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该走进课堂了——以道莅天下。

杨章林文化 2024-12-12 17:12:46
引言:老子的思维 ,逻辑严谨,从个别到一般,自然生动富于生活气息,是一块不可多得的理性思维的“磨刀石”,更是一座人类和谐生存的灯塔,早就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座上宾”。 导入新课: 一、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有一句名言:他人即地狱。表达的是人性的邪恶,人极度缺乏安全感。 我们的圣人老子则认为:他人即天下——“以道莅天下”。每个人的天下都在你的身边 , 只要你的语言行为有利于他人,你就赢得了天下。 一提到天下,我们想到的就是大王、皇帝、总统、疆域。我们的圣人老子所指的天下,大都是个人的内心世界,你的生活范围。战胜自己,同自己身边的自然、社会和谐相处,你就赢得了天下。 标题:以道莅天下。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以道莅天下”是这篇文章的谈论的中心,要弄懂它,当然有一定的难度,要不两千多年过去了,历代解读的高人无数,为什么都被“挡”在老子的门外? 如果仅仅从字面去解读,你永远不可能走进老子的内心世界。 想要读懂,其实也不难。只要从全文出发,言之成理就行。 还是分三步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提出问题。 1、“治大国若烹小鲜”。 大都解读为治理国家就如同烹饪小鱼,或者理解为,治理国家就如同厨师做菜。把它当作比喻句来理解,从理论上是说不过去的。治理国家就这么简单?何来的改朝换代?那么,它们之间的联系在什么地方呢? 2、“以道莅天下”。 从古至今,一个“道”字,令无数人想入菲菲。神秘莫测、无处不在、不可言说、时空尽头······“道”真的有这么“神通广大”?请跟随圣人的笔尖,进入理性思维的世界,轻松揭开“道”神秘的面纱。道是什么东东?究竟怎么理解?怎么就能够“莅天下”? 3、“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老子肯定不信鬼神,为什么鬼神会出现在文章里?还说鬼伤人,神不伤人。“伤人”是什么意思?肯定不是指传说中的鬼吃人? 4、“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句子中的两指谁?为什么“伤人和不伤人”都是有德的行为? 二、分析问题。 当第四个问出现的时候,眼前的迷雾就应该慢慢散开了。 要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肯定要惩治违法乱纪的行为——伤人。公检法要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就必须惩治坏人——“鬼”。同时,社会需要救死扶伤,相互服务——“不伤人”。医院、服务行业——“神”。 由此可见,在这些职业当中,有的需要惩治坏人,有的需要救死扶伤。无论是“鬼”或者“神”,都是在服务社会,都是有德的行为。所以,“故德交归焉”。 三、解决问题。 通过上面的疑问和分析,“治大国”、“烹小鲜”泛指所有的职业,共同点是服务社会——“以道莅天下”。道:工作。莅:服务。天下:社会。 老子的这句话就是倡导社会生活中的人们,无论干什么,都必须以利于社会生活为前提。 小结: “以道莅天下”,可以说是老子留下《道德经》的目的。他就是希望用自己的人生经验,造福于子孙后代,让所有的人都能和谐而理性地生活。
1 阅读:4

杨章林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