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战役前,志愿军面临着新的局势。彭老总手中掌握着近一百三十万大军,其中包括九十五万志愿军和三十四万朝鲜人民军,且有三十七个师装备了苏式武器,重炮达一千门,还有一定规模的空军。
不过在作战计划的制定上,志愿军副司令洪学智和邓华主张诱敌深入,彭老总则坚持御敌于外,担心美军可能再次上演仁川登陆,最终毛主席同意了彭老总的预定部署。
战役正式打响后,问题逐渐暴露。志愿军上下弥漫着轻敌情绪,以十九兵团为例,士兵们认为有了苏式武器和人数优势,打败美军轻而易举。高层也同样乐观,就连彭老总都认为能吃掉美军几个师。
1951 年 4 月 22 日,中朝联合指挥部以十四个军的兵力在两百公里的战线上发起进攻,进行了规模空前的炮火准备。
十九兵团负责突破临津江防线,63 军穿插绀岳山,64 军从正面进攻,65 军担任预备队。但 64 军行动迟缓,未按时抵达既定位置,军长曾思玉请求推迟进攻未获批准,士兵们在负重奔跑后累瘫,错过炮火准备时间,硬顶敌军火力渡河强攻。
就在这一期间,河水突然暴涨,战前勘察工作的不足,令64 军遭受巨大损失。反观韩第一师展现出强大战斗意志,美军装甲部队也前来支援,致使 64 军数万大军被困在江边。杨得志抽调 65 军两个师增援,结果徒增伤亡。好在 63 军发挥作用,打开局面,迫使联合国军撤退,但十九兵团两个师损失惨重,上万士兵倒在了临津江边。
第一阶段作战结束后,五月下旬展开第二阶段进攻。韩军四个师被击溃,但第九兵团遭美军拦截和包围,其中 27 军主力和 60 军 180 师被围,180 师几近全军覆没。为阻断美军进攻,八个军发起铁原阻击战。最终,第五次战役于 6 月 10 日结束,志愿军伤亡多达七万五千人。
回顾整个第五次战役,志愿军虽然实现了既定目标,但付出了惨重代价。彭老总将其视为人生四大败之一,十九兵团司令杨得志主动检讨,64 军军长曾思玉以及 191 师、192 师的师长和政委等人受到严厉处分。
这些将领皆是革命功臣,军事能力并无问题,却因自大轻敌和准备不充分导致指挥不当,造成重大损失。
实际上,抗美援朝战争的前三次战役,志愿军凭借战役的突然性和美军的错误低估取得大胜。第四次战役双方打平,而第五次战役中,美军在务实细致的李奇微指挥下准备更充分,志愿军却犯了类似麦克阿瑟式的错误。
这一结果值得深刻反思,战争中的每一个决策、每一丝情绪都可能影响最终的胜负。在未来的军事行动中,必须充分准备、谨慎决策,避免因轻敌和盲目自信而付出惨痛代价。
随遇而安
横刀立马彭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