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打开手机,经常刷到某某互联网公司又裁员了之类的消息。
很多人好不容易挤进大厂工作,工牌还没捂热,就可怜巴巴的进了“裁员名单”。
35岁老员工抱着纸箱落寞的走出办公楼,成了公司“降本增效”的牺牲品。
裁员潮里没有幸存者,只有暂时安全的幸运儿。
“年薪百万,全员期权”——这是互联网行业过去十年的金漆招牌。
但统计局的数据很诚实:
中国6.6亿打工人,月薪超5000的不到20%。
程序员的高薪神话,不过是幸存者偏差的泡沫。
就像你和马斯克平均身家,你也能成亿万富翁。
一、裁员潮背后的三个原因
1、资本退潮
风投的钱不再像撒糖豆一样乱砸。
投资人开始问:“你的盈利模式能活过明年吗?”
看不到未来的项目,直接砍掉团队。
2、AI夺权
OPEN AI、DeepSeek R1这类AI模型,一夜之间能写完10个策划案。
客服、设计、基础代码——AI干得比人快,还不用交社保,人工智能工具超高的效率,让公司又有了裁员的空间。
3、行业内卷
短视频红利见顶,电商增长触礁。
老板们挤在会议室里拍桌子:“不裁员,财报怎么交代?”
二、裁员造成的悲惨场景
高管拿着千万赔偿金潇洒转身。
实习生靠“应届生身份”还能再战秋招。
最惨的是35岁的中层——
房贷要还,孩子要养,简历投出去石沉大海。
脉脉上有条热评:“以前骂老板PUA,现在跪求老板PUA。”
荒诞吗?
这才是打工人的真实生存法则。
公司说“结构性优化”,实际是把脏活甩给外包。
HR说“拥抱变化”,其实是让员工自费学习新技能。
更可怕的是——
裁员潮正在摧毁年轻人的职业信仰。
“与其被裁,不如考编”成了很多985毕业生的首选。
当最聪明的头脑都去抢铁饭碗,谁来做下一个支付宝、微信?
三、互联网公司员工如何应对裁员?
① 技能防身,越怪越好
会写Prompt工程比会写PPT值钱。
能结合AI工具做“人机协作”的人,老板裁你要掂量三秒。
② 副业开荒,拒绝裸奔
小红书接商单、闲鱼卖教程、周末摆地摊。
也许看着不高大上,打重在实惠,能实实在在赚到钱,让你在遭遇裁员时有条缓冲带,不至于被逼到绝境。
工资是公司的赏赐,副业才是自己的退路。
③ 向下兼容,破除幻觉
接受降薪30%去中小公司,好过在家啃老本。
互联网的高薪时代结束了,活着比面子重要。
最后一句真心话
企业不是慈善机构,裁员从来无关对错。
但当一个行业把“优化”变成常态,把“人效”当作圣经——
它摧毁的不是员工,而是整个社会的创新根基。
停下裁员,互联网公司们。
给年轻人留点希望,给中年人留条活路。
毕竟——
能拯救未来的,从来不是报表上的数字,而是人心里的那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