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诡事录》的西市令为何是外国人?为何官阶比苏无名高九级?

恬恬评历史 2023-03-03 15:56:05

​​

《唐朝诡事录》中,长安县尉苏无名破案时,为了找到死亡新娘身上的香料来源,专程拜访、咨询了西市令康元礼。

西市令就是大唐长安城西市管理机构的“一把手”,是有着正式编制的朝廷命官,而且官阶也不算低。

那么问题来了:康元礼是个高鼻子、深眼窝的外国人面孔,说着不太流利的汉语,唐朝怎么会给外国人授官职呢?

其实,这在唐朝是个正常现象。

唐朝开创者李渊出自陇西李氏,家族本身有鲜卑族血统。唐太宗李世民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而且,唐朝征调突厥、回鹘、铁勒、契丹等民族,攻伐敌国。

可见,与之前的朝代不同,唐朝李氏皇族与诸多民族关系深厚。

同时,唐朝统治者采取开放、包容的国策,由此在各方面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文化融合的特点,从而‬也‬出现了万国来朝的‬局面。

在这种背景下,唐朝发展迅速,繁荣强盛。这也吸引了诸多民族到唐朝交流、学习、做生意,甚至定居生活。

外国人在唐朝不仅受到尊重、保护,通婚联姻,一批人还参政做官。从中央朝廷到地方州县官署机构,有外国人担任官职并不稀奇。

说回大唐长安城西市。

隋朝定都长安,皇城在大兴城。为解决长安城中人们的衣食住行生活物资供给,建立了都会、利人两个市场。

唐朝沿袭隋朝制度。由于都会、利人两个市场分别在皇城的东南部和西南部,就干脆改名为东市、西市。

盛唐时的京城长安人口超百万,是当时全球第一大城市,商贸发达,繁华之极。

东市和西市是商贾聚集贸易的特定集市,兼有批发和零售市场的角色,覆盖行业及产品俱全。

西市由于靠近陆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节点,就成为西域客商的驻地,因而也是当时的国际商贸交流中心(是现代的国际自贸区的雏形)。

鼎盛时期,西市的商贾(即行商加坐商)共达四万余户。

为了加强东市和西市的管理,保障其正常运行,朝廷专门设立了三个管理机构:市署、平准署、常平署。

市署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市场的日常运营管理,类似于今天的市场监督管理局。

平准署是官方做买卖的机构,例如朝廷采购,以及销售多余的贡品,类似于今天的中直机关服务中心。

常平署的职能是调剂物价尤其是粮价,类似于今天的物价局、粮食局。

东市和西市均设有这三个机构,各自独立,有相应的一套班子人马。

说起来,东市和西市的面积各只有一平方公里,放在今天看来相当于一个大型批发市场的规模而已。

但在唐朝,它们是全国的贸易中心,尤其西市是国际超级MALL,闻名世界,也是长安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名片和窗口。

由于东市和西市的职能特殊、重要,因而管理机构的级别不低。

例如西市署的最高长官为西市令,官阶为从六品上,下属有丞、录事、府、史、典事等人员,编制共18人。也即18个人管理一个占地约一平方公里的市场。

这里得解释一下唐代的官阶制度。

唐代的文官官阶分为九品,除正一品不设外,二品起每品分正、从,正四品起再分上、下等,因而共有二十九阶。

武官官阶也分九品,除正一品不设外,二品起每品分正、从,正三品起再分上、下阶,因而共有三十一阶。

苏无名的直属上司——长安县令,作为全国县令里最高级别的京县令,官阶为正五品上。

长安县尉苏无名,作为全国县尉里最高级别的京县尉,官阶为从八品下。

因而,苏无名的从八品下官阶,比西市令康元礼的从六品上官阶,低了九个等级!比西市署的“二把手”西市丞正八品上官阶还低三个等级!

苏无名的官职相当于一个县公安局局长,但在官阶划分复杂的唐代,他与直属上司长安县令、西市令康元礼的官阶差别很大。

然而,苏无名到西市走访时,康元礼为什么还要亲自陪同、以礼相待?随便派个下属去应付不就得了?

这里有个重要原因。长安城有个中轴线——朱雀门大街,街东属万年县辖地,街西属长安县辖地,西市就属于长安县的辖区。

那么,辖区的公安局长苏无名来访‬,而且是在进行破案工作。派驻当地的中直机关领导康元礼出面接访,结交人缘,说明其智商、情商都不低。

康元礼能位居这个特殊官职,而且暗地里和长安“鬼市”的“地头蛇”阴十郎勾结做生意,可见其城府之深。

当然,如果触碰了康元礼的利益,他自然也不会给苏无名留‬情面‬。

例如后来当苏无名带着费鸡师到康元礼的后院调查毒花时,康元礼拒绝了苏无名索要鲜花的要求。当康元礼发现费鸡师偷摘了鲜花时,不顾苏无名的阻拦而将费鸡师杖责。

幸好卢凌风赶到,以金吾卫中郎将的身份让康元礼放人,并顺势将采摘的鲜花带走。

毕竟,卢凌风的官阶为正四品下,比康元礼高十几级,而且是皇太子的亲信。康元礼只好无奈地给了面子。

所以说,封建官场自有一套行事逻辑方式和潜规则。玩得好,就会做人做事左右逢源,步步高升;否则就举步维艰,容易身败名裂。

0 阅读:169

恬恬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