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供注意到,近期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起草的《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业务自律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已向会员单位进行公开意见征集,相关通知显示,反馈意见要求不晚于2月20日进行反馈。

来源:中企云链云动态
据了解,自律文件重点针对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业务、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备案管理,供应链信息服务运营及系统建设、数据报送等多方面强化供应链金融行业的自律管理。
正如《通知》中所言: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指导有关供应链金融行业自律组织对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和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业务开展自律管理,研究制定自律管理规则,组织开展自律备案和风险监测,督促各业务参与主体合规审慎经营,强化供应链信息服务安全性、合规性评估。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遵循自愿原则加入行业自律组织。
小供认为自律文件将是未来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业务监管体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小供还注意到,本次自律文件只面向中互金协会会员进行自律规则意见征集,这意味着多数商业保理公司等类金融机构、未入会的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等并不在此次自律规则征集意见范围内。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等各类应收账款电子凭证运营机构强化自律监管,主动加入中互金协会将是不可避免需要考虑的事项之一,否则,自律监管的第一手信息也将很难获得。
小供注意到,中互金协会的会员收费标准为10-75万元/每年,同时,接受自律机构监管在系统安全、合规等方面的认定将各位严格。

来源:中互金协会
正如之前小供所言,部分类金融机构未来作为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的障碍或不在于金融监管约束,更多障碍可能在于信息服务资质的申请及认定上:能否顺利申请相关互联网信息服务资质(包括但不限于:ICP认证、EDI资质、APP备案),缺乏这些资质商业银行能否顺利完成对其的准入评估?缺乏这些资质能否顺利完成信息系统备案(保理公司或不能作为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运营供应链信息服务系统了?!)?
上述一系列工作必然会增加平台运营的成本,如平台业务承载能力有限,则可能面临入不敷出的窘境。小供建议部分类金融机构等可以提前进行全面评估,考虑采用数科公司运营平台或采用中企云链等在内的行业头部的SAAS旗舰店模式(“万能”供应链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