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问大家一个问题。
当你买一份300克岩茶,结果收到货后,份量一点也没少。不仅没少,商家还给你多包了茶。
说是一大盒30泡,每泡10克,净重约300克。实际上每泡悄悄给你加了重量。单泡重量在11-13克之间。
最终拢共算下来,克重竟然达到350克。
不知不觉间,商家还悄悄给你多送了一两茶,多出来整整50克。
碰到这类“做好事不留名”的商家,不知大家怎么看?
相信多数人的想法,认为这是好事,反正自己不亏,占到了实惠。
然而,想法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
事情的真相,不像大家想得那么美。
《2》
如果告诉你,这里头装的是“改制茶”呢?用的是别人筛茶色选淘汰的粗老叶为主料。
别人花点小钱将这些边角料收进来后,再过一遍火,二次改制,再装入泡袋内出售。
由于原料底子差,茶味很空很薄,所以直接翻倍增量,将整个泡袋装得鼓鼓囊囊的,满满全是茶。
内质不足,数量来凑。
但最终,单泡高达13克净重量的改制茶,茶味虽浓,但不醇。
香不香,稠不稠的,仅是勉强带有点滋味。
用一些对茶叶品质要求不高的消费者原话来讲,比起白开水多点味……
当你了解过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后,是否还觉得,开篇那个问题里,商家悄然增量不留名,暗地里免费多赠送50克茶是一件好事?
《3》
岩茶色选淘汰掉的老叶、茶梗,它们在圈内其实上不了台面。
反正也不算正经茶,没几人会泡开喝。
听武夷山的旧友分享过,他们以前做茶挑出来的茶梗,都是用来吸杂味的,放一点在冰箱能除味。
手巧一点的,缝上一个四方的口袋,装入适量茶梗,调整适宜的高度,然后装在枕头套里边,做一个发散着淡淡茶香的茶叶枕。
晚上睡觉时,枕着它缓缓入睡,还能做一个带有茶香的好梦。
一些做美容护肤的人,也会少量拿一点这种茶梗。当客人在打了耳洞后,用上茶梗,能避免新打的耳洞发炎。作为纯天然之物,用着也更放心。
然而,不论除味、做茶枕填充,它们的实际用量消耗都极小。
另有一类用途,是专门将其大量收集起来。
将茶梗、老叶收集后,打碎成粉末做成低端粉包,做五香茶叶蛋的佐料,或者一些草本泡脚的粉等。
江湖内,亦有小道消息称,这些边角料当中,可以提取出咖啡碱、茶多酚、茶皂素等,作为初级原料,在制药、日化领域都有用场。
《4》
总之,在武夷山当地,大家公认的想法是,这些梗啊老叶啊,默认是不喝的。
然而,自从直播电商火起来后,尤其是那些价格极为内卷,随便十几块就能喝到两泡正岩手工肉桂,三十几块能买到百年手工老丛水仙的播播间内,各式名目的低端产品,花样不断翻新。
除了将改制茶当成常规产品,翻倍增加单泡克重外。
还有这样的神操作,譬如,卖茶梗。
当然,这貌不惊人,平平无奇,连名字还不好听的茶梗不能直接卖。
换上“棒棒茶”、“棍棍茶”之类的名义,既新颖,又能吸引一波猎奇而来的流量。
既有便宜新品引流,还能增加话题度,一举多得。
于是乎,那些疯狂卷低价,卖各式便宜岩茶组合大礼包的直播间里,诸如此类的产品,混迹得风声水起。
又便宜又有噱头,关键是成本很低有赚头,自然能成为一部分主播的心头好。
《5》
继翻新名目卖茶梗之后,岩茶的边角料逆袭之旅还没走完。
看到一段说辞,介绍岩茶碎末。
“茉莉花茶的茶碎很多人爱喝,品质高一点的还专门有个名字,叫做高碎。其实,岩茶里也有这种小众产品,你们平时喝的牛肉、马肉,价格都很贵,但从这些高端肉桂身上筛下来茶末却很有性价比。”
“看这面前,别看这些茶碎碎短短,细细嫩嫩的,其实,岩茶碎一点,滋味很足,出来的汤感更炸裂。今天这款新品肉桂,里面有很多都是岩茶高货碎末,再加上某款口粮肉桂合成,连泡15冲都不淡,绝对口粮茶天花板。”
听完这番话,估计有些新手会动心。
动辄大几千上万的马头岩肉桂、牛栏坑肉桂,现在告诉你,如今花上连它们正价零头都不到的低价,就能入手相同品质的茶叶碎末?
因为岩茶焙茶时,碎掉的多数是嫩叶与芽头,所以这些碎茶别看不起眼,味道还能媲美甚至超越正品的醇厚度?
这番话带货话术,的确高明。
但大家别被前面的迷雾给骗了。
首先,岩茶采开面采,芽头几乎可忽略不计,何谈焙碎的都是芽头与嫩叶,养分更多?人家岩茶压根就不追求嫩采。
其次,牛栏坑肉桂产量有限。连牛栏坑肉桂的碎末,所产也不高。对方哪里能确保,收来的碎末一定是牛肉、马肉?
充其量,只是各种茶做完以后,剩下的边角料大集合。
最后,给大家做一下翻译。上面那段碎茶话术,究竟该如何正确解读?
花便宜成本,收集到一大批各种茶做完之后剩下的边角料碎末,再加一点低廉的茶品。
总之,条索完整的,特别碎的都加一些,让外观不至于全是碎渣太难看。
最终,搅拌均匀以后,整个大乱炖之后过一下火,便能正式出炉。
喝这种茶,原料来源不明,何谈品质保障?
《6》
因大杂烩大乱炖影响,它们极其容易出现杂味。
卖这种茶的人,肯定会将它们的火功拉得很高,用火味盖杂味,一火遮百丑。
否则,中轻火的话,杂味太多,掩盖不了杂味。
当你碰到一袋子茶,打开后碎末多,炭黑色明显,干茶初闻一股焦炭味,沸水泡过后趁热闻叶底,没有花香果香,只剩闷闷的杂乱气息时。
就该提高警惕了,因为它的来源大有猫腻!
这种边角料基本上是一锤子买卖,既无花香,更无岩骨,香清甘活一概不沾。
既不香,也不醇,更谈不上回味。
除了满足好奇心外,别无用处。
无论故事说得再好听,岩茶的边角料,始终都是边角料。
强行为其编上这些花边故事,增加卖点,实为给岩茶圈抹黑!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