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医院教授:少吃点肉吧!人到老年应该吃什么肉?不妨了解下

河西有事 2025-02-14 01:09:19

人生如同一场漫长的旅程,老年则是其中一段独特而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往往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渴望能够安享晚年。然而,对于 65 岁的老李来说,最近却在健康养生的道路上犯了难。

老李平日里喜欢上网浏览各种信息,最近他无意中看到了许多网络上发布的关于老年病的文章。这些文章中,详细描述了各种老年疾病的症状、成因以及对生活的影响,让老李心里不禁有些担忧。他开始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害怕那些可怕的疾病也会降临到自己身上。于是,老李决定在网上寻找一些养生之道,希望能够通过合理的养生方法来保持健康,预防疾病。

然而,当老李在网上搜索老年养生的相关内容时,却发现众说纷纭,各种观点和建议层出不穷。有的人说,老年人应该多吃肉,因为肉类富含蛋白质和能量,能够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营养,补充能量,这样才能增强身体抵抗力,减少生病的几率。但也有人持相反的观点,认为老年人不应该多吃肉,理由是老年人的消化功能逐渐减弱,肉类不易消化,过多食用可能会给肠胃带来负担,引发消化不良等问题。这些看似都有道理的说法,让老李感到十分困惑,他不知道到底该相信谁,心里充满了迷茫。

其实,像老李这样在老年养生问题上感到困惑的人并不在少数。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老年人口数量日益增多,各种老年疾病给个人、家庭以及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医疗压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301 医院的营养科主任刘英华教授在老年饮食营养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刘教授指出,饮食与老年人的健康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科学合理的膳食对于老年人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机体的衰老进程,还对老年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显著的益处。因此,人到老年,掌握必要的科学膳食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合理的饮食来塑造一个健康的体魄,从而远离疾病的困扰,享受美好的晚年生活。

刘英华教授在其所著的《老年人饮食营养一本通》一书中提到,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和生理功能会逐渐减退。在蛋白质代谢方面,蛋白质合成能力降低,对蛋白质的利用率也大不如前。因此,老年人需要摄入生物利用率高的优质蛋白,而肉类就是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之一。然而,目前我国居民在肉类的选择上,主要以猪、牛、羊等红肉为主,这种饮食习惯对居民的健康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

我国居民经常食用的猪、牛、羊等动物的肌肉,因其肌色较深,呈现暗红色,所以被称为红肉。那么,为什么老年人应该减少红肉的摄入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减少红肉摄入的诸多益处。

减少红肉摄入的三大缘由

缓解消化不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在逐渐衰退,这使得他们具有特殊的生理特征,其中消化功能的减弱尤为明显。很多老年人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出现了消化不良的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消化不良的常见迹象包括不明原因的体重变化,可能是体重突然减轻或增加;胃部灼热感,让人感到不适;吞咽困难,吃饭时会有阻碍感;以及排便质稀或色黑等。而红肉相对来说比较难以消化,避免食用红肉类食物,可以有效防止消化系统负担过重,从而减少老年人消化不良等问题的发生,让肠胃能够更加轻松地工作。

预防肥胖困扰:在很多老年人的认知中,认为肉不是碳水化合物,相较于高糖类食物,肉类不仅能量含量高,而且是一种更为健康的选择。诚然,猪、牛、羊等红肉确实营养价值较高,含有丰富的能量和蛋白质。然而,它们同样富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对于老年人来说,身体代谢速度减缓,且很多老年人运动量不足。如果长期大量摄入红肉,这些过多的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就会在体内堆积,很容易导致超重问题的出现。而超重不仅会影响老年人的体态,还容易引发脑和心血管方面的问题,增加骨骼健康不良的风险。因此,减少红肉的摄入,有助于老年人在年龄增长的过程中保持健康的体重,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

降低疾病风险:大量的研究已经充分证明,红肉的摄入与多种慢性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如冠心病、心力衰竭、中风以及结直肠癌等疾病。红肉中的高脂肪和高胆固醇成分,长期大量摄入会导致动脉血管中斑块积聚,使得动脉血管逐渐狭窄,影响血液的正常流通。此外,研究还发现红肉中含有一种名为肉碱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因此,减少红肉的摄入,能够帮助老年人降低血液黏度,增强动脉功能,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不仅如此,红肉中含有大量的铁元素,长期摄入会导致老年人大脑中的铁含量增加,铁在大脑的灰质区域堆积,会对自由基造成损害,进而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所以,为了保障老年生活的安康,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减少红肉的摄入。

那么,对于老年人来说,究竟应该选择哪些肉类来食用呢?以下是 301 医院刘英华教授推荐的几种适合老年人的肉类。

低脂肪肉类:刘英华教授指出,由于老年人身体的特殊性,基础代谢下降,消化功能减弱。在选择肉类食物时,应尽量挑选脂肪含量低、容易消化的肉类,比如鸡肉、鸭肉和鹅肉等。这些肉类的脂肪酸组成比畜类脂肪更为优质,食用后不易导致肥胖,也能降低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以鸡肉为例,它不仅脂肪含量相对较低,还含有维生素 D,这种维生素有助于老年人对钙的吸收,对于维持骨骼健康有着重要作用。同时,鸡肉中的磷脂对于维持骨骼健康、大脑功能、牙齿保健以及新陈代谢功能都有积极的影响。此外,鸡、鸭、鹅等这类低脂肪肉类,富含蛋白质、锌、铁、维生素 B 和镁等多种营养成分。与红肉相比,它们在预防中风、糖尿病和心脏病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不会增加罹患慢性疾病的风险,还是健康骨骼、指甲、头发和天然荷尔蒙的重要蛋白质来源。

水产品肉类:水产品肉类也是刘英华教授推荐老年人食用的优质肉类之一。水产品类的脂肪含量普遍较低,并且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有些鱼类还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以及部分游离氨基酸、肽和胺类物质。这些营养成分对于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鱼肉类是健康、均衡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为身体提供良好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来源,还是有益心脏健康的 omega-3 脂肪酸的主要膳食来源。研究表明,omega-3 脂肪酸可以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有效降低甘油三酯的水平,有助于降低血压,还能减缓动脉中斑块的生长速度。此外,海鲜中的 omega-3 脂肪酸还能显著降低患眼部黄斑变性的风险。

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视网膜会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最终可能导致视力大幅下降甚至丧失视力,而海鲜中的这种脂肪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这种负面过程的发生。刘英华教授在书中还特别指出,老年人为了预防老年性贫血,应该适当摄入一些动物性制品,因为动物性制品中的铁吸收利用率更高。中国营养学会也建议,65 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食用动物性制品 2 - 3 次,每次 25g 左右,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老年性贫血的发生。

老年人吃肉是维持身体健康所必需的,但也要讲究科学的吃法。摄入肉类食物,主要是为了获取蛋白质和脂质等营养成分,然而,过多的脂肪摄入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并没有好处。为了既能保障足量蛋白质的摄入,又能降低多余脂肪的摄入,老年人在合理食用肉类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多样化摄入蛋白质,以规避因脂肪摄入过多而带来的健康风险。中国营养学会建议,老年人每天平均摄入动物性食物的总量最好不要超过 150g,并且要将这些食物分散在每日的三餐中,避免集中食用。同时,为了充分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老年人还应该食用蛋类物质。

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群,身体的各种代谢水平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更为显著。在疾病或亚健康状态下,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会更高。因此,老年人必须摄入数量充足且易于消化吸收利用的蛋白质,以保障机体的正常运转,防止内脏器官的加速衰老。然而,仍有一些老年人每顿都无肉不欢,导致蛋白质和脂肪摄入过多,进而引发肥胖以及 “三高” 等慢性疾病。所以,除了从肉类中获取蛋白质外,老年人更应该搭配蛋类和奶类食物,以综合摄入蛋白质。如果蛋白质摄入不足,很容易导致老年人的瘦蛋白流失,肌肉量减少,增加罹患肌少症和骨质疏松症的风险。但同时也要注意,老年人的代谢功能相对较低,蛋白质供给过多反而会加重身体的肝、肾负担。

相对而言,老年人更应该多食用富含消化酶的食物,如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等,这些酶可以将食物分解成易消化的小分子。谷物类、豆类食物都是富含消化酶的食物。而许多老年人患有消化系统疾病,过多食用高脂肪的肉类会加剧消化不良等问题。适当避免吃肉和多吃生食,可能有助于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

健康饮食的基本原则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太大的改变,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即将步入老年生活的中年人,都需要了解自己特定的营养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对每日的食物选择进行合理调整。只有这样,身体才能获得维持健康所需的准确营养。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营养和饮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像老李这样注重养生的老年人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追求 “不仅要吃饱,而且要吃好” 的生活品质。然而,网络上关于养生的内容繁杂,质量参差不齐。不少人受到宣传引导,转向 “素食主义”,但这种饮食模式如果不合理,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和肌肉减少症等退行性疾病的发生。

所以,301 医院刘英华教授建议,老年人固然应该避免过度摄入肉类,但选择合适种类的肉进行食用也非常重要。同时,对肉类进行合理搭配,充分发挥它们的营养价值,才能更好地为机体服务,保障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让他们能够在老年阶段享受健康、幸福的生活。

0 阅读:5
河西有事

河西有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