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被欧美歌手爆杀,唯有五旬老太那英守国门?为何被碾压?

小辫子的小辫子 2024-05-13 05:14:51

《歌手2024》第一期公演之后,所有人都认为华语音乐被欧美两个名不见经传的歌手实现了唱功的碾压甚至于是降维打击,尤其是汪苏泷、二手玫瑰、海来阿木、杨丞琳四人的演唱和欧美两位歌手对比之后,甚至有一种:华语音乐完了的错觉,大众有种直面当年李鸿章前往美国的冲击力。

那么从声乐的角度出发,华语音乐真的是一文不值吗?为什么天后那英也被全面压制?导致大众认为那英被欧美00后碾压是因为这里隐藏了很多的声乐信息,具体如下:

1:英文咬字的的确确比中文咬字更简单、更粗暴,更有效、更入麦,中文咬字真的比英文难得多。在声乐之中,有一个不是秘密的秘密:我们中文咬字在面对高难度高音、转音、华彩、和音时,其实必须要把中文汉语的发音归韵到一个单独的英文元音上才能完成较为入麦的声线美感。

中文需要归韵英文的底层原因是:中文汉语的咬字,因为有拼音的存在和字正腔圆的文化思维,尤其是汉语拼音第三声是复合音,会让一个咬字存在前后两个发音位置不同的音色腔体割裂问题和音准波动问题,这对于声乐而言是天崩地裂的。会导致声线音色的不统一,情绪的崩盘和旋律的不可控。所以中文咬字需要将复合音节,归为一个可以咬住的仄声音头。英文则完全不需要。那英的咬字,放在华语音乐之中依旧是非常完美的艺术主张——厚重感为主。但是英文具有更为强烈的胸声和爆发性的元音。

2:欧美音乐没有民族唱法,流行文化属张扬思维,对应着中国民族唱法的炸场,而华语流行文化属含蓄思维。两位欧美歌手他们可以完成这种非常开放、非常激进的表演,但是华语流行歌手很难完成这种狂野风格,会产生较大的社会舆论。你看二手玫瑰完成的形式就堪称灾难和羞耻。华语音乐表现出这种炸场效果,专业属性对口是:民族唱法。把谭晶、韩红藏腔、腾格尔蒙古长调拉过来才欧美对于的张扬舞台。所以本质上那英被碾压,其实是一种文化属性导致的,欧美流行天然更适合炸场,华语对抗的风格应该是中国民族唱法,而不是流行唱法。

3:全华语当下流行的声乐唱法,其实都是来自于——欧美混声唱法。这就是市场的碾压,从2013年开始,华语流行音乐的声乐进步非常快,而这种快速的本质是:大量欧美外资声乐培训机构涌入了我们中国,开始挖掘内地的培训利润。这才导致了我们很清晰在媒体上获得培训的消费入口。但是那英的唱法真的是自己琢磨出来的,不是速成。先天不足。

4:那英的唱功明显更优于00后的凡希亚,但凡希亚开放的台风更具有舞台效果。因为那英的强弱对比控制在小节律动和AB段层次感,以及情绪演绎上,都非常完美契合华语文化和歌曲的曲风艺术理解。而凡希亚很明显强弱动态偏向于恒定,并没太多的细节,有点过于白了,偏向于切片思维,单句都好听,但是整体一般。

这四点综合起来,就相当于:那英作为一个华语本土的流行唱法歌手,在对抗两位更先进的欧美纯正流行音乐大嗓歌手。那英作为华语歌手在汉语语种、中文咬字、东方文化上都更为偏向于一种稳定和含蓄,那么在欧美的这种强烈激进下,的的确确显得较为紧张、难堪。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问题在那英身上,而更多的是:华语音乐的问题和欧美唱功的超前。

所以,说一句——叶赫那拉·那英这位五旬老太守国门抵抗欧美列强,丝毫不夸张。因为汪苏泷代表的华语网络市场和影视剧市场、海来阿木代表的华语下沉市场、二手玫瑰代表的华语音乐节市场摇滚市场、杨丞琳代表的边缘华语流行市场,都不顶用,无法代表华语出战。只有那英一人可以代表华语音乐,而且的的确确就是华语文化的顶级唱功。

《歌手》:职业歌手习惯了虚假的音乐综艺,以20年前的技术和就业标准为主

其实此次,网络上对那英等人诟病颇多的现象,也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声乐科普。直接把东西方顶级歌手放在一个舞台上,会暴露出非常非常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暴露本身就是一次强力的清算——一切唱功拉跨却吃着音乐红利的歌手都应该被清算。这里除了那英之外的所有歌手都有认知上的问题,具体如下:

1:杨丞琳,以20年前的真假声思维发声技术表演。整体的咬字位置太低了,无法入麦。发声技术未更新。

2:汪苏泷,声压不足,声带闭合不足,咬字力度强弱强不起来,全程只有弱。导致汪苏泷这种问题很明显是因为——汪苏泷习惯了音乐综艺的录制后期思维。反正强弱后期混音是完全可以匹配改变的,何必费力去练习呢?作为音乐生丧失了自律的练声。

3:二手玫瑰,以二人转的思维,喊麦的形式完成摇滚。说实话披头士也好,皇后乐队也好,哪一支乐队会不唱只喊麦啊?而且关键是二手玫瑰会认为自己的歌词很具有现实主义意义,但实际上很抱歉,含沙射影的这种歌词配上喊麦,真的是毫无声乐技术。唢呐只是器乐,无法支撑声乐。为什么不进步呢?反而有点自卖自夸,形式大于内容的意思。一方面用乐队的头衔来规避舆论,而转头来又不在乐队之中前行开拓。

4:海来阿木,以摩擦音、压喉、挤卡、撕裂的烟嗓思维完成表演,这就是下沉市场的运用,下沉市场的问题所在是因为受众无法享受更好的音乐教育,可以作为过渡,但绝对不是未来。

四人其实代表四种华语音乐当下最严重的职业歌手认知问题,分别是:杨丞琳:以颜值、偶像、影视剧、明星思维运营占据音乐资源的歌手;汪苏泷:以音乐综艺的后期修音,为主要维持唱功人设的歌手;二手玫瑰:以某一首曲风的成功商业现象,不求专业性进步突破追寻伟大,只求接单跨界扩大影响力的歌手;海来阿木:以音乐教育缺乏的下沉市场为主,用较为简陋的曲风、唱法为主的歌手;

这四种歌手,杨丞琳、汪苏泷、二手玫瑰、海来阿木四人都是各自行业之中的龙头佼佼者,但是即使是各自领域的龙头佼佼者,放在聚光灯下的One Take舞台上,确是一触即溃,毫无战斗力。

那么其实本身的目的只有一个:音乐是为了赚钱。赚钱这个东西放在了第一位,超出了对于自身职业唱功的要求。其实赚钱没有问题,谁都要赚钱,但是否可以把唱功打磨的好一点。那么像那英这种,有事可以上场,完成对于华语音乐维度的大局观博弈,而不是输的如此难堪。这四种歌手其实也占据了华语歌手的99%的职业资源,真正愿意去花心思放在吃饭家伙上的唱功歌手,毕竟是少数。

反观欧美音乐对于唱功的硬性要求就远远高于我们华语音乐。我们不要忘了,这一次在我们的主场吊打华语歌手的两位,可都是名不见经传的歌手。即使是莫莫我们从前也从未听过,何况凡希亚还是一位00后,00后啊就可以完成这样的舞台,虽然稚嫩但是台风完美,未来可期。我们华语的00后,只有单依纯一人有这种表现。

《歌手》此次的意义是非常伟大的:正视差异,开始有自信的勇气玩一把高端局。从前内地真的是太惯着这些所谓的歌手,不管唱成什么样,都有人兜底,都有人以偶像运营来支撑。那么将歌手放在这种高压环境下,让自身的能力级别暴露,再看一看会不会有人用唱功作为人设。这种进步,是非常具有意义的,华语音乐会越来越强大。

最后一点其实是:欧美工业音乐过于强大,我们如果注意到了选曲的编曲上就知道,两位欧美歌手的编曲层次感极强,而我们的华语歌手的编曲,除了那英的《默》只能说一句:什么玩意儿,毫无内容增量。编曲这个东西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呢很遗憾,和各个编曲人了解之后:编曲人也是这种搞钱思维——越简单越好,毕竟工期更快,赚的就更多的。

但是实际上一首曲目的编曲,是一个细致活,你想要曲目达到怎么的高度,就应该提供120%的编曲艺术美感,才能提出一种艺术主张,让音乐升华为一种既定风格美感。很遗憾,面前国内的编曲就是这样,因为传统唱片行业赚不到钱,编曲人更是内卷的厉害,采样的同质化无法避免,而实录的成本又太高,简单说国内音乐的的确确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但不管如何,先将竞技性的问题解决,才能产生源动力。我们的选曲、我们的演唱、我们的编曲都应该更为自信一点,不然真的会被压着打。

综上,这一次华语音乐和欧美音乐的对局全面崩溃,是一次警醒,我们当知耻而后勇,希望下一期那英可以放一次大招。

0 阅读:66

小辫子的小辫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