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记:郑钦安以“龙腾火浮”来解释此为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势,正所谓“龙潜海底,雷寄泽中”,若肾水寒于下,龙雷之火不潜,于是相火失位,僭位而上越以摇心火, 使得君相升泄亡脱,正所谓“水涨一分,龙腾一分”,真火无处容身,被迫“逃”往上焦,而真阳“返宅”之路又被“群阴”阻隔,故只能浮越于外。
龙归于海一干部,40余岁。知我以医见长,有一疾相求治。
诉患高血压已5年,血压常在190/100mmHg以上。治无显效,近半年并增心悸等症,胸部透视见左心室扩大。西医诊断为“动脉硬化”、“高心病”。
其人面色红润,头额汗出溱溱,但奇怪的是他身上反着长衣长裤。问其缘由,他说虽然头面汗出,但是颈部以下身体无汗,下肢甚冷。并且头痛且晕,头重脚轻,胸闷心悸。小便清长,夜尿且多。另外还感口干少津,睡眠不宁,腰部酸痛。
切其脉,寸关弦而两尺弱。望其舌,略显红胖,苔无异样。
我思虑良久,提笔处方:熟地20 g山茱萸10 g怀牛膝10 g枸杞10 g 白芍12 g石决明15 g炙甘草6 g。
谁知患者亦知医理,观后颇不以为然,说自己服用此类药方多矣,基本没什么效果。
我说:且慢!尚有二味“引”药,或许未曾用过。
问是何药?答:附片10g、上肉桂3g。
听罢此言,患者摇手不已,说:有没有搞错?我的血压如此之高了,又值炎暑之季,服此大辛大热之品,岂不是火上浇油?
我耐心解释:医操人命。怎敢孟浪行事?我若非识得其中症结,岂敢贸然处之?——面红头汗,咽干少津,舌红血压高,上部似为“火候”,但身无汗、下肢冷甚,穿布鞋、着绒裤,尿清长,哪有火像?此乃命门火衰,虚阳上浮,下真寒而上假热也,中医喻之“龙火飞腾”,治当“引火归元”,附桂为其关键药物,非用不可,君若不信,可试服之。
药至5剂,患者打电话来说头晕有增无减,不敢再服,我问其测血压了吗?他说今日已测,为152/94mmHg。
我说:这是好现象呀!但吃无妨。“此乃龙归于海也。盖血压高固可头晕,而久之则习以为常,今血压下降,上实减,故头晕反甚耳。”
于是再进5剂。回报说晕痛均缓,血压几近正常。始深信之。
析其方,既有石决之重镇,又有牛膝之下引;山茱萸、白芍既可起收敛阳气之功,又可制附桂之燥烈;附片、肉桂能大补元阳、引火归元,使浮游之火白息;而熟地、枸杞能补肾滋阴。意在阴中求阳,全方有滋肾壮阳,引镇浮阳之功效。
故《医方论》云:“附桂八味治肾命虚寒之正药,亦导龙归海之妙法。”
龙雷之火,以水制之邱某,女,湖南衡阳人,年过六旬。以头晕、口中经常生血泡而求治于余。
患者自诉平素血压略高,心悸心烦且失眠,渴欲饮水,夜尿频繁;口唇、口腔经常生疮若干,大如蚕豆,甚至溃烂,灼热疼痛,苦不堪言,遍用抗生素,久治罔效,尚虑癌变。因口痛而畏食,大便虽畅而稍干,经人介绍,试看中医。
观其形体偏瘦,精神尚健,身体并无寒热,未见特殊出汗,面色无异,舌红略暗。苔剥微黄,脉细而弦。
我析症审证,四诊合参,便心下已明:此乃阴虚不能制阳,致使阳气相对偏亢。形成口疮、口渴、心烦、失眠等一派火热炎上的证候。
然此火并非实火,乃阴虚阳亢、火旺是虚火,如同灯中油少,而灯火尚旺!口疮并非染毒,体瘦、便干、脉细、苔剥,足见本系阴虚之故,阴愈虚则火更旺,阳愈亢则阴更伤,形成恶性循环而病情渐重。上显火热之状而下无寒凉之候。自然不属阳虚、阳浮。
证无歧义,治本不难,处知柏地黄汤去淮山,加栀子、板蓝根,并用生大黄6 g。药仅3剂,口中血泡全消,烦痛顿失。
复诊诉其好在未曾服过中药,故取效甚鲜,但病情并未根治。药当续服,并忌辛辣香燥饮食。
火不归原清末著名伤寒学家、“火神派”创始人郑钦安曾言:“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证;亦不难于识证,而难于识阴阳……阴阳不明,医门坏极,喜清凉而恶辛温,无怪乎阴盛阳衰矣。”
人体正常生理状态下阴阳交感和合、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如同天地之氤氲,万物方能化醇。 天地之间,阴阳二气交感互藏、同气相求。
《类经》有云:“盖火本阳也,而阳之在上者,为阳中之阳,故曰君火。 阳之在下者,为阴中之阳,故曰相火……则上为君火,故主于心。下为相火,故出于肾……上者应离(离为火 ),阳在外也,故君火以明。 下者应坎( 坎以阳入阴中),阳在内也,故相火以位。 ”
正常状态下,“火降则水不寒下,水升则火不上热”,心肾相交,左升右降。若悖此阴阳之道,则阴阳失调、水火未济、心肾不交、火不归原。
火不归原有两种类型:
阳虚阴盛,逼阳外越素体阳虚之人,坎中真阳不足,无力启真水上济于心阴;心阴不足,不能潜降离火以下温坎水,故而心火亢于上,肾水寒于下。 心火虽独亢于上,但却因坎中真阳不足而起,此上热下寒之证以外越之虚阳为标,阳虚之寒水为本。即本文第一例所示。
其中包括“戴阳”和“格阳” ,前者指阴寒内盛 ,迫阳于上 ;后者则为阴盛格阳于外 。 二者虽然分别病名 ,但实际同出一源 ,均为阴寒内盛。阴寒极重 ,格阳于外 ,故虚阳上越而面色赤 ,逆于中而干呕 ,虚阳扰心而烦 ,即所谓的真寒假热证 。
郑钦安以“龙腾火浮”来比拟,若肾水寒于下,龙雷之火不潜,于是相火失位,僭位而上越以摇心火,真火无处容身,被迫“逃”往上焦,而真阳“返宅”之路又被“群阴”阻隔,故只能浮越于外。
治疗原则为“补虚扶阳,引火归元”,常选用附子——直补坎中真阳,启先天乾元之气,配合干姜之温散,能够“横扫”群阴,温补元阳,迎阳归舍;以及肉桂——温补之中兼有走散之性,能够引火归元、交通心肾。
阴虚阳亢,龙雷之火上越素体阴虚者,肾中真水不足,无以上济,使心阴更虚,难以发挥封藏镇潜之能。 阴不敛阳,阳浮于外,故阴虚火旺。
正所谓“龙潜海底,雷寄泽中”,肾为先天之本 ,内寄命门之火 ,为水火之根 ,如各种疾病导致真阴亏虚 ,则阴虚不能敛阳 ,水亏不涵火 ,龙雷之火奔越于上 ,临床可出现五心烦热 、头晕目眩 、口舌糜烂 、腰膝酸软 、舌红少苔脉细数或空虚等症状 。
王冰所言 :“壮水之主 ,以制阳光” ,故治疗上以大补真水真阴为主 ,给予滋养壮水之药物 ,亢阳自然慢慢熄灭 ,类似于灯中无油 ,添油而火自柔 。
因此,张景岳创左归丸治肾阴虚,却在大队滋阴药物中少佐温阳之品,以期“从阳引阴,阳中求阴”之妙,使“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
用户13xxx03
[赞]
道法自然
受教了[玫瑰]。此类病症实多。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