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我是老刘,致力于说道考公的那些事,祝你早日考公上岸!
大三的伙伴们开始纠结,马上到大四了,是准备考研还是考公?
不管是考研还是考公,现阶段必须做出决定,定好目标,尽快抓紧备考。
考公的第一场考试就是2026年国考,在2025年10报名,11月底笔试。考研,也是在2025年11-12月初试。
笔试时间上的冲突,你只能选择一个备考,要么考公,要么考研,两手抓,普通人只能是两手空。
距离2026年笔试也就8个月,正是能够充分备考的起点,再不下定决心,还犹豫不决,再过两个月,等到升到大四,备考时间不足,上岸就悬啦!
倘若你的终极目标就是考公,考研只是为了提升学历,增强竞争力,研上完还是去考公,实践告诉我们,还真没那个必要,不如本科毕业后就考公。
考公要趁早,大本照样可以考公上岸,读研后再考公,看似是提升竞争力,实则是浪费大好青春。

1.岗位选择上,研究生并没多大优势
2025年,省考共招录39721人,其中仅限研究生的岗位只有959人,研究生以上学历的4141人,也就是研究生比本科生能多报的岗位有5100人,仅占12.8%,而且多数是普通人可望不可及的中央部委单位。
省考限制研究生及以上的岗位更少,基本上,学历限制不缺报考岗位。
实际上,很多考公的研究生还是选择报考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岗位,还是和本科生一起竞争一个岗位。
有的研究生自知竞争力不强,还是选择乡镇街道岗,多少有点人才浪费的味道。
研究生两年后再考公,跟本科生竞争,才会知道研究生多读的两年书,没有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很多情况下,研究生还考不过本科生。
2.时间成本上,年龄优势本科生更大
本科毕业基本都在22、23岁,备考、读研3年,就到25、26了,1年试用期2年基层经历,很快就跨越了30岁,任副科职务的黄金年龄超过,提拔就难了。
何况考研还不一定一次就能成功,2024年考研上岸率20%,一次不能上岸,二次又得一年。
而本科生,27、28就可以提拔当科长,走上职场发展的快车道。
体制内,年龄是一个绝对的硬杠杠,超过一定年龄,就失去了提拔晋升的机会。
就像我的一位网友,怒怼劝他考研的亲戚说的,有考上研究生的那努力,也考上公务员了。

3.职场发展上,工作经验比学历更有用
公务员工作,能用到所学专业知识的情况并不多,实际上体制内更重要的是工作实践积累的人际关系、处理问题的能力。
经常会听到老人员嫌弃刚入职的新人员说,有文凭没水平。
水平就是工作经验,就是会处世做事的能力。职场上的能力,教科书上很难学到,工作实践才是真教材。
况且,体制内,新老人员的交替、论资排辈问题严重,你就是研究生,刚到单位还是个新人员,经验不足,资历不够,还得从零开始积攒人脉,还得受上岸两年本科生的领导。
本科生已经工作两年,懂得了人情世故,明白了职场规则,积攒了工作经验,就是被提拔的成熟干部。
多读2年的研究生学历,还真不如实践中锻炼2年。
4.上岸难易上,考公竞争越来越卷
2024年国考岗位扩招了2461人,报考人数 303.3万 人,2025年仅扩招160人,报考人数达到 325.8万人。
国考的岗位几乎没有增长,而报名人数增长了20多万,比总招考人数还多。
近年来,考公越来越热,越来越卷。
2025年大学毕业生1222万人,比2024年的1179万人又多了43万人,又有多少万人会涌入考公行列,而二战三战积累的人也越来越多,企业、事业单位在职人员也更多的加入到考公队伍。
很多大学毕业生觉醒得早,大一大二就开始学习考公,有的大学还专门开设考公的辅导班,学习多年的考生不在少数,考试成绩逐渐上涨,上岸难度逐年增大。
近几年,国省考报名人数,只会越来越多,还看不到减少的迹象。
考公越早越好,不仅仅是对职业发展越好,更重要的事越早越容易上岸。

5.心理压力上,本科毕业更轻松
考研也好,考公也罢,都是长期备考、努力奋斗的过程,焦虑、煎熬、痛苦会伴随着整个备考过程。
大学本科刚毕业,对社会认识不清,心理压力较小,很多人抓住应届生身份在不知不自觉中考公上岸。
而研究生毕业,已经在备考考研中消耗了热情,感知了备考的煎熬,并且心理预期往往比较高,备考的过程中更加焦虑,备考效果会更加不佳,年龄增大,心理压力会更大。
本科毕业,学习热情更大,学习劲头更强,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心里胡思乱想的余地就少。
考公,不仅仅考你的学识,更多的考你的韧性、你的毅力、你的心态,心态不好,备考就更吃力。
给犹豫不决的你及家长支个招
如果真心热爱学术研究,人生的目标就是走科研,那读研是必须的。想发展自己的专业,而专业更需要有更深的造诣,那读研也是必须的。
如果终极目标就是考公,进体制有个稳定的工作,那读研等于是走弯路。
本科毕业后直接去考公,用一两年的时间集中学习,专心备考,成功上岸。然后,边工作边提升,积累资历,建立人脉,争取晋升机会。
上岸公务员,还想读研,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报考在职研究生,既不耽误工作,又拿高学历,两全其美。

结束语:
大三大学生,正处在人生选择的重要关口,往往比较迷茫,跟风现象比较严重,要考研,一宿舍的几个人齐刷刷去考研,要考公,一宿舍的几个人齐刷刷去考公,没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和选择。
这时候,真需要家长的托举。有了家长的支柱,孩子更容易明确目标,更容易开始集中精力备考。
家长可以跟孩子深入交流,明晰你和孩子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然后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目前就需明确目标,目标要坚定,制定详细的备考计划,积极备考,争取毕业后有个理想的去处。
你认为有必要读研后再考公吗?
--- E N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