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为何大家看起来都很平庸?背后的无奈与现实

智智说国际趣事 2024-12-23 09:10:37

身处体制内,常常会给人一种整体都比较平庸的印象,那这背后究竟藏着什么样的缘由呢?实际上,这里面有着诸多无奈之处,下面这些真实发生过的事儿,或许能帮我们揭开这背后的 “面纱”。

刚入职那会儿,有位同事看了我的履历后,便来拜托我帮忙给小朋友补习功课。当时我纯粹是觉得好玩,就接下了这个事儿,没成想辅导出来的效果那叫一个出人意料的好呀。可打那以后呀,越来越多的同事都纷纷找上门来,希望我能帮忙辅导自家小朋友功课。这下可好了,为了不让自己被这源源不断的额外任务给 “淹没”,我也只能对外宣称 “毕业这么多年了,那些知识早就全忘光了”。原本自己在教学辅导方面挺有一手的,可也只能无奈地把这本事给藏起来了。

后来换了单位,领导要去参加涉外培训,我当时作为办公室文秘,一时手痒,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把那长达五十多页的英文教学大纲以及行程安排注意事项仔仔细细地翻译了出来。不仅如此,我还参照原文,精心地进行抠图、做表,对内容编辑排版,把格式都弄得妥妥当当,跟原文完美对应上了。本想着就是顺手帮个小忙罢了,哪知道打这以后,各种涉外的事儿就都成了办公室文秘理所当然要负责的事儿了。实在没办法呀,为了不再揽下过多这类工作,我也只能对外表示 “虽然去的是欧陆那些地方,但我英语可不咋会呀”,把自己的这项能力给 “藏拙” 了起来。

再后来又换了单位,单位专门请了一家看着挺高大上的广告公司来制作 PPT,可那做出来的 PPT 花里胡哨的,完全不符合机关的行文配图风格不说,在苹果电脑上做出来的特效,到了 Microsoft Office 软件上打开,那更是乱得一塌糊涂。实在没辙了,我只好自己连着通宵熬了两个晚上,几乎是从头到尾给改了个全新的版本出来。可这倒好,自那之后,各种各样重要的 PPT 任务就都像雪花一样纷纷朝我飞来了。没办法呀,为了不再陷入这样的忙碌之中,我也只能对外宣称 “国产系统用不习惯,那些 PPT 我可做不来”,把自己做 PPT 的能力也给 “封印” 了起来。

就这么一路过来,到现在呀,在外人眼里,我俨然就成了一个只会写写材料、打打电话、跑跑基层的平平无奇之人了。曾经那些能写教辅材料、翻译外文、编写函数,还有制作幻灯片的本事,仿佛一夜之间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根本就不敢再往外展现了呀。

体制内 “平庸表象” 背后的深层原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在体制内呀,工作任务通常都是有着明确分工的。可有时候,只要你一不小心展现出某方面比较突出的能力,那可就不得了了,各种同类型的任务就会接二连三地找上门来,而且大多都是额外的,根本就超出了自己原本的本职工作范围。为了不让自己陷入那种忙得焦头烂额、疲于应付的状态,很多人就选择把自己的能力给藏起来,宁可让自己表现得平庸一些,这样好歹能相对轻松地应对好本职工作,避免给自己平白无故增添太多的负担呀。避免锋芒毕露的职场策略:体制内的工作环境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像晋升之类的发展机会呢,往往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才行。有时候,要是表现得过于锋芒毕露了,很可能就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关注,或者在同事之间引发那种微妙的竞争关系。所以呀,大家往往更倾向于遵循一种平稳的节奏,不想因为自己太突出而打破这种原有的平衡状态。因此,即便自己是有能力的,也会选择低调行事,让自己看起来和周围的人处于差不多的 “平庸” 水平线上。工作惯性与角色定位固化:一旦你在某个具体的工作场景中,被固定在某一种特定的角色里了,比如说总是负责处理 PPT 相关事务呀,或者是翻译工作之类的,那可就很难再从中摆脱出来了。大家为了不被一直束缚在这类事务当中,就会慢慢地把自己相应的能力给收起来。久而久之呢,给别人留下的整体印象就是各方面都普普通通的,没什么特别突出的亮点了。

其实呀,体制内有不少人都是有着深藏不露的真本事的,只不过是出于各种各样现实因素的考量,这才呈现出了这种看似平庸的状态罢了。这也给体制内的管理机制提了个醒,得更加合理地去激发大家的积极性,挖掘大家的才能,好让每个人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地施展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让大家无奈地选择 “平庸” 呀。



0 阅读:4

智智说国际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