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八十章应该不是出自老子笔下

杨章林文化 2024-10-16 16:34:36
原文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 引论: 解读《道德经》,一路过来可以说风光无限,但是,还是有几个沟沟坎坎。到了第八十章,应该是最后一个沟坎了,跨过去容易,要给读者一个清晰的交代,还是要费一些口舌。 解析: “小国寡民”。 这是文章的基调,即国家小百姓少。《道德经》不少篇章谈论的都是统治者和民众怎么样和谐相处。国家大小,民众多少,不是老子关心的问题。可以初步断定,该文章不是出自老子笔下。 我们再来瞧瞧《道德经》第五十四章。文章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表达对象跃然纸上。 “善剑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剑术高强的人,不是那个时候都要把剑握在手里;擅长摔跤的人,不是那个时候都要把衣服脱掉;心中有祖宗的人,不是那个时候都要跪拜。 开篇借“善剑者”,“善抱者”,“祭祀”,提出谈论的对象。知识技能美德必须同身体融为一体。 这可以说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同什么“种树”、“抱持”有那样关系嘛? 接着,讲了这种教育模式,必须由点到面,普天之下莫不如此。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技艺美德同身体完美结合,才是教育的真谛;技艺美德同家教结合,就会后继有人;技艺美德同乡风民俗融合在一起,就源远流长;技艺美德同国家教育紧密结合,就会繁荣昌盛;地球上所有的人都重视技艺美德的培养,就“佛光普照”了。 怎么样才能实现如此宏伟的教育蓝图呢?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学习,家与家之间取长补短,地方之间多多交流,国家之间相互观摩。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应该不难看出,圣人老子设想的是天下大同,而不是什么“小国寡民”。老子希望的是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进步,而不是什么“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更不是什么“有什伯之器而不用”,打狗都需要一根棒棒。 小议: 一、知识技能美德同身体融为一体。老子提出的这一教育理念,如果能够被人们认知,并且深入家庭学校,应该会成为生活的福音。 二、如此观点截然不同的两篇文章,谁会好意思说它们出自同一个作者之手?
0 阅读:7

杨章林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