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又一伟绩:选择北孔为衍圣公,为国不惜承受委屈

云深不知鹿 2025-02-22 10:04:02

衍圣公这个封号,是专门给孔子的直系大孙子传的,从宋朝的至和二年,也就是1055年开始就这么定了。在唐朝那会儿,这个封号主要是管祭祀的官儿,但到了宋朝,就升级成了衍圣公,听起来更牛气了。

但那些得到国家特别照顾的衍圣公家族,品行可真让人摇头。金国来了就投降金国,元朝来了就投降元朝,简直就是哪边强往哪边倒。到了后来,清朝来了投降清朝,要是德国来了估计也得投降德国。就说1908年那会儿,第七十五代的衍圣公孔令贻,还热热闹闹地把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画像请进孔府里供着。

说起来,元朝那会儿,曲阜孔家当官的人数可是汉人家族里最多的。孔克坚这个衍圣公啊,特别看不惯红巾军,还算是把山东那支义军头头毛贵给搞垮的一个重要人物。等明军打进了山东,孔克坚还是死心眼儿地向着元朝,装病不去见明太祖,人家请他三次,他就是不去。(按说请三次不去,那就不太合适了,简直都能算是羞辱了。)反正啊,曲阜孔家对元朝那是相当认可,可对朱元璋就不太买账了。

事儿是这样的:朱元璋喊的口号是要赶走那些外来的侵略者,让咱们中华大地重回正轨,可曲阜孔家那边儿态度却差得要命。这就让人纳闷了,为啥朱元璋还要给他们家封个衍圣公的称号呢?现在好多说法都不对劲儿,其实这事儿里头藏着朱元璋的大智慧呢。

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朱元璋为了拉拢全天下的读书人,就对曲阜孔家那些不好的事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是照样给他们好处。但其实,这么说是不对的,光是下面这两个理由就能把它驳倒:

说起来,孔子的后代啊,他们分成了两拨儿。一拨儿留在了曲阜,就是曲阜孔家;另一拨儿呢,跑到了衢州,成了衢州孔家。这事儿得从北宋快结束的时候说起,那时候金兵往南打,宋高宗赵构吓得往南跑,最后在临安建了都城。孔子的第四十八代后人,衍圣公孔端友,也从山东曲阜一路往南,到了衢州,还在那儿建了个孔家祠堂。等南宋站稳脚跟后,就给衢州的孔家封了个奉圣公的称号,后来又改成了衍圣公。

所以呀,要说起来,南孔比起北孔,那才算是更地道的血脉传承,毕竟它是孔子第48代直系大孙子孔端友那一脉传下来的。要是朱元璋那会儿想拉拢读书人的心,找衢州的孔家人也是一样的道理。实际上,老朱还真下过命令,让南孔的人上京来,打算就从南孔里挑人呢。

再来说说,朱元璋对那时候的衍圣公孔克坚,真的是一点敬意都没有。有个石碑上刻着他们两人的对话,里面朱元璋管孔克坚叫“老秀才”。要知道,孔克坚在元朝可是世袭的公爵,官做到二品,还当过礼部尚书呢,结果被朱元璋这么一叫,明显能看出来,朱元璋对孔克坚没啥好脸色。

另外,朱元璋还讲了:“不给你安排啥官儿当”,并且让孔克坚得守着老祖宗立下的规矩。他还直接说,希望曲阜孔家这一代能再出个“出色的人物”。这里面说的“再出个出色的人物”,听起来挺让人琢磨的。

要是朱元璋真看不上曲阜那家的孔氏,他咋不挑个更有骨气的,比如衢州的孔氏,来当衍圣公呢?为啥最后还是选了曲阜的孔氏呢?

说白了,朱元璋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他挑中北孔,那都是因为实际情况摆在那儿。

说起来,从石敬瑭那会儿把幽云十六州拱手让给辽国,一直到朱元璋出现,这中间隔了足足五百多年呢。再看看,从北宋快完蛋那会儿到明朝刚开始,淮河秦岭北边的地方,咱们已经丢了三百来年。反正就是这么个情况,南边和北边现在分得太开了,不光是地盘上,就连风俗习惯都大不一样了。中华文明啊,那真是到了一个挺悬的关头。

说到咱们中华文明,不少人挺自豪,觉得咱这文化同化能力杠杠的。但话说回来,你试着同化别人的时候,人家就一定没法影响你吗?再说了,掌权的民族,天生就容易让被管的人跟着自己的文化走,这事儿不假。

明朝一开头,朱元璋就下了道命令,说啥辫子头啊、奇怪发髻啊,还有穿胡人衣服、说胡话、用胡姓这些,全都不准。他说啥改不改的,都由他自己说了算。就这么着,一百多年的胡人风气,慢慢又回到了咱们中国人的老样子。这说明啊,蒙古人统治了那么久,那时候“胡风”可太流行了,好多汉人都被“蒙古化”了,也就是被反着同化了,尤其是北方,情况特别严重。

所以说,要想让咱中华再现辉煌,光靠把外族人赶走可不够,还得把咱华夏的老传统、老文化给找回来,好好延续下去。

这种情况吧,为了不让南边和北边越来越疏远,咱们得想办法把南北两边的距离给拉近点儿。最好的法子呢,就是还照着老规矩,封北方的孔家为衍圣公。说不定那时候的衍圣公孔克坚心里头明镜似的,知道这一点儿,所以才故意三次请都不来,摆足了架子。这样一来,朱元璋就算心里头再不愿意,为了整个国家,为了大局考虑,也只能硬着头皮选那个在北方影响力杠杠的北孔,而不是衢州那边的孔家人了。

经过一番整顿,原本分开的南北两地慢慢合到了一块儿,这可是朱元璋干的又一件大事儿。所以说,朱元璋对咱们中华可是有大功劳的。只不过呢,他对读书人不太友好,再加上清朝的人使劲儿贬低他,结果就让现在和以前的读书人都对他有不少意见,让他成了被小看的大英雄之一。

朱元璋离世后,朱棣把都城从南京搬到了北京,这事儿很多人都说是因为他怕南京那边朱允炆还留下些不服他的势力。但你想想,朱棣当初就靠着一小块地方起兵,最后都把皇位给夺了,他还会在乎那点儿残兵败将?实际上,朱棣迁都北京,主要是想平衡南北,更好地管住北方。要解决北方的那些问题,那时候迁都北方真的是最好的法子了。

我说说参考的那些东西啊,就是明朝那会儿的记录,像《明实录》啊,还有讲明朝历史的那本《明史》之类的。

0 阅读:2
云深不知鹿

云深不知鹿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