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物理学界全明星照通常指的是 1927 年第五届索尔维会议与会代表合影。以下是照片中一些主要人物的介绍:
前排:
M. 普朗克: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重要创始人之一,发现了能量量子化,提出了普朗克常数,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于 1918 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居里夫人:原名玛丽・居里,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也是历史上少有的杰出女性科学家。她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共同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开创了放射性研究的新领域,为现代核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她是两次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一次是因为对放射性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另一次是因为发现镭元素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H.A. 洛伦兹:荷兰物理学家,在电磁学和光学领域有重要贡献,创立了经典电子论,提出了洛伦兹变换,为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因在光学和电磁学方面的研究获得了 1902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A. 爱因斯坦:举世闻名的物理学家,其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基石,对时空观念、引力等的理解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此外,他对量子力学的发展也有重要贡献,如提出了光子假设等,于 1921 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P. 朗之万:法国物理学家,在量子力学、相对论、声学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对顺磁性和抗磁性的研究有重要贡献,也是著名的反法西斯战士和社会活动家。
中排:
P. 德拜:荷兰物理学家,在化学物理、X 射线晶体学等领域有重要贡献,提出了德拜模型,用于解释固体的热容等性质,因在分子结构和偶极矩方面的研究获得了 1936 年诺贝尔化学奖。
M. 克努森:丹麦物理学家,在气体动力学、分子运动论等方面有重要研究,对气体分子的运动和热传导等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
W.L. 布拉格:英国物理学家,现代固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与儿子一起因使用 X 射线衍射研究晶体原子和分子结构方面的开创性贡献,获得了 1915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H.A. 克莱默:荷兰物理学家,在量子力学、统计力学等领域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对量子力学的发展和应用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P.A.M. 狄拉克: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提出了狄拉克方程,预言了正电子的存在,对量子电动力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于 1933 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A.H. 康普顿:美国物理学家,发现了康普顿效应,即 X 射线或伽马射线被物质散射后波长变长的现象,有力地支持了光的量子理论,于 1927 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L. 德布罗意:法国物理学家,提出了物质波的概念,认为微观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这一理论为量子力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于 1929 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M. 波恩:德国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提出了波函数的统计诠释,即波函数的二次方代表粒子出现的概率,于 1954 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N. 玻尔:丹麦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提出了玻尔原子模型,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现象,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哥本哈根学派的掌门人,于 1922 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后排:
A. 皮卡尔德:瑞士物理学家、发明家,在航空航天、物理学等领域有一定的研究和发明成果。
E. 亨利厄特:关于此人的具体信息相对较少,在当时的物理学界有一定的参与和贡献。
P. 埃伦费斯特:奥地利物理学家,在统计力学、量子力学等领域有重要的研究成果,对相变理论、量子统计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Ed. 赫尔岑:具体信息不太明确,是当时物理学界的参与者之一。
Th. 顿德尔(德康德):具体信息不太明确,但在该次会议中作为物理学界的代表之一参与。
E. 薛定谔:奥地利理论物理学家,因建立描述电子和其他亚原子粒子的运动的波动方程,获得 1933 年诺贝尔物理奖。在爱因斯坦和玻尔的论战中,他是支持爱因斯坦最有力的科学家之一。
E. 费尔夏费尔德:具体信息较少,在当时的物理学研究中有一定的参与。
W. 泡利:奥地利物理学家,提出了泡利不相容原理,即在一个原子中,不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子具有完全相同的四个量子数,这一原理对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解释具有重要意义,于 1945 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W. 海森堡: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提出了不确定性原理,即不可能同时精确地测量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于 1932 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R.H. 否勒:具体信息不太明确,是该次会议的参与者之一。
L. 布里渊:法国物理学家,在固体物理学、量子力学等领域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对晶体的电子结构、晶格振动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