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该怎么解读
杨章林文化
2024-04-06 00:24:32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四十四章,人们的解读都大同小异,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过分的吝啬一定会招致重大的破费,过多地敛藏一定会带来惨重的损失。
二、过分的爱惜会招致巨大的付出,过多地拥有会导致沉重的损失。
三、过度的贪欲必然会有大的耗费;过度的敛聚必然会有过多的丧失。
这些翻译暂且不说同原文怎么样,就是译文自身都有着明显的逻辑错误,或者似是而非。例如:贪欲和耗费,敛聚和丧失,怎么就必然呢?
本着句不离篇章的原则,我们还是从全文入手,看看这句话究竟该怎么翻译?
原文: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分析理解:老子的这一章大约五十来字,由八个分句组成。
前三句是设问。“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圣人老子通过这三个句子要表达的是,名誉、身体、财物这些东西我们都想要,这些都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东西。谁不想誉满天下?谁不想身体健康长命百岁?谁不想金玉满堂?答案是肯定的,都想!但是,无休无止地想得到又担心失去,这是人们共同的缺点。
四五句是提醒。“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但是,对这些东东的偏爱追求都一定会耗费我们的体力精力,造成精神甚至生命的浪费,产生不良后果。退一万步说,你耗费一生,收获了众多的财物,死了又带不走,临了一定会有浓浓的牵挂,遭受到满屋子财物的折磨——死都难以瞑目。何苦呢?
六七八句是总结。“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因此,懂得满足就不会自找没趣,自取其辱,自我折磨,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疲于奔命,不会有愚蠢的精神负担,这样的生活才会轻松自在,才不会去做有害无益的“努力”。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