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死在抗日战场上!我不能死在这里!”
1936年,一名团长对着贺老总怒吼,让人为之动容。
贺老总内心纠结,却不得不下达处决的命令。只因这名团长在骑兵排被围攻时,并未前去支援,致使骑兵排全军覆没。

就在这个时候,刘帅匆匆赶了过来,连忙阻止了他们。
这件事是否迎来转机?既然刘帅都来了,那骑兵排的覆没是否另有隐情?

这名团长名为李文清,从参加红军起,就一直跟着贺老总。
在贺老总看来,李文清是一员能打能拼的虎将,当年遇到他的时候,贺老总就有这样的感觉。
当时贺老总部队来到李文清的家乡时,李文清一家已经遭受了诸多磨难。

李家遭受地主的打压,却不得不向地主低头,毕竟还要租种地主的土地,获取微薄的收入。然而,即便这样卑微,他们仍会遭到地主的打骂。
长成小伙子的李文清怒不可遏,却根本无力反抗,就连自己未过门的妻子也被地主抢走了。

饱受压迫的李文清,心中的恨意越发深刻。随后得知贺老总的部队来到他的家乡附近的时候,他便决定加入进去,将这些嚣张的地主全部打倒。
因此,李文清训练极为刻苦,上战场总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一个。

部队的长官惊讶的同时,也十分担忧,如此不计后果地向前冲,只会吃大亏。
果不其然,在之后的一次战斗中,李文清差点脱离了部队,遭到敌人的围攻,身上多处受伤,倒在草地里奄奄一息。

幸好部队士兵及时发现了他,才救了他一命。长官都劝他,要静下心来,绝对不能横冲直撞。只不过他的内心始终有一个心结,那就是之前悲惨的经历。
他总想着自己要回家乡一趟,找那些欺负过他的家人的地主报仇。但军人服从命令,所以一直没有时间。

他将心中的恨意埋藏在心里,却在上级一次次劝解下消弭。
他也逐渐明白,他们的部队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身为一名红军战士,要分清小家和大家。只有保护好大家,才能维护好自己的小家。

因此,解开心结的李文清投身战斗,参加湘鄂西的反围剿战斗,立功无数。李文清也从一名普通士兵,成为了独立团团长。
贺老总也对李文清有所耳闻,时常说自己又得了一名“虎将”。

1935年,为了达成最终目标,红军开始进行转移,向东部前进。
在行进的过程中,红军战士们不仅要面临险恶的环境,还要对抗隐在暗处的敌人。
有的时候,为了到达下一个地点,只能日夜兼程。久而久之,很多士兵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而大餐就是打猎打来的肉。

但随着路程过半,战士们爬雪山、过草地,身上的干粮已经见底,路边的野菜、树皮早已被挖干净,粮食成了部队最大的问题。
有的部队直接拿路上的牛粪当饭,只因这里面含有谷物,算是一顿“大餐”。而有的部队将身上的皮制物品拿出来,直接放到锅里煮……

李文清的部队也面临着粮食渐尽的情况,看着战士们有气无力的神情,李文清也无可奈何。
又因为敌军还在后方追击,他们不得不急速行进。
这天,上级交给李文清一份重要的任务,那就是率领队伍为大部队断后。

在长征过程中,为了保证大部队行进顺利,必然会有先锋部队开路以及断后的部队。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承受着巨大的风险。
接到任务后,李文清带领部队吸引敌军火力,借此拉大双方行进的距离。

待敌军散去,他们需要去寻找大部队,只能昼夜不休。接连几天急行军,战士们已经精疲力尽。李文清鼓励战士们坚持,按照地图,他们马上就要走出草地了。
他辛酸地看着部队,当初浩浩荡荡的部队,如今就剩下几百人,有的人倒在了地上,就再也没有起来。

他们互相搀扶着,依旧向前挪动。这时,他们听到远处传来激烈的枪声,李文清猜测是前面的部队遇到了敌袭。
见枪声始终未能停止,很明显这场战斗十分激烈,而他们应该是距离战场最近的地方。他们需要马上前去支援,可是,挪动了半天脚步却始终没有前进。

战士们饿得抬不起脚,连枪都抬不动,更别说前去支援了。就连李文清自己连说话都没有力气了,还有什么办法前去支援呢。
但即便是这样,战士们还是两三搀扶着,向战场走去。只可惜,他们的行动速度过慢,而那边的战斗已经结束。

后来李文清才知道,那边与敌军对战的是刘帅的骑兵排,可以说是大部队的主力。然而,因为突围不出去,最后全军覆没。
得知这一消息的贺老总雷霆震怒,当得知李文清的团就在距离骑兵连不远的地方时,贺老总立马让人将李文清叫来。
他质问李文清:为什么不去救援?

而李文清有苦说不出,他满心愧疚,若是他们前去救援,那骑兵排还有存活的可能。如今,一个排的战士牺牲了,自己需要为之负责。
见李文清始终低着头,贺老总大怒,不得不下达处决的命令。

因为李文清的部队就是断后的部队,如今却没有执行成功任务,导致骑兵排全军覆没,贺老总必须给那些牺牲的战士、给刘帅一个交代。
李文清见贺老总决心已定,他嘶吼着:我要死在抗日战场上!不能死在这里!
听到李文清的话,周围的人为之动容,纷纷看向贺老总。

而刘帅也匆匆赶到,听到李文清的声音,连忙阻拦了下来。
当得知自己的骑兵排全军覆没时,刘帅也十分悲痛。但是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保留战斗力,与敌人对抗。

李文清是一名合格的战士,不应该浪费这样的人才。况且他也知道长征的艰辛,十五团不是没有去救援,而是根本没有力气行动。
刘帅一番劝慰,让贺老总消了火气,但李文清也要为这件事负责,最后从团长降为了营长。

刘帅忍着悲痛劝说沉浸在愧疚中的李文清,让他坚持战斗,不要让那些战士们白白牺牲。
李文清将这件事记在心中,成为了他抹不去的记忆,也成为了他前进的动力。
事后贺老总也来找了李文清,拍了拍他的肩膀,没有再说什么。

经历此事后,李文清愈发沉稳,后来进入抗大学习,想要在抗日战场上一雪前耻。
以前没有学习的机会,现在有机会了,李文清便下苦功夫学,晚上他还要熬夜苦读。
久而久之,李文清之前旧伤复发,尤其是眼睛。

当初他的眼睛被炮弹擦伤,引发一系列感染,又没有药物治疗,他的眼伤就这么拖着。
再后来,他又专注于抗日的工作,将其抛之脑后,导致右眼完全失明。
贺老总得知后,还专门跑了过来说了他一顿,让其好好休息。

结果李文清根本坐不住,立马回到前线,在绥远地区对抗敌人。即便只有一只眼睛,他也毫无逊色,打出了属于猛将的风采。
他也一直活跃在战场上,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作出巨大贡献。

因为其卓越的贡献,李文清被授予少将军衔。而在这批授衔的将军中,还有八位独目将军,他们都为革命付出了自己的心血。
当他再次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已经成为经验丰富、沉着冷静的副司令员了。

看到家乡的改变,看到乡亲们脸上的笑容,李文清知道自己一直以来的坚持是值得的。
在这之后,他也一直为国家与人民的事业默默奉献着,是令人尊敬的老将军。
参考文献
独目将军李文清传奇,中华魂,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