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凯飞
摘 要:江苏省宿迁市林业产业在区域经济中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可以拉动宿迁市经济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在分析宿迁市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指出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木材加工业规模相对较小、产业发展层次偏低、林业龙头产业内卷现象严重、林业专业型人才缺失严重。并进一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包括遵循自然规律加强杨树种植业的高效管理、通过机制创新以促进林业产业升级、保证木材加工业优先发展、控制林业产业要素的均衡配置。
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只有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拉动经济增长,有力推动社会经济朝着强富美高的方向发展[1]。宿迁市位于江苏省北部,是江苏、安徽、山东3省之通衢,属淮海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区位独特,交通发达。物产丰富,资源广博,境内平原辽阔、土地肥沃、河湖交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2 ℃,年降水量910 mm, 无霜期320 d, 年均日照时数2 291.6 h, 是著名的“杨树之乡”“水产之乡”“名酒之乡”“花卉之乡”“蚕茧之乡”。下辖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城区和宿豫区,总面积 8 555 km2,人口529万。建市以来,宿迁市年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以2位数的增幅发展,支柱产业发展较快。木材加工、轻工食品、纺织服装、玻璃建材、化工医药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2.98亿、16.35亿、9.85亿、2.68亿、4.36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2.8%、28.8%、17.3%、4.7%、7.7%。宿迁市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城乡面貌不断改善,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严峻的资源环境压力给宿迁市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新挑战。林业在宿迁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作为一个复合产业集群,林业产业具有经济性、关联性、产业化、科技创新等特点[2],能够为宿迁市经济长期持续发展提供产业基础,对宿迁市的经济具有拉动作用,且具有广阔前景。为了实现“全面奔小康、建设新宿迁”的目标,宿迁市做出进一步加快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并出台了进一步加快木材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林业产业带动了一大批农民增收致富,其中杨树产业已经成为宿迁市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政府增税的支柱产业。因此,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宿迁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是重要且必要的。可见,宿迁市林业产业在区域经济中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林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宿迁市经济迈上一个新台阶、实现强富美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宿迁市林业产业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宿迁市紧紧抓住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坚持“培育和利用并举,发展与保护并重”,加快推进生态宿迁建设,以开展“杨树产业年”“绿化突击月”“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等活动为载体,发展林业的主战场在农村,主力军是农民,木材加工企业的老板、员工都是农民,农民把杨树称为“摇钱树”“致富树”,林业产业的最大受益者也是农民。出圃的4亿株/年苗木、销售的100万m3/年原木,都直接为农民增加收入。农民从育苗、造林营林、原木销售、木材加工等林业产业获得的纯收入达到16亿元/年,人均约420元/年,实现了“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目标,并一举成为“绿色江苏”建设的排头兵,被评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及“江苏省园林城市”,林业已成为宿迁市的支柱产业与生态产业。
1.1 能为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发展提供产业基础宿迁市林业产业能够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健全木业市场体系及龙头企业的带动,木业加工的经济贡献达到70%。现有的东、西、南三大木材工业园区、原木专业批发市场、板材批发市场、苗木交易市场和10 km木材加工带,可以生产的木材从枝条、小径材到大径材,价格从200~1 200元不等,较完备的产业体系,形成了木材有序流通和合理的价格体系。
1.2 对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拉动作用宿迁市林业与农业、工业、服务业都息息相关,且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得益彰。防护林和农田林网改善了农田小气候,提高了粮食产量;水土流失得到控制,水质得到明显净化。木材加工业迅速发展,有效缓解了城乡就业压力,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兴起,每年间接来自林业的收入超亿元。林业产业的发展又带动资金流向林业领域。生态宿迁的旅游品牌逐步得到公众的认可,实现了区域开发与生态建设的良性互动。宿迁市林业产业结构一直较单一,随着木制家具制造和造纸及纸制品业开始崭露头角。2017—2020年4年间,造纸业产值增长2.4倍,家具制造业产值增长5.72倍,速度均超过木材加工业,这两大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宿迁市林业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化。
1.3 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前景把资源变成产业,把产业做大,是宿迁市发挥优势、捕捉发展机遇的智慧选择。目前,宿迁市进一步整合资源、资本与市场,全力打造华东地区辐射力最强的杨树苗木基地、最具影响力的原木基地和颇具竞争力的林木加工基地。木材加工业在宿迁市林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从68.7%增加到86.9%,与林业产值之比从2.2 ∶1扩大到14 ∶1。可见,木材加工业在宿迁市林业产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1.4 有效地实现技术扩散,提升种植管护能力杨树栽植管理技术已家喻户晓,为实行林农复合经营,宿迁市政府筛选出林地养鸡(鸭)、栽培食用菌,林菜、林粮、林稻间作等17种技术[3],科学安排茬口,绘制模式图,编印成册,分发到乡村干部和农民手中。同时注重典型示范作用,建立100多个示范基地,让广大农民观摩学习[4]。
虽然宿迁市在江苏省的总体排位无明显变动,但从全国角度看,这几年宿迁市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宿迁市经济组成中工业占据重要地位,而在工业部门中林业又是宿迁市的支柱产业,宿迁市的经济发展与林业产业的发展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宿迁市林业产业对宿迁市经济的贡献巨大,几乎占到宿迁市经济的1/3,宿迁市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结构调整都会对宿迁市经济产生较深远的影响。
2宿迁市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宿迁市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多年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各类种植业、养殖业,已经使宿迁市成为江苏省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不断加强农业结构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农业社会生产总值有了很大的发展。高效农业和高效渔业面积分别达到172 000、46 466.67 hm2,占比分别达到39.3%、49.3%,可以说高效农业接近整个大农业的半壁江山;“沭阳花”“泗阳树”“泗洪蟹”“宿豫鸡”“宿城菜”成为优势明显的县域特色产业;现已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46家、省级21家、国家级2家,带动作用大大增强。拥有千亩以上规模基地121个,万亩以上基地2个;档次提升了,从小竹架到大钢棚,再到智能化,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推广。
宿迁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6.2%,活立木蓄积量660万m3。在66 666.67 hm2成片林、333 333.33 hm2 农田林网、1.6亿株林木总株数中,杨树约占90%。宿迁市通过大力发展外向型创汇型林业加工,不断完善市场体系,高大挺拔的意杨已成为宿迁市农民的“摇钱树”。
2.1 宿迁市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宿迁市林业产业主要包括种植与加工2个部分。宿迁市一直将林业产业作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作为富民兴市的重要突破口。在全市范围内掀起轰轰烈烈、持续不衰的绿化造林热潮,全市林木种苗和速生丰产林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以杨树加工为龙头,大力推进林业产业化经营。依托亚洲最大的美洲黑杨种质资源库,不断加大优良种苗的培育力度。宿迁市已经成为“南树北移、北树南迁”的重要中转站。沭阳县花木种植达到1.9万hm2,成为全国著名的花木基地。发展杨树意在改善恶劣的生态环境,而巨大的市场需求为产业的大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并催生以杨木为原料的木材加工业的兴起。1978年诞生了第1家杨木集体加工企业,1984年杨木胶合板、细木工板研制成功,此后原林业部投资2 100万元扩建泗阳县人造板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得益彰,“林木成行气象新”,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实现了区域开发与生态建设的良性互动。
花卉苗木方面,宿迁市先后引进红叶石楠、红黄紫锦带、香花槐、黄栌等景观树种建成了 133.33 hm2 的南花北木驯化基地,宿迁市花卉苗木提质增效工程快速提升,进一步优化了产品结构。
木材行业方面,产品在原木加工、细木工板、胶合板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到弯曲木、科技木、UV板、杨木多层地板、强化复合地板、家具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产业内部呈现一定的梯度和互补性。相关科研机构研究并实施了复合人造板材(LVS)复合生产技术、杨木单元改性制造复合材料技术、杨树加工剩余物化学综合利用技术开发等课题,并推广了无卡旋切技术、杨木弯曲热压技术等[5]。这些新技术的运用,培育了如沐阳业汇控股有限公司、江苏大江木业集团有限公司、泗阳县顺洋木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全市有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木材加工龙头企业,29家市级龙头企业;省级名牌产品1个,市级名牌产品9个。这些发展壮大的龙头企业利用其规模效应,强有力地拉动和支撑宿迁市林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并带动宿迁市林业产业不断升级[6]。实现杨树加工利用产业化,大力推进杨树产业化经营和配套行业发展,木材加工企业2 384家,年产值达80亿元,成为全市第一支柱产业。板种进一步拓宽到现在的高密度纤维板(HDF)、刨花板、胶合板、层叠木片胶合(LVL)、科技木、异型板、环保饭盒、防火板等。
2.2 宿迁林业产业发展的特点依靠长远的眼光和细致的规划,宿迁市林业产业发展抓住了机遇,扬长避短,超越自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各种林业专业人才的不断涌现,使林业的种植、加工等产业分工更加明确,应对市场需求改变和调整自身生产结构的响应更加灵敏高效。
2.2.1 林业产业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产业“关联效应”不断增强宿迁市林业在发展初期仅有林业育林产业和木材加工业,较单一。随着国内相关需求的增加和自身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宿迁市林业逐步向家具制造和造纸业延伸,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以杨树生产加工为龙头的产业群和市场群,带动了木材加工机械、家具、木胶、运输、包装、餐饮、市场、旅游等产业联动升级,成为带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的“关键产业”[7]。宿迁市政府采取多项政策措施促进林产发展,市政府出台了《进一步加快全市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地市、县(市、区)、乡(镇)都成立了杨树产业领导小组,由政府一把手担任组长,相关部门参与,每个乡(镇)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具体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市委市政府坚持一竹竿到底抓林业,工作重心转向杨树产业;强化责任,建立督查网络。
2.2.2 产业聚集度不断提高,区域特色明显以江苏省泗阳县林业主导产业木材加工业为例,泗阳县木材加工业则主要集中在运河以南的众兴街道、临河镇、新袁镇一带,3镇共有规模以上木材加工企业80家,占泗阳县的56.7%,已逐步形成了以杨树生产加工为龙头的产业群和市场群,带动木材加工机械、家具、木胶、运输、包装、餐饮、市场、旅游等产业联动升级,有效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此外,泗阳经济开发区有规模以上木业企业11家。江苏省荣马家具有限公司、泗阳森建木业有限公司、江苏松凌木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规模企业落户开发区,大大提升了宿迁市的产业集群效应。
2.2.3 产品层次由低级逐渐向高级发展,竞争力不断增强宿迁市林业产业形成了以多层板、细木工板、胶合板为主体,密度板、科技木、贴面板等高技术产品迅速跟进的梯度发展态势,发展层次明显提升。目前,有密度板制造企业7家,胶合板制造企业170家,刨花板制造企业19家,木制品制造企业6家,锯材加工企业22家,其他人造板制造企业50家。密度板制造在质量和数量方面实现了较大突破,胶合板、多层板、细木工板规模不断扩大,胶合板、密度板、刨花板已占木材产品产量的85%左右。
近年来,宿迁市木业企业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木业拥有名牌产品67个,其中市级名牌19个。“新概念牌中密度纤维板”获“江苏省名牌产品”称号,福庆木业和新概念木业2个品牌获“江苏省著名商标”称号。由于质量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逐渐增强,销售状况良好。全市木业产品销售率为97.1%,60.1%的企业反映产品畅销,39.9%的企业反映产品销售状况一般,没有企业反映产品滞销。产品竞争力的增强还反映在木制品出口的大幅增长上,木制品实现直接出口2 047万美元,同比增长2.1倍,占全市出口额的10.5%。
3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项产业或一个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个平等健康的市场经济环境,即政府更多应该让市场自己来调节行业的发展,但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不是万能的,也有失灵的时候。当市场存在不完全竞争或垄断、信息不对称与风险等情况时,市场就会失灵。所以要保证一个行业的良好发展,除了要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外,政府的宏观调控也是必要的。
3.1 木材加工业规模相对较小宿迁市木材加工业虽在苏北五市中位列第二,但其主营业务收入仅约为排在第1位的江苏省徐州市的1/3。由于木材加工业是宿迁市林业产业的主导产业,其发展规模较小,制约整个宿迁市林业产业的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不能使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升级。林业产业结构的演进和林业本身的发展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须要不断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创新、修正。宿迁市林业产业建设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结30多年的经验,遵循产业发展目标应由单一绿化向发展经济同时兼顾社会和生态效益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由简单的第一产业式的种植加采伐向原木贸易、林产品深加工、开展林业相关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结构演进,只有木材加工业实现规模扩张,才能拉动上游和下游产业[8],共同推进宿迁市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3.2 产业发展层次偏低宿迁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早已突破1 000美元,按照发展经济学的观点,人均GDP超过1 000美元后,经济将加速增长,但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严峻的资源环境压力给宿迁市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宿迁市的环境承载能力一直在减弱[9]。林业产业总体发展层次仍然较低,产品附加值偏低。在木材加工业中,人造板和锯材木片加工超过90%,历史以来宿迁市一直以第一产业为主,二三产业较薄弱。近几年,宿迁市招商引资力度加大、速度加快,宿迁市的产业结构逐渐得到调整,发展成为以林业产业、轻工食品、纺织服装、玻璃建材、化工医药等产业为主的工业化城市,相较其他产业,林业产业仍面临提档升级的压力。
3.3 林业龙头产业内卷现象严重宿迁市林业龙头产业木材加工业中没有一个大型企业,而宿迁市另一主要工业产业饮料制造业则拥有苏酒集团贸易股份有限公司这样的航母型龙头企业。实际上,在全市2 587家木材加工企业中,销售额2亿元以上的企业仅5家,销售额在 1 000 万元以下的企业却多达2 310家。大量小企业扎堆宿迁,使得低水平竞争、价格战、重复建设等情况加剧,既造成木材资源严重浪费,也影响了宿迁市林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
3.4 林业专业型人才缺失严重作为传统行业,从事林业产业的多为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存在一定的知识局限性,而林业高校培养出来的高知人才对林业没有特别的热情,林业产业入职率较低,专业人才转岗较多。另外,林业相关产业每年招收的林业类专业学生较少,林业产业的弱质性直接打击了林业类专业学生学习与研究的积极性。这两大因素导致专业林业人才十分缺失。2018—2019年,苏北地区杨树发生虫变,导致大面积杨树资源遭受损失,林业产业经济迅速滑坡,就是因为没有专业的林业人才及时发现病虫害并对其进行治理。
4问题的成因分析4.1 整体产业规模小,与周边地区相比发展差距仍然较大虽然宿迁市发展速度较快,规模以上工业、财政收入、进出口等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但从总量、招商引资的形势、项目的规模看,宿迁市与周边的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等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首先,工业经济总量小,缺乏大企业的支撑和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占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等市的 16.5%、36.0%、22.7%、58.5%。目前全市规模最大的企业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年销售突破10亿元,成为全市第1个年销售过10亿元的企业,而淮安市的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股份有限公司年销售85亿元,徐州市的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年销售170亿元,维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销售98亿元,全省销售百强企业中唯一没有宿迁市的企业。从县域工业看,临近的涟水县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有2家,而宿迁市县域工业尚无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其次,投资总量小,企业规模不大。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和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苏北五市中处于领先,但总量较小,分别占徐州市的40.7%、37.0%,占淮安市的61.9%、60.6%,占盐城市的37.7%、28.9%,占连云港市的57.6%、47.3%。亿元以上项目差距较大,亿元以上施工项目数和本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分别是41、5个,分别比徐州市少96、26个,比淮安市少44、26个,比盐城市少136、52个。最后,宿迁市利用外资与江苏省其他地市相比差距大,实际到帐外资分别为徐州市、淮安市、盐城市、连云港市的13.0%、21.7%、8.2%、8.0%。
4.2 农业发展缓慢,整体发展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宿迁市拥有较好的农业生产资源,但农业经济仍然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第一,农业产业化步伐缓慢,缺乏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农副食品加工仍以粮食加工为主,附加值高的蔬菜加工、肉产品加工、水产品加工、乳制品加工等企业少,缺乏大的产业龙头企业。第二,高效农业发展缓慢。农业生产仍以传统的粮食种植为主,对于新品种、新技术的运用推广力度较小[10],有些地方虽然做了相关工作,但未形成产业化规模。同时农业生产技术服务滞后,多数乡(镇)的农业生产技术服务中心名存实亡,不能为农民提供有效服务。第三,品牌农业发展滞后。宿迁市的农产品品牌较少,现有的品牌农产品一般规模小、影响弱,很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许多优质农产品缺乏自主品牌,销售价格一直偏低,直接影响农民的收益。
4.3 服务业结构单一,发展滞后的矛盾仍较突出当前,宿迁市金融业结构单一,金融市场不健全,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特别是在货币政策紧缩的情况下,企业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另外,物流业规模小、成本高、时效差的矛盾十分突出,缺乏功能完善的大型批发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进一步制约了宿迁市林业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4.4 劳动力资源缺乏的矛盾日益加剧随着开发区经济加速发展,企业招工难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劳动力缺乏体现为一方面由于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不高,难以适应现代工业经济的用工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本地企业工资水平偏低,与苏南等地相比差距较大,大部分外出务工劳动力不愿回归。
5对策建议宿迁市林业产业始终是影响宿迁市经济总量的主要力量,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所以很好地保证宿迁市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意义重大。其中,木材加工业特别是杨树加工业在宿迁市林业产业中又占据着极重要的地位,属于林业战略性产业。因此,很好地推动林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木材加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应该是宿迁市政府在产业工作方面需要重点关注和完善的内容。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除了需要抓住机遇,发挥自然优势,获取科技支撑外,还需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在政策上给予必要的引导与支持[11]。
5.1 遵循自然规律,加强杨树种植业的高效管理杨树产业作为宿迁市林业产业的关键部门,地市、县(市、区)、乡(镇)应成立杨树产业领导小组,引导相关部门积极参与,每个乡(镇)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具体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围绕实施绿色通道工程,加强杨树种植业的高效管理。通过微型林网化,做到应栽尽栽,不留死角。强化责任,建立督查网络。由地市、县(市、区)主要领导和分管林业的领导定期带队,进驻乡(镇)督查,发现问题并及时向各督查组交办。在“挖树塘”和植树期间,各县(市、区)可以通过检查评比,奖励先进,鞭策后进。每年造林结束后,对栽植杨树实绩进行全面普查考核,检查苗木质量、栽植质量、林权制度改革情况,动真碰硬及时兑现奖惩。同时进行合理采伐利用,确保林业生态建设的生机与活力。大力发展林业种植业是进一步支撑生态体系,促进林农增收致富、推进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的乡村建设的必然选择。
5.2 通过机制创新促进林业产业升级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创新林权流转模式。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责权利结合的原则,对道路两侧、河(渠)堤,创新造林模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12]。允许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轮岗创业、在岗兼业,从事林业开发,带动全社会加大对林业的投入。允许部门、干部职工、农户以资金、技术、土地、劳动力入股造林。按照经营权、所有权不变原则,实行终端收费管理,以创新木材流通管理模式。原木在县(市、区)内流通不收费,只向林产企业终端产品收费。外运木材凭证运输,严处重罚非法运输。
5.3 保证木材加工业优先发展适当降低木材加工业的税率,为木材加工业的优先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对木材加工业的参与者在银行贷款方面适当给予优惠,提升木材加工行业参与者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木材加工业中,以促进木材加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在政策上给予更多倾斜和优惠,项目资金的使用比率上给予木材加工业更多倾斜[13]。可将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杨木加工业的发展,实行财政预算项目扶持无偿供苗,供给农户进行栽、管、销,以有效提高林农营林造林的积极性。同时为了发挥林业产业集群效应,政府应在道路、灌渠、电力等基础实施建设上给予充分的保证,生产耗电可按民用电价给予优惠。通过木材加工业的优先发展,促进林业产业提档升级。
5.4 控制林业产业要素的均衡配置防止在优惠政策的引导下过多劳动力、资金、资源都集中在林业产业,造成产业大规模重复,浪费社会资源,造成内卷状况。当林业产业特别是木材加工产业达到快要饱和的状态时,政府应当建立行业准入机制,控制资源盲目进入,同时引入优胜劣汰机制,淘汰粗放经营企业,保留促进规模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徐凯飞(1979—),男,辽宁葫芦岛人,硕士,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副研究员,从事科技管理研究。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