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因何事特意召见张爱萍,向他叮嘱道:不要让两个老帅打架喔

历史学馆 2023-08-28 22:22:04
前言

1964年9月23号,这时距离15周年国庆仅有一周的时间了,这天,周总理召集了贺龙、陈毅、张爱萍等领导人开会。

在紫光阁的总理会议室里,忽然张爱萍站起身来,就准备离开,见状,周总理立即也从沙发上站了起来,然后总理堵住了张爱萍去路。

就当张爱萍感到疑惑时,此时的周总理面色和蔼,可他的话却异常坚定,询问起了张爱萍是否有夹带会议的文件,接着总理又用手指指了指张爱萍的口袋,示意要再检查一遍,看下里面是否有纸条。

等到张爱萍将全身上下的口兜全给掏了一遍以后,在确定对方没“夹带”时,周总理这时才长舒一口气,让张爱萍离去。

国防科研路

1955年冬天,此时正在办公室工作的张爱萍,忽然收到了陈毅电话,说是有一个好消息准备告诉他。

张爱萍听到陈毅的话,不敢怠慢,急忙跑去了他的办公地点。

刚一见面,陈毅就高兴地说:“我刚参加了总理主持的一个会回来,这次咱们新成立了个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计划是要研究制定全国科学技术12年规划。"

闻听消息的张爱萍也是很激动,毕竟这是在说明着新中国要准备制定向科学高峰进军的作战计划!

不过按陈毅的话,这是第一次会议,还没具体研究军队的12年规划,之后会召开第二次会议,届时张爱萍也要去参加。

这下子张爱萍愣住了。他是个军事干部,对科技发展是不太了解的:老总,我不懂科学技术,怎么还要我去参加的会议呀?

陈毅解释道:“我与彭德怀同志商量了许久,认为你是最合适的,他点名要你去参加;再讲爱萍同志你是管装备的,对部队也熟悉,这件事就这么定下了。”

很快就召开了国务院科学委员会举行的第二次会议。这一次张爱萍在会后草拟出了:关于十二年内新中国科学对国防需要的研究项目的初步意见!

接着他又提出了应组团去苏联学习并谈判,争取获得苏联在原子弹、导弹、航空等方面的技术援助。

这个提议得到了聂荣臻元帅的认可,不久便与苏联签订关于生产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等方面的协议。

就当一切步入正轨时,也就在1960年7月16日,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拒绝再执行援助中国原子能工业及国防工业的协议,同时还撤走了全部在华的专家。

眼看着原子弹事业不知何去何从时。陈毅就准备去让张爱萍去摸清原子能工业的基本情况。

当时的张爱萍说:“老总,我只知道山药蛋,哪里懂什么原子弹啊,你这不是为难我吗?”

陈毅一听这话,就不高兴了:不懂你就不能去学?谁一生下来就会呀?

张爱萍苦笑一声,便开始认真去学了,

后来张爱萍儿子张胜在《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谈话》中讲道:

我父亲这个人,他不是一个爱揽事的人,对不是自己分管的领域,父亲向来懒得问,甚至是去打听的兴趣也没有,你与他讲多了,他就会冷冷的给你说四个字:不客气时,父亲会说:“你少去打听这些无聊的东西了”

张爱萍下定决心以后就在家中的饭厅墙上,贴上了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为可以加深记忆,他又特意用红圈标明的铀235和铀238。

只自己学是远远不够的,接着他又去邀请了上大学时学物理的刘西尧与他一同去参加调查,此时的刘西尧刚被任命为国防科委副主任,在听到张爱萍邀请后没有犹豫就加入了调查的队伍。

张爱萍在二机部长刘杰陪同之下,去往了湖南、甘肃、青海等地,实地走访调查核工业系统的铀矿山、水治场、浓缩铀场和以及研究基地。

等到他回到北京以后,立即就向聂荣臻作了报告。

1961年11月,张爱萍同刘西尧一起向中央提交了《关于原子能工业建设的基本情况和急待解决的几个问题的报告》。

在报告中,张爱萍写到:

“经过了之前一段各个部门努力,目前我国的核工业建设与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已获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下一阶段中,只要国家可以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集中全国力量,能够调集全国的资源设备,有力的保证核试验的顺利展开,安排好试验所需设备、原材料等,那可能会在1964年我国便可以制成原子弹,并能顺利完成核试验试爆。”

这一份报告,对之后中央的决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这样说,张爱萍的这份工作加快了新中国核事业发展进程。

在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后,毛主席最终拍板决定:既然目前核武器还不可以用,那就尽早试验。

在张爱萍的国防科研旅途中,也遇到过许多的麻烦与挫折。

当时的他以主管装备的副总参谋长职位,管着国防科研机构的设置、编制,实验基地的建设等。到后来聂荣臻还让他又兼职为国防科委副主任,最开始他只是分管基地建设。

可聂荣臻的身体并不是很好,之后张爱萍就被任命为常务副主任,由他来负责主持国防科委的全面工作。

没多久,贺龙与罗瑞卿又任命他为副主任,让他来主管国防工办的日常工作。

于是张爱萍就身兼总参副总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工办副主任。

任职了这几个职位后的张爱萍本来计划是要把三个部门整合在一起的,可是却没能成功,三家都不愿意,无奈下只能靠他这个给三家当管事的人去协调了。

不久邓小平也得知了此事,他还为此召见了张爱萍,和他叮嘱道:不可以让两个老帅打架喔!

既然出现了问题,那就去解决,在经过罗瑞卿、张爱萍等人的协商后,最终经毛主席同意,成立了中央专门委员会!

1962年11月3日,毛主席批示成立了研制原子弹的“中央专门委员会”,由周总理来出任中央专委主任,张爱萍则与贺龙、聂荣臻、罗荣桓等人则是担任中央专委成员。

这个中国成立以来级别最高、权威最大的工程指挥部,就在这一刻诞生了。

在中央专委会议成立后的一个会议结束时,罗瑞卿找到了张爱萍,和他讲:“现在我们这些人还兼着职,总理的意思是,接下来原子弹的工作就得靠你上去抓了。你要全力以赴。”

聂荣臻也为让张爱萍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原子弹事业,就交代罗瑞卿:爱萍同志在总参的工作,就先让其他同志们分担一些吧!

在奔赴工作以后,张爱萍遇到了新的难题。

在当时现有的伊尔-12飞机可以飞行到6000米高度,可是为进行核爆取样所需要的高度达到8000米到10000米。

之后尽管说在科学家们的努力下飞机的高度有所提高,可也才8500米,根本达不到预定目标。

这时的张爱萍听完工作人员汇报以后,他把眉头皱紧了,随后又舒展了开来,说道:那好,就由我去坐那架飞机。

很快上级就知道消息,坚决不准张爱萍亲自上机试验,可张爱萍一坚持要亲临一线。

他是真正的将自己放在了普通士兵的位置上,一切都从工作出发,不去搞什么架子。

在上机前他说:这一次飞下来,我的心里才可以踏实些。

后来有人曾做过计算,从1960年第一枚导弹发射启,但凡是张爱萍在前线盯着,那就很少会出现不成功。程开甲也讲过,只要是张爱萍主抓的项目,那就很少有失败的。

因此后来有人就称张爱萍为“福将”。

对于这个称号,张爱萍的回答也很简单:“我做事没有什么窍门。一是可以下去,二是过细。”

他这人做事总是可以在重大行动一个月前就到位,他会亲临现场,对每个细节做到事必躬亲。

就在“东风-5号”发射之前,就有检验部门报告说,在油路上似乎有一个阴影。

闻听消息的张爱萍立即便严肃地对他讲道:“这件事必须搞清楚的,否则出现事故,那是要追责的。”

之后在折腾几天后,才知晓原来是有根鞋带堵住了油路。接着再查才知道,这根鞋带是一个装配人员丢了鞋带。

就是从这时起,张爱萍定下了个规定:但凡以后进装配车间,那都要把鞋带解下来。

据说这个规定,到现在还在执行着。

1964年9月23日,周总理召开了了会议。在会上,总理与众人就第一次原子弹爆炸的时间做了敲定,开始时有人建议把原子弹爆炸的时间定在10月1号。

可是随着讨论,众人还是觉着这个时间不稳妥,最好是能在国庆节迎送活动已经告一段落后,就是10月下旬,10月15号到20号之间的一天。

此外,周总理就原子弹的爆炸方面事宜展开了周密的部署,为防止外部敌人动用空中力量干涉核试验,就对对贺龙以及罗瑞卿说:“为能够预防紧要关头,敌人对我方进行核手术,必须将飞行师与高炮部队调到西北一线来,形成对空防网和火力线”。

之后周总理在作完一系列部署后,他对外交部长长的陈毅嘱咐道“你可不能讲这些啊!

听到周总理的嘱咐,陈毅急忙说:“我不讲!”

接着总理又面向张爱萍与刘西尧交代道:“这次的任务十分紧要,从今日起,你们二人就不要接见外宾了,埋头苦干,是无名的工作,决定了就松不得。”

当会议即将结束时,张爱萍站起身来对周总理抱歉地说:“总理,今晚的外交部安排了外事活动,我得去参加,抱歉!我需要提前告退了。”

就当他要离去时,忽然周总理从沙发上站了起来,拦下了他:“爱萍同志,请留步,你带核试验文件了没有。”

在得到张爱萍没有答复后,周总理为了保险起见,还是指了指张爱萍的口袋说:“你再搜一遍,看看有没有纸条。”

等张爱萍检查过后,周总理这才放下心来:“核试验的保密工作可不是件小事情,你邓大姐她也是个老党员了吧,可我也从未对她讲过这件事,她到现在也不知道我们在做核试验。”

听着周总理的话,在场之人无不佩服总理的做事风格。

对保密工作周总理格外的看重,但凡是去过国防科委的人,无论是去实验基地、研究所、工厂还是其他机关的办公室,都可以看到一副醒目的标语:“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这是周总理对国防科委工作的要求,也是那个时代科研工作者的座右铭。

1964年10月16日下午2点半左右,伴随着在罗布泊的一声巨响至此新中国不如了核武器国家,这是全国人民最扬眉吐气的时刻。

在核试验引爆以后,张爱萍立即向总理做了报告。

电话另一头的周总理沉默许久才说:“可否确定是真的核爆炸?”

这个回答张爱萍也不敢确定,他立即问向了一旁的王淦昌,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张爱萍这才激动的和周总理再一次说:“是真的,我们的原子弹爆炸了!”

在核爆两个小时后,张爱萍立即签发了一份专家检测并认定的报告:新中国的第一枚原子弹威力,大约是相当于两万吨TNT当量以上。

也是在这一天,张爱萍在戈壁滩上写下了一首词:

东风起舞,壮志千军鼓。苦斗百年今复主,矢志英雄伏虎。霞光喷射云空,腾起万丈长龙。春雷震惊寰宇,人间天上欢隆。

叶剑英邀请出山

1972年,此时的张爱萍住院了,到年底他才出了医院,去往了总参白广路招待所。

闻听消息的宋时轮找到他,讲道:你过我这里干上几年政委,然后再来接替我的工作吧。

可是这时的张爱萍更多的是想把这个机会留给年轻人,就选择了拒绝。

第二天,叶剑英亲自来访,询问过他的病情以后,叶帅直接说道:中央是希望你可以再次回到国防科委工作的,这一次来我是想征询下你意见,知道下你想法。

对于叶帅的好意,张爱萍以腿部有伤为由给拒绝了。

叶帅的这一次到访,也全是因为此前他在国防科委时的工作成绩,是在他的组织下,才完成了核试验!

1974年11月6日,这一次的叶剑英第二次前来拜访他,邀请他出山,与第一次有所不同的是,叶帅这次却是改变了策略,说道:就在昨天咱们发射了一颗返回式卫星,可没成功,起飞后20秒就坠机了。

一听坠机二字,张爱萍便被触动了,他神情变得焦急起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坠机呀?

叶剑英:我听说好像是有一根线没有接好。

闻听此言,张爱萍勃然大怒:胡闹,胡闹,简直是胡闹!

眼见时机成熟,叶剑英再次邀请张爱萍回归国防科委,这一次张爱萍没拒绝,他答应了下来。

然而在岗位上待了7个月后他便离开了,可尽管如此,在他任职期间内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尖兵”依旧发射成功了。

对于世人所钟爱的功名,这从来不是张爱萍在意的,他与众多开国将领一样,更在乎的是新中国的建设大计。

1977年,此时邓小平开始主持起了军委工作,他上任以后,就专门找来了张爱萍:希望你可以出任军委秘书长,也可以更好的协助我做工作。

然而张爱萍却是没有丝毫犹豫的选择了拒绝,他为邓小平推荐了更适合的罗瑞卿。因为在1959年起罗瑞卿就担任过军委秘书长,显然相比起自己罗瑞卿更适合这方面的工作。

恰巧当时国防科委制定了:洲际导弹、潜地导弹和通信卫星的“三抓”计划。

这个工作才是张爱萍所想要干的。

他是这样讲的:

“我从1956年起,就开始协助起聂荣臻元帅主抓起了国防科技这一摊子事情了,我的看法是,这方面工作我是更适合的。今年的我已经67岁了,再干上3年,我就能争取早些把军队里的装备给搞出个样子来,之后再交给你。”

1980年5月18日,洲际导弹发射成功,这个消息瞬间传遍世界,一时间全世界为之瞩目。

1987年,张爱萍退休报告得到了批准,此时的他也可以心地享受起了退休生活。

退休后的他,很少会去和人讲自己的功绩,在他的观念中也颇有一股侠客风范: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在这一年的一天,他准备去视察某军工企业时,就在汽车抵达驻地以后,却是发现,道路两侧站着成千上万的群众,见此情形,张爱萍急忙下车来与群众亲切握手、交谈,询问生活情况。

当地的政府也考虑到了他已很多年没回过家了,就给他安排了几桌菜,还请来了许多亲戚来与他见面,可是张爱萍对这一做法却是严厉的斥责道:你们怎么能用公家的钱去招待我个人的亲属呢?这件事是断然不行的。

于是,他的亲戚们在没有吃饭情况下返回了家乡。

这件事也让张爱萍感到很是不安,这些人可全都是自己多年未曾相见的亲人们呀,他们今天好不容易大老远跑来见他,可他却连一碗饭都没给人家吃一口。

到第二天张爱萍就回返了家乡,去一家一户挨着上门拜访亲戚们。

2003年7月5日,93岁的张爱萍病故于北京。

0 阅读:25
历史学馆

历史学馆

温一壶酒,煮一杯茶,请君暂座儿,听我道尽那茫茫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