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荷兰强占38年、被日本占据50年的宝岛台湾,后来都是怎么收复的?

闲蛋黄 2024-04-01 07:06:01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华的领土区域。三国时期,台湾被称为夷州。最初,中原人为了躲避战争,选择搬迁到台湾,并与当地的土著人融合在一起。这些移民为台湾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和技术,对台湾的开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宋元时期,台湾开始被中原地区所管辖。1171年(南宋乾道七年),时任泉州知州汪大猷就在澎湖派驻舟船水师,警戒台湾、澎湖地区,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澎驻军。台湾岛面积35882.6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一大岛。进入19世纪以来,各帝国主义列强都曾对它垂涎三尺。除了荷兰和法国外,美国也曾于1867年侵略过台湾,只是被岛民击退。

第一次收复

日本一直妄想以台湾为跳板,威胁明朝海防。明太祖朱元璋为防备日本海寇侵袭东南诸省,下令实行海禁。但只防海岸,不守海岛,撤除了前朝设在澎湖的巡检司。这导致倭寇乘虚而入,并以台湾、澎湖为中转站,频频袭扰大明的沿海地区。

1601年(万历二十九年)底,大批倭寇在福建海面烧杀抢劫,遭明军水师围歼,残部逃回台湾。镇守浯屿(今金门)的福建都司沈有容,决计趁此将倭寇逐出台湾。于是他选敢死之士、高大楼船,顶着西北季风渡海追击。明军与倭寇海战,打败对手,随后成功登陆,与在深山坚持斗争的台湾义军合力歼灭剩余的游兵散勇。好友陈第将亲眼目睹和采访的资料写成了史料《东番记》。

第二次收复

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图谋不轨,开始打起台湾的主意。先以经商互市骗得福建地方官的允许,后私自在台湾筑城作为贸易场所,继而通过利诱、威胁、武力恫吓等手段,企图将整个台湾纳为己有。

在厦门坚持反清复明的郑成功,眼看满清统一大陆,便着手收复台湾,以建立抗清根据地。1661年(顺治十八年)3月23日,郑成功率大小战船200余艘,军士2.5万人横渡台湾海峡。船队抵达台湾西部海港鹿耳门,适逢涨潮,经激烈战斗后,成功占领海边阵地。郑成功先将赤嵌等小城市拿下,又分派兵将驻扎海岸,拦截从海上来的荷兰援兵,然后在热兰遮城(台湾城)四周编树栅栏,并挖掘深壕,将城中与外界隔绝。热兰遮城虽然城垣高大坚固,配备有西洋大炮,但缺粮少水,外援断绝,只得向郑成功求和,许以出10万两银子犒劳费,让荷兰。人留岛每年纳银1万两银子。

郑成功嗤之以鼻,“惟有还我台湾,可放尔一条生路,不然,大军攻城之日,便是尔等葬身之时。”次年1月,荷军或战死,或饿死,或病死,只剩十之二三的兵力。郑成功趁势发起总攻。2月1日,荷军总督揆一在投降书上签字,郑成功成功收复被荷兰殖民者霸占了38年的台湾。

第三次收复

收复台湾后不久,郑成功就病逝了。他的儿子郑经继任延平郡王位,与大陆的清王朝继续分庭抗礼。

康熙一心想统一台湾,为避免同室操戈,提出条件:只要郑经接受招抚,台湾归属朝廷管辖,可给予相当权位,对所属文武各官,也都量材录用。郑经不允,要求台湾按朝鲜例,作为清朝的属国来朝进贡,被康熙拒绝。

郑经去世,他的几个儿子为争夺王位自相残杀,最后由大将刘国轩、冯锡范操纵,拥立郑克爽继任王位。此时大清“三藩之乱”已定,腾出手的康熙决定武统。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7月8日,施琅率2万余将士,乘战船出征。澎湖一战在施琅军队的凌厉攻势面前,明郑军队死伤1.2万余人,曾经答应帮助郑克塽的日本人,一看清军动真格的,不敢介入。郑军大败,仅剩下千余人狼狈逃回台湾本岛。澎湖为台湾门户,一旦失守,就即失去了屏障。岛内震动,权臣刘国轩力主投降。刘国轩见大势已去,派兵监视郑氏统治集团,郑克塽、冯锡范只得上表求降。康熙帝封郑克塽为公爵,“隶汉军正红旗”。别看郑克塽拥有公爵的头衔,但实际上是被清朝软禁在北京,此后二十多年只出京过两次。

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郑克塽上书康熙帝,请求讲郑成功归葬泉州故里。康熙帝:准。并亲笔提写挽联祭奠民族英雄郑成功,挽联为:“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第四次收复

甲午之战,清政府以败绩告终,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中一款,就是割让台湾给日本。李鸿章曾以更多赔款代替割台。但日本志在以台湾为南进东南亚的基地,坚决不肯,并以再开战争为要挟。当时中国的北洋海师已全军覆没,哪有能力再战?于是,台湾沦为了日本的殖民地。

清政府命台湾巡抚唐景菘内渡,派李经方为割台大臣。由于台湾人民的坚决反对,李经方不敢进入台湾。他是在基隆港外的日舰上向日本强盗交办的割台手续。1895年5月27日,日军分两路进攻台湾,唐景菘仓皇逃往大陆。台湾人民纷纷组织义军,推举驻台总兵刘永福为首领,坚持抗日战争。根据日本总督府统计,1898—1902四年间杀戮台湾“土匪”(即抗日义军)11950人。在日本霸占我国台湾的50年间,台湾人民的抗日烽火从未停息。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与贼寇血战到底的气概。

日本人在撞开台湾大门的同时,还刻意推动日本语言和文化的传播。他们禁止台湾人学习汉语文化,对教授汉语的人进行严厉的追究和问责。歌唱日本国歌、升降日本国旗、向天皇御照敬礼等等各种日常,则更是成为当时台湾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导致台湾人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了解受限,甚至被逐渐淡忘。台湾人对自己的国家历史了解不足,相比之下对日本历史的了解更多一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上民族自决主义盛行,台湾武装反抗渐熄,日本也进入“大正民主”时期,对台治理转变策略。台湾部分知识分子要求日本在台湾设置自治议会。然而,不论是温和地向日本当局请愿,或是积极地组织民众,都未有效果。

日本人在台湾兴建了许多制糖厂,并以压榨台湾工人的方式获取利益。台湾人民辛苦劳动,但却收入微薄,生活艰辛。他们无法享受到自己辛勤劳动所创造的财富和福利,生产的糖以及获得的财富全部运往日本,促进了日本国民经济的发展。殖民者收取高额土地税,实现其“农业台湾,工业日本”的殖民统治的经济模式,全面改造台湾地区传统的耕作方法和生产条件,还将大量粮食源源不断地输往日本。据统计,到1934年,台湾输入日本的稻米已达51.5万吨,占台湾当年稻米生产总量的一半左右。

1936年,为配合日军全面侵华,到任不久的第17任总督小林跻造,即开始推行“皇民化运动”,主要内容是,进行亲日思想宣传和精神动员,极力消除台湾民众的祖国观念,灌输大日本臣民思想。具体操作是在台湾社会强行掀起“寺庙整理运动”、“家庭正厅改善运动”、“改姓名运动”、“历法运动”等,强行改造台湾的宗教民俗,向日本本土靠拢。

传统台湾文化中,人们常常会祭拜祖先,供奉祖先牌位,到寺庙祭祀。然而,随着日本人引进神道教的影响,台湾人开始转向信仰体神道,并建立了所谓的“神社”。这一阶段的政策实施还不到五年,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皇民化运动”正式进入高潮时期。这是因为随着日本海外侵略战线越拉越长,无论在战略物资的供应上,还是兵力的补给方面,都大大超出了日本本土所能承受的极限。此时日本已经陷入疯狂,对殖民地放弃了长久经营,而希望通过全面搜刮掠夺来赌最后一次国运。

为了补充兵源和军费,日本殖民当局一面强迫开展“金报国运动”,发行“奉公债券”、“报国债券”,挨家挨户搜刮民间藏金,仅1944年,台湾负担的日本军费高达1.5亿元,人均收入的35%都被用于日本军费;另一方面,日本殖民当局以“临时劳务部”的名义,强迫大批台湾劳工到中国大陆、东南亚等战场充当军夫、翻译、护士等工作,同时,修改兵役法,强迫台湾青年参加侵略战争。

抗日战争胜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国民政府昭告中外:本年8月14日,日本政府已答复中美英苏四国无条件投降,依照规定,台湾全境及澎湖列岛应归还中国,本府即派行政及军事各官吏前往治理。

1945年10月15日,中国的三个师、两个飞行大队、二十艘军舰,陆续开赴台湾参加接收。深受日本荼毒台民狂喜,街上锣鼓喧天,鞭炮声不断,户户张灯结彩,朗诵欢迎歌:台湾今日庆升平,仰首青天白日清,六百万民同快乐,壶浆箪食表欢迎。

1945年10月25日,末任台湾总督兼第十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在台北公会堂签署降约。整个受降仪式只5分钟许,但却结束了日本对台湾长达半个世纪的霸占。

国军陆军上将陈仪通过电台宣布:“从今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皆于中国政府主权之下。本人特向我国同胞及全世界报告周知,台湾现已光复!”

0 阅读:69

闲蛋黄

简介:奇闻异事名人传记,传播正能量,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