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卒话史
辛弃疾出生于1140年,正是南宋绍兴十年,这个时期,中国北方为金人所控制。
作为一个文学家、政治家和“抗金志士”,辛弃疾深感亡国之痛。他从小就亲眼目睹了金人的残暴和民族的苦难,这些经历激发了他内心深处的民族情感。他立志恢复中原、报仇雪耻。
辛弃疾是南宋抗金的坚定拥护者,他曾多次上书劝进,参与北伐战争,力主收复失地,为国捐躯。
如果对比辛弃疾的抗金故事,也许他在诗词领域的天赋,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辛弃疾有“词中之龙”之称,苏轼合称“苏辛”,他一生写诗词多达600余首,在古代诗词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无疑,辛弃疾是个“高产”的作家,既然他心中充满抗金报国的鸿鹄之志,那么他的诗词中,为何从来没有提及岳飞这位抗金名将呢?
事实上,岳飞去世时,辛弃疾才2岁。就当时的情况来看,北方地区全部被金人占据,整个南宋深陷水深火热之中。而且,南宋此时朝纲腐败,民生凋敝。权臣秦桧把持政权,南宋高宗赵构偏听偏信,黑白不分。尤其秦桧在赵构面前谗言,说岳飞是反面人物,导致很多人根本不敢提替岳飞说话。
一直到二十多年以后,宋孝宗才替岳飞平反洗刷冤名。何况,岳飞当时是皇帝一天之内十二道金牌急速召回,后来被杀害的,自古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以这件事在南宋成了不光彩的时期,老百姓对此噤若寒蝉,成了一件禁忌之事,因此很多人根本不敢提起。
换言之,涉及皇帝脸面问题,就是质疑皇帝的龙威,皇帝会允许这样的人存在吗?所以,即便辛弃疾心中有万种激情想要讴歌岳飞,他也不敢动笔。
那么,辛弃疾又是如何践行抗金之志的呢?这不得不提起他投身义军之事了。
值得一提的是,辛弃疾的祖父辛赞是金朝的官员,但是他对金朝却充满了痛恨,辛赞经常教导辛弃疾要有爱国之心,报效朝廷,恢复中原。辛弃疾在金朝曾两次参加科举,但实际目的却是为了刺探军情。
岳飞平反那年,辛弃疾二十多岁,正值意气风发年轻有为之时,他无时无刻都在想着祖父的叮嘱,为了拯救风雨飘摇的南宋,作为国家的一份子,他打算用实际行动干点事情。当时他果断投身耿京起义军中。这支义军并非是南宋割据政权,主要是为了匡扶南宋而自发形成的。当然,主要针对的肯定就是金人。
耿京派辛弃疾南下,与南宋王廷商量如何抗击。可还没等到辛弃疾到达临安,他就得到耿京被杀害的消息。
经过调查得知,原来义军队伍里早就出了一个叛徒张国安,他本来早就想对耿京动手了,苦于没有机会,这次辛弃疾南下,他瞅准机会,一刀杀了耿京投奔金人去了。
义军没有了主心骨,一下子陷入到混乱之中。辛弃疾已没有心思继续南下,他火速调转马头。一方面他要回来主持大局,一方面他要替耿京报仇雪恨。
而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让大家为之津津乐道,也算是辛弃疾一生比较高光的时刻。辛弃疾回到军营安定军心之后,亲点50个心腹,连夜直奔金人大本营。要知道,当时金国军队少说有5万之众,结果这次夜间奇袭,辛弃疾等人竟然毫发无损地回来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完成了任务,将叛徒张国安给抓了回来。
辛弃疾一战成名。
高宗认为辛弃疾是个奇人,于是封他为江阴签判,23岁的辛弃疾名声鹊起,引起了很多人的侧目。
与宋高宗一味求和不同,后来继位的宋孝宗赵昚是个有胆识、有主见、敢打敢拼的皇帝,他一直主战,希望收复失地。
事实证明,金人并非是不可战胜的神话,北伐第一战,南宋就取得了胜利,后面战事也进展得特别顺利。这一系列重要的战局,鼓舞了士气,也提振了南宋王庭上下的文武百官的信心,老百姓也扬眉吐气了一把。但就在这关键的时刻,北伐队伍里自己出了乱子。
北伐都督张浚部下李显忠与邵宏渊,为了争夺军功居然开始内讧,导致符离(今安徽省宿州市)一战大败。符离之战,对宋孝宗恢复中原,是个沉重打击。
在后面主和派的建议下,宋孝宗不得不派使者与金人议和。
辛弃疾心急如焚,他急速上疏宋孝宗,例句主战的优势,可宋孝宗迫于形势和压力,没有听取辛弃疾的建议。
宋孝宗知道辛弃疾的能力,他知道留在朝廷肯定会引起更大矛盾,于是让他去建康府做通判,去滁州做知州等等。
当个庸庸碌碌的官,这不是辛弃疾的初衷,他自始至终都心怀抱负,一心想要收复金人夺去的城池,他心有不甘。胸中郁闷,难以平复,这种环境下,他断断续续创作了几百首诗词,以此来表达心中的惆怅之情。透过诗句不难发现,他那尚未磨平的抗金意志。
辛弃疾的诗词充满了豪迈、悲壮、苍凉的情感,展现了他对于国家民族的热爱和对于战争的深刻反思。他的作品不仅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也激发了读者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精神。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空有一腔报国之志,但朝廷又怎会允许这样的人存在?后来,辛弃疾被那些政客和宿敌安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皇帝下令,撤了辛弃疾身上所有的职务。至此,辛弃疾跟去世的岳飞一样,淹没于历史尘埃中。
既然庙堂不留人,辛弃疾只能“身处江湖之远”,他开启了归隐生活。后来,即便又被朝廷启用,但余生总是起起伏伏,没有再掀起太大的波澜。1207年,直到辛弃疾病逝,他始终未能抗金成功,这是他一生的痛。临终之前,他嘴里念叨的依然是抗金报国。
辛弃疾,一位豪放不羁的词人,也是一位勇猛果敢的将领。他以笔为剑,以词为盾,用豪情万丈的诗句描绘出抗金战争的壮丽画卷。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
岳是前帝的粉丝盲从,不从今帝十道旨。放今时今日亦死,曰毒瘤!
牛人啊,文人里武功最高的,武将里文采最好的。有项羽之神勇有李白之风骚。
辛弃疾文武双全,宋朝这种人物不多,范仲淹是另一个。
辛弃疾是北人。宋朝有过政策北人归北。宋朝士大夫阶层基本上不信任北人
看不上靠孙子吹牛皮出名的军阀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现在还有文盲不知道当时迎回二帝是据大多数人包括当时皇帝的我一直口号而拿这个说事[呲牙笑]
陆游和辛弃疾相差几十岁,却是两对好朋友,忘年交。死的年份也差不多。两个力战的文豪。
南宋皇帝其实也想北伐,可士大夫阶层实际不想
岳飞咋说呢....忠臣绝对是忠的!但是口号不应该那样喊!那样喊口号...你让当时的皇帝咋办?如果真按照他喊的口号迎回二帝....那不就很尴尬了吗
岳飞从小兵做起是实干家,辛弃疾大半生在空喊口号或醉里挑灯看剑,不是一路人。
正真的军事统帅政治军事都是高手,只能算一个比较纯粹的将军,
辛弃疾是正规军,岳飞是民团,天然的鄙视链[得瑟]
南宋如肯用名将君臣齐心金会被反灭
因为辛弃疾不知道岳飞死后这么牛[呲牙笑]
估计主要还是辛弃疾生在北地又长在北地,又非科举出仕,但又归属文官阵营,这身份就很敏感了,而岳飞是南宋朝堂里的敏感词,但凡想在南宋朝廷里有点作为的人估计都不敢提岳飞! 替岳飞发声不仅仅是怕得罪皇帝,更多的是怕被南宋的文官们不喜甚至针对! 岳飞、韩世忠出彩时,风头一度压过文官们,更是基本上不用受文官掣肘。等岳飞父子被处死后,南宋朝堂又重归北宋时的政治模式(以文治武),此时替岳飞发声就相当于替武将发声,淡化岳飞就是当时朝堂里的政治正确!
被打了忠君报国的思想钢印,再杰出又怎么样,到头来还不是“可怜白发生”…………文采再好武力再高有什么用,谁也救不了
辛弃疾胆子和武艺出众,但是也没吹的这么夸张,毕竟带人偷营擒敌不是列阵对冲。
《说岳》和小编一样的,都是评书。
四面边声连角起,梦回吹角连营…可怜都是白发生[呲牙笑]
上马安天下,提笔定乾坤。
文武双全
现在满清都快被洗白了,吹上天了都,再过几百年估计都这么认为了,岳飞也就是后代牛比,吹成现在这样
叛徒名叫张安国 而不是张国安 五十勇士是在海州即今天连云港招募的 赵构已授耿京天平军节度使 何言无心南下
生硬不喜欢
图片为谢苗与南苼主演的电影《辛弃疾》,荡气回肠。值得一看[点赞]
大宋第一古惑仔[滑稽笑]
辛弃疾一直想达到南朝刘裕的成就,视刘裕为偶像,可能觉得岳飞不如刘裕吧
六百诗词想抗金,涉及政治无一字,生存之道他最懂,你说岳飞他敢提?
你现在发表一下该类诗试试[得瑟]
这不要太正常,当时要是逮着被皇帝杀的人一顿猛吹,这是脑子有病
北宋的特种兵
剩水残山无态度 休去倚危栏 斜阳正在 烟柳断肠处
绝逼对岳飞嗤之以鼻!按照辛弃疾写诗这些个性来推算的话。
辛弃疾文武双全 他是一位很厉害的人物 写诗厉害打仗也厉害 真的佩服这种人
武五第一 文无第二 再牛也比不了霍去病
环境变了,岳飞时北方民心可用,到了辛时民众不太认可南方政权了[无奈吐舌]
报国无门辛弃疾
可怜我稼轩公临死尚大呼:杀贼。
我觉得可能是因为辛弃疾是敌占区出生的人。岳武穆北伐,撤退时并没有带走敌占区响应号召抵抗的人士,导致金人对抵抗人进行了士血腥报复。
同行是冤家?
谢苗可以演左宗棠。
南方世家:我凭啥要拿我的资产去帮北方世家强资产?抢回来了北方世家回北方去,我南方世家又过不去,万一失败了,南方世家不知道要破产多少个,还不如不搞。
政治正确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看看东晋吧!N次北伐在成功边缘,但就是不能成功!为什么?北宋也就这么一次八字有了半撇,相比之下有啥好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