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广西的国展高手,字里行间透露出学古、入古、出古,古意盎然

四海易文字 2024-03-14 22:21:25

书法入古的程度,反映对传统继承的深入理解,临帖转换的技巧是每个书法人必须跨越的山峰,无一例外。

黄庭坚云:“凡学古字,须熟观魏晋之书,会之于心,自得古人笔法”。古人的经验,临帖之前的精读,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的经验,临不如读,读不如背。通过临帖手段解决形质问题,通过背帖的感悟解决神采上意合。能达到意合的境界,哪怕改变不同的书写内容,神采依旧,让观者一眼就可以看出师承。

孙过庭《书谱》:“信口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笔有由”。怎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书法来呢!需要智慧和技巧的完美结合,心和手舒畅自由的配合,心中有山川,下笔有丘壑,动笔之前胸有成竹,下笔才会呈现出自然天成的韵味。反之,如果不认真研习古人的碑帖,胡乱涂抹,不明白临摹的方法,不知用笔的技巧,想做到通会之际人书俱老,那是很难达到的。

广西青年才俊———黄新悦老师,多年的勤奋修炼,从学古、入古、出古,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从学生时代开始到广西艺术学院书法专业学习,多次国展省展的磨练,如今的他,五体皆善,一脉相承的楷行草更胜一筹,在当地以至在广西至,慢慢的有了书名。

他的作品取法相对广泛,走的一条融合出新的道路,从唐楷上探到魏晋,领略到古人笔法的“千古不易”,沉浸在魏晋书风多年,之后再写唐楷,如拨云见雾,对唐书之美又有了新的见解,随后又兼涉了明宋两朝,体会更加深刻。

命运有因果,人生有轮回。书法也是如此,用“过来人”的思想,回首以前修炼的科目,温故而知新,体会和认知是截然不同的。书艺的修炼,有时就是一圈又一圈的轮回,以前暂时放下的书体,重新审视,总能写出新的感觉。王新悦老师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感悟中,走到一种新的高度。

黄新悦老师创作感悟:

“一点为一字之规,一字为终篇之准”,书法的创作首先要解决用笔和结构的问题。通过观察古人的墨迹,体察笔法的蛛丝马迹,不可信笔为体。同时注意区别各家用笔的异同,或一家用笔的变化,避免技法单一。同时留心结字,要能从笔势生发,合乎理法,不能为“出奇”而故作姿态,失去自然轻松的意趣。对于笔法和结字有了熟练的掌握之后,才可以进一步谈创作,正如陈忠康先生所言“把一个字写好就是最好的章法”。

在临摹和创作之间过渡,要先做集字的准备,古人没有创作一说,都是养成手感,信手拈来,自米芾起便有“集古字”的说法。而我们在创作时因为没有古代那样的人文环境,就需要从集字入手,集字也可以理解为集字临摹,但是要有意识地去处理字间的关系,不能照搬,这个过程就为日后的“自运”打下基础。另外,创作内容也极为重要,一般在内容选择上,尽量选取与创作书体时代相近的文本,如果创作的是大篆,内容选用宋词,那很有可能通篇集不到几个字。创作是需要大量的实践的,唯有实践才能去解决问题。

黄新悦老师简介:

黄新悦九零后,自幼在施善南、黄剑吾两位先生的启蒙下开始学习书法。2014年考入广西艺术学院书法系,得到学院诸位明师的指导,又游学于杭州,访诸名师。书法从唐楷入手,得益于欧、褚、颜三家,又上溯二王,旁涉宋元明清。书风以清雅、醇和、刚柔相济、筋骨俱备为追求。

我是四海易术,一个退休的糟老头子,退休的生活,致力于推广有实力的中青年书法家,陈述书法创作者的经验和方法,供广大书友参考和借鉴。

0 阅读:61

四海易文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