摆动与缠绕,整篇作品有一种灵动飞跃之美。在全盘接受米帝笔法的同时,更加显露天真烂漫的洒脱气息,这在南宋一朝是难能可贵的。明代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引用南宋赵希鹊《洞天清录》如此评价王升在宋代的地位:

朝中明贤书,惟蔡莆阳、苏许公易简。苏东坡、黄山谷、苏子美、秦淮海、李龙眠、米南宫、吴练糖傅朋、王逸老皆比肩古人。莆阳典重有法度,许公无愧杨法华,东坡草圣得意,。出。出逼颜鲁公,山谷乃悬腕书,深得兰亭风韵……逸老草殆欲欺凌怀素,或谓过之。

于此可以看出,王升在南宋的书法地位被评价为“可比肩古人”及“草殆欲欺凌怀素,或谓过之”。这也验证了他荣宠南宋内廷的史实。在后世书名不显,或许因为其隐逸情怀和游艺态度与当时忧国忧民的文人主调不协调,或许也因为承袭米芾而为“大、小米”所掩。

总之,南宋的书法文化表现出两大时代特征:一是加紧对前代书法资料的整理,二是重视当代遗存的著录。

南宋的理学家对书法本身的艺术性同样不甚关心,他们对于书法的态度完全围绕着理学展开,书法成为他们阐述自己理学观念的一个工具,这必然会使在书院学习的生徒对书法的认识产生影响。当时的人们对书法崇拜的标准也由书法本身转移到了对书写者的学问、地位的崇拜上,这实际上也是变相的“趋时贵书”。

0 阅读:22

香萱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