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著名绘画大师郭熙三十一幅云烟变幻传世经典绘画作品赏析

香萱看文化 2023-02-09 11:48:05

北宋时期著名绘画大师郭熙峰峦秀起三十一幅云烟变幻传世经典绘画作品赏析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共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代。

公元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柴宗训被逼禅位于赵匡胤,宋朝建立,定都东京开封府(河南开封),1126年靖康之变后,金国军队兵临汴梁,次年灭亡。

北宋建立以后,绘画艺术发展迅速,反映现实生活绘画内容极为突出。尤其是宋徽宗时期,设立画院,一批批技艺精湛的职业画家应运而生,包括帝王宋徽宗在内的诸多画作,使山水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这一时期比较有名的山水画家较多,杰出代表有齐鲁画派李成,关陕画派范宽。宋后期的水墨山水画以米芾最为著名。还有李公麟、郭熙等人,他们擅长用多层烘染和画点点的排列,使积墨、破墨等技法,达到云山蒙笼,烟雾缭绕的效果。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北宋著名画家郭熙绘画作品

郭熙(1023-约1085),北宋杰出山水画家、绘画理论家,字淳夫,河南温县(今属河南)人。他出身平民,早年信奉道教,游于方外,以画闻名。熙宁元年召入画院,后任翰林待诏之长。熙宁(1068-1077)间为图画院艺学,后任翰林待诏直长,创作活动旺盛的时代正是宋神宗在位的熙宁、元丰间(1068-1085年)。

郭熙工画山水寒林,宗李成法,山石用“卷云”或“鬼脸”皴法,画树枝如蟹爪下垂,笔力劲健,水墨明洁。布置笔法独树一帜,早年巧赡致工,晚年落笔益壮,常于高堂素壁作长松巨木、回溪断崖、岩岫巉绝、峰峦秀起、云烟变幻之景。

他画山水注重深入体察生活,能真实、细致、微妙地表现出不同地区、季节、气候的特点,得“远近浅深,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之不同”,创造出极其丰富优美动人的意境,另外他还长于影塑,在墙壁上用泥堆塑浮雕式的山水,别具情趣。

郭熙作为北宋著名山水画家, 十分强调画家对自然景物的观察研究。他深知自然山水体貌结构的规律及其在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中的变化特征, 而且还特别强调画家如何去发现和塑造山水的优美艺术形象:“山形面面看, 山形步步移”,角度不同而呈现千姿百态。创作活动旺盛的时代正是宋神宗在位的1068-1085年,深受神宗的恩宠,有“神宗好熙笔”,“评为天下第一”之说。

北宋郭熙主要绘画作品有:郭熙《早春图》《窠石平远图》《树色平远图》《松下会友图》《溪山访友图》《山村图》《幽谷图》《奇石寒林图》《双松水阁图(高清珂罗版)》《关山春雪图》《秋山行旅图》《乔松平远图》《双松水阁图》《雪山行旅图》《溪山行旅图》《雪景图》

《雪山兰若图》《雪景山水图》《七贤度关图拟古》《雪山图轴》《溪山秋霁图》《河阳神品图》《双松图》《春江帆饱图》《古木遥山图轴》《滕王阁图》《晴峦‌萧寺图》《溪山秋霁图》《牧牛图》《溪山深秀手卷》《卧揽江山手卷片》等。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郭熙《早春图》赏析

《早春图》轴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郭熙《早春图》绢本水墨 纵158.3厘米 横108.6厘米,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早春图》主要景物集中在中轴线上,以全景式高远、平远、深远相结合之构图,表现初春时北方高山大壑的雄伟气势,渲染出画面宁谧而生机勃勃的氛围。

《早春图》细微处有呼应,大开合处相顾盼,气势浑成,情趣盎然,为观者营造了“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境界。

《早春图》描写早春即将来临的山中景象:冬去春来,大地复苏,山间浮动着淡淡的雾气,传出春的信息。远处山峰耸拔,气势雄伟;近处圆岗层叠,山石突兀;山间泉水淙淙而下,汇入河谷,桥路楼观掩映于山崖丛树间。在水边、山间活动的人们为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山石间描绘有林木,或直或欹,或疏或密,姿态各异。树干用笔灵活,树多虫枝,枝条上多有像鹰爪、蟹爪之类的小枝。

画中出现的大面积水域有三处,分别在画面左上方以及下方左、右;此外还有多处泉瀑。画面下方左右两边各有一湖泊,皆有渔人停舟登岸。左边有一妇人怀抱婴儿,手牵着一个黄发垂髫的小童,妇人回首望着身后挑担的男子,而童子则似乎被前方欢脱的黑色小狗所吸引而趋步向前,一幅春游欢愉的还家场景。画面右边则是两个正准备登岸的男子,左边的男子手中拄着竹篙,抬头好似凝望着眼前的高山,这便是“自山下而仰山巅”得“高远”;右边的男子则低头摆弄渔网,船上依稀可辨鱼篓等物,春江水暖渔人先知。在两男子上方,还有垂瀑三叠,是春来解冻的清流,源头活水,寓示勃勃生意。与画面中其他处多枯枝不同,此处树木已发出嫩芽,虽没有江南春来常见的桃柳相映,却可以从山中焕发出的袅袅春雾中嗅出一丝冬去春来的暖意。

画幅中的第三处水域位于画面左边的被虚化的远山与层层淡墨渲染的天空中间,随着一淙泉水缓缓流下,使得观者的目光随着流水为栈道上的行旅及樵夫的身影停伫,三人之间因前方男子的回首而产生互动。正是透过他们进山的脚步,我们“自山前而窥山后”,得到“深远”的视觉效果。纵观画面,正在活动着的共有三组九人,无一例外都表现出人的渺小与山的伟岸。

这幅画作是在描写瑞雪消融,云烟变幻,大地复苏,草木发枝,一片欣欣向荣的早春景象。

郭熙能画出“远近浅深、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之不同”。此画表现冬去春来,大地复苏时细致的季节变化。章法上兼有高远、深远、平远,层次分明,画中虽无桃红柳绿的景色,却已传达出春回大地的信息。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郭熙《窠石平远图》赏析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郭熙《窠石平远图》绢本,墨笔,纵:120.8cm,横:167.7cm,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中描绘深秋之旷野,一条曲折的小河分割平坡,坡旁有几块圆形巨石立于水中,而坡上则树木密集,多枯树虬枝,形似“蟹爪”。郭熙将这种带有北宋山水画标识意义的圆曲坚挺的线条美发挥到了极致。树身虬曲,细枝向下,藤蔓缠身;或树身挺直,细枝向上,密集而错落,爽利坚挺,显现其晚年笔墨愈益老辣放纵。而树叶或阔笔渍点,或细笔双勾,又填以赭红,映衬秋色,这在郭熙传世作品中也不多见。窠石依然以粗笔勾廓,以破笔似“卷云”扫出大致结构,淡墨渲染,形似“鬼脸”。远山注重淡墨的层层渲染,益增清幽旷远之感。

此画表达的是北方的深秋。从对比观察中,他体会到“西北之山多浑厚”,“其山多堆阜,盘礴而连延,不断于千里之外,介丘有顶而迤逦,拔萃于四逵之野。”画中的窠石和远山正体现了这些特点。窠石用卷云皴法,以表现北方山水的浑厚和盘礴,是郭熙的创造。

而秋天,他的感受是“秋山明净而如妆”,“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画中没有萧瑟和悲凉, 从构图的气势,用笔的利爽,给人以肃穆、庄重、清神的美感。特别是曲折的溪水,明澈澄鲜,不激不怒,且清且浅,与历历的窠石相联系,给人以“水落石出”的 感觉。这一深秋景色富于神韵,是一般画家难以察觉和表现得出的。

此画是郭熙以其著名的“三远”法(高远、深远、平远)之“平远”法为表现方式的画作,被专家定为“国宝”级作品。图中以平视的角度作疏树拳石、野水曲折之景,水岸绵延无尽之处,几座山峦拔地而起,平旷苍茫之意随之而生。此图是郭熙有纪年的作品中最晚的一幅,图左有小字落款:“窠石平远,元丰戊午(1078)年郭熙画”。其时郭熙年已八十左右。图中稳健而多变的用笔,展现出郭熙承前启后之绘画大家的过人技艺。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郭熙《树色平远图》赏析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郭熙 《树色平远图》长卷 绢本 浅设色 纵32.4厘米横104.8厘米/全卷纵32.4厘米横550厘米,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树色平远图》以横卷构图描绘晚秋郊野景象,近水远山,景色开旷,一群野凫正在掠过水面,河上还有小舟两叶相对。船上的人正在悠闲地谈话,溪岸上仍有人赶着牲畜躜路,远处有村舍丛林和重重远山隐现在苍茫的暮霭之中。在秋林野水间有一土阜,地势高爽,上筑茅亭,正是高人逸士诗酒佳会吟咏雅聚的理想处所。两位老者在童仆的搀扶下通过板桥向茅亭走来,前面已有仆人携带琴酒抵达土阜下方,凉亭中隐约现出人影,似正等候嘉朋好友来聚。全卷景色清幽,意境淡远,通过山水鲜明地表现了士大夫超然出尘的闲情逸致。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郭熙《松下会友图》赏析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郭熙《松下会友图》立轴,绢本。款识:郭熙制。题本幅:景泰二年正月十五日此画存于礼部主事章陬书室。通常,好的艺术作品能带着创作者去往更好的地方,过更优越的生活。郭熙也不例外,画得如此一手好画的他,在京城不久便得到了皇上的垂青。宋神宗特意给他封了官,一得闲就会把郭熙请来宫中画画。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郭熙《溪山访友图》赏析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郭熙《溪山访友图》 绢本,墨笔,纵:96.5厘米,横:46.3厘米云南省博物馆藏。

此画写深秋山水。凌云而出的高山,清冽的溪水,巨石突兀,长松乔木,点缀着寻幽访友的高士,表现了寄情林泉的雅兴。画幅右上方有作者楷书“臣郭熙”三字款识,应系在画院奉旨所作,此图笔墨秀劲章法严整,绘制年代应在《早春图》之前,是现存郭熙传世绘画中的早期之作。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郭熙《山村图》赏析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郭熙《山村图》 绢本,淡设色,纵:109.8厘米,横:54.2厘米,南京大学博物馆。

此图于夏季山野风景中穿插村落及隐居的生活。立幅正中是峥嵘巍峨的巨峰,山势奇险在烟蔼中浮现,其下为两山夹峙的峡谷,下部平坦处建有山庄及亭阁,山麓浅,沙平岸有渔船停泊,山水中点缀乘轿的士大夫及朴野的渔夫山民,虽寥寥数笔,但人物神情动态跃然于绢素。此图虽无款识,但似卷云状的山石和壮健的笔墨正是郭熙的本色,画中山峦林木郁郁葱葱,展现的是“夏山苍翠而如滴”的风貌。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郭熙《幽谷图》赏析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郭熙《幽谷图》为立轴,绢本,纵168厘米,横53.6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画在狭长的竖式画幅上,画家以俯视的角度表现了皑皑白雪覆盖下的深山大壑。画面远景是矗立的崇山峻岭;中景处,两旁为陡立险峻的悬崖,中间为幽深的峡谷,雪雾、烟岚弥漫山间,展现出一种高峻奇险、幽深神秘的境界。白茫茫的大雪,为画面营造出荒凉、萧瑟的气氛。在积雪中毅然成长的树木,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画面远处,葱郁的树木密布山顶,簇拥成一大片。几株怪树斜长在陡峭的山崖上。深暗的树身,在白雪的映衬下格外显眼。

树叶已落尽,光秃秃的枝丫如蟹爪或鹿角般随风摇摆。画面上的树木或傲然挺立,或弯腰低头,或俯身下探,似乎向观者竭力展现自己尊严寒、斗风雪的风采。沿着幽深的石谷向下看,没想到,这冰天雪地中竟有泉水从石罅中缓缓流出。涓涓而下的清流冲刷着冰冻的湖面。流水不止,生命不息,自然万物是不可能被冰雪所压垮的。作品中,雄浑的雪山、幽深的沟壑、干枯的树木,似乎传达着“冬山惨淡而如水”的幽寂;而树枝的遒劲、老树干得苍浑、树林的繁 茂,似乎在力排冬雪的掩埋、消除冬雪的睡意;淙淙的泉音,又似乎在呼唤大地赶快苏醒……。

本图构图创意颇为别致,在狭长的立幅上布满险峻的山石,岩间生有寒树数株,石罅中又泻出清泉一股,画家以淡墨画山,用浓墨写树,境界清幽,颇有笔简气壮景少意长之妙。但从景物布置而论,此图又似是通景大屏中的一部分,原画已难窥全貌,此一推测很难确定是否成立。此画为北宋秘府收藏,著录于《宣和画谱》,画幅上钤有“宣和宝殿”等印。虽无作者名款,但流传有绪,历代皆定为郭熙力作,应属郭熙传世绘画中的精品。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郭熙《奇石寒林图》赏析

北宋著名画家郭熙 《奇石寒林图》绢本墨笔 纵153厘米 横98.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图于双幅拼成的立轴上画古柏一株,旁衬以寒林枯木,古柏老干虬枝,寒树木叶尽脱,二者各具姿态,鲜明地写出了柏树历经岁寒不凋的品格。郭熙不专以画寒林著称的,但这方面也具有相当的造诣,他曾在宋宫钦明殿中图绘《松石平远图》,可惜未流传至今,此幅寒林图无作者款识,曾经清宫收藏,虽不能断言出自郭熙之手,但作为李郭传派的宋代优秀作品当无疑义。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郭熙《双松水阁图(高清珂罗版)》赏析

北宋著名画家郭熙 《双松水阁图(高清珂罗版)》绢本墨笔,纵167.7cm 横53.6cm ,中国上海博物馆藏。郭熙擅长创作山水寒林之景,宗李成法,山石用'卷云'或'鬼脸'皴法,画树枝如蟹爪下垂,笔力劲健,水墨明洁。布置笔法独树一帜,早年巧赡致工,晚年落笔益壮,常于高堂素壁作长松巨木、回溪断崖、岩岫巉绝、峰峦秀起、云烟变幻之景。所画树枝如蟹爪下垂,笔势雄健,水墨明洁。早年风格较工巧,晚年转为雄壮,常于巨幛高壁作长松乔木,曲溪断崖,峰峦秀拔,境界雄阔而又灵动飘渺。与李成并称'李郭',与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并称五代北宋间山水画大师。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郭熙《关山春雪图》赏析

北宋著名画家郭熙《关山春雪图》绢本,淡设色,纵197.1厘米,横51.2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图以立幅形式表现深山春雪过后的景色。画之上部雪山嵯峨,峻厚的山峦和茂密的林木衬出山中的屋舍,溪水流淌,水磨欢转,使寂寥静谧的雪山增添了生气。从画幅款识,可知此图绘制时间与《早春图》为同一年, 画法亦大体相近。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郭熙《秋山行旅图》赏析

北宋著名画家郭熙《秋山行旅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此画峰峦高耸,山间构楼阁,山脚下丛树掩映着村居。溪桥上、山径间有往来的行旅。是图采取北宋大山堂堂、位于中央的全景式构图,具高远、平远的效果。题材、构图、笔墨气韵都十分接近郭熙的画风。元代山水画家多有承袭郭熙风格者,若论笔墨最为接近者应属唐棣。画幅左上自识“吴兴唐棣子华作”,未署年款。此图摹仿的痕迹较浓,或为画家稍早时的作品。图中钤有明司马“司马兰亭家藏”印,清初耿昭忠“都尉耿信公书画之章”及清内府“宣统御览之宝”等鉴藏印。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郭熙《乔松平远图》赏析

北宋著名画家郭熙《乔松平远图》纵:205.5厘米,横:126.1厘米材,本画作类型墨笔画,现收藏地日本澄怀堂文库。此图绘近处陂陀之上苍松二株,主干遒劲,枝丫奇出。树下坡岩交叠.石间山泉流缓,似有潺潺而动的音韵之声,远山连绵起伏,幻于迷蒙之中。经考证此画应该是郭熙珍品,而不是李成的画作。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郭熙《双松水阁图》赏析

北宋著名画家郭熙《双松水阁图》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此画面从近景的土坡、松树、房屋,到中景的山坡屋顶,再到远处层层叠叠的山峦。从中景的山到远景的山,透过近处的山看到远处的山,这便是“自山前而窥山后”,也正是深远法的体现。

郭熙擅长创作山水寒林之景,宗李成法,山石用'卷云'或'鬼脸'皴法,画树枝如蟹爪下垂,笔力劲健,水墨明洁。布置笔法独树一帜,早年巧赡致工,晚年落笔益壮,常于高堂素壁作长松巨木、回溪断崖、岩岫巉绝、峰峦秀起、云烟变幻之景。所画树枝如蟹爪下垂,笔势雄健,水墨明洁。早年风格较工巧,晚年转为雄壮,常于巨幛高壁作长松乔木,曲溪断崖,峰峦秀拔,境界雄阔而又灵动飘渺。与李成并称'李郭',与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并称五代北宋间山水画大师。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郭熙《雪山行旅图》赏析

北宋著名画家郭熙《雪山行旅图》绢本,设色,纵106厘米,横51.5厘米。他画山水注重深入体察生活,能真实、细致、微妙地表现出不同地区、季节、气候的特点,得“远近浅深,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之不同”,创造出极其丰富优美动人的意境,另外他还长于影塑,在墙壁上用泥堆塑浮雕式的山水,别具情趣。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郭熙《溪山行旅图》赏析

北宋著名画家郭熙《溪山行旅图》纵24.5厘米 横25厘米。在此图中,近景和中景都是巨石,占据画面三分之一的位置,山下有一驼队在匆匆赶路,后面巍峨的高山耸立,中间有一条细长的瀑布。画家运用雨点皴画出了北方高山的形象。整个画面中,画家画出了从山下到山顶的景色,并没有看到更远处的山或者其他的了,这是高远法的体现,正是“自山下而仰山巅”所呈现出来的结果。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郭熙《雪景图》赏析

北宋著名画家郭熙《雪景图》绘远处山峦起伏,一座高峰耸立,一座楼阁隐现于山中,山涧处一帘瀑布倾泻;近处山脚下院落一座,房屋数间,栅栏围起,屋顶,桥梁、树枝,山顶上白雪霭霭,河中小船停泊,船头老翁垂钓自娱。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郭熙《雪山兰若图》赏析

北宋著名画家郭熙《雪山兰若图》绢本,轴,浅设色 194.3x111.1厘米,弗利尔美术馆藏。此图作于神宗熙宁五年(1072),是存世最著名之作。画上自题「早春」,顾名思义,画的是初春瑞雪消融,大地甦醒,草木发枝,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主要景物集中于中轴线上,近景大石与高大的松树,衔接中景「S」形的山石,隔着云雾,再起二峰,主峰居中,下临深渊,溪涧从谷间潺潺流下,深山中有宏伟的殿堂楼阁,悬崖上有草亭,背后衬以远山。左侧平坡委迤,遂觉有千里之遥。笔墨清润,构图综合高远、深远、平远法,呈现了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理想山水。

画中主景偏右半边,雪锋层叠,陡壑悬瀑,作高远景致,其间布列茅舍、溪桥、楼阁、瀑泉、林木等。左半边则绘溪涧蜿蜒,沙渚渔舟,遥山旷渺,作平远景色。本幅无作者款印,旧以画中状似卷云皴蟹爪枝法而传为郭熙所作。事实上,无论从笔墨、构图来看去郭熙远甚,画风亦不能到宋,而较近于明人作风。(台北故宫官网)此幅与李在传世画作用笔相似。

画面近景,溪水清浅,岸边岩石裸露,石上杂树一丛,枝干蟠曲,有的叶落殆尽,有的画出老叶,用淡墨渲染。远处,寒烟苍翠,荒原莽莽,群山横列如屏障,天空清旷无尘,是一派深秋的景象。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郭熙《雪景山水图》赏析

北宋著名画家郭熙《雪景山水图》 绢本轴浅设色 87.7x150.9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幅不见著录,亦无名款,传为郭熙之作,然观之,明代浙派画风气息浓厚,当是李在,朱端之流所做。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郭熙《七贤度关图拟古》赏析

北宋著名画家郭熙《七贤度关图拟古》立轴,绢,纵155×47.5cm。题签:宋河阳郭熙拟古七贤度关图。戊午秋日重装,裱人苏州沈氏翰宜斋,筠庵藏并记。钤印:荃。

李恩庆题边跋:郭河阳《七贤度关图拟古》真迹,长汉建初虑仪。层峦郁起,隐见向背,绵绵不绝,其势充幅弥漫积雪焦墨钩成,如奇云万变不可端倪。横亘一桥,将度者五人,己度者二人,一叟秉牛(牛首为补笔),六人者策蹇各作顾盼问答之形,而凛然露寒色。关踞半山,群山之间多作径寸小树,近岩左右长松六株高至二尺有余。满幅神力纵骋驰骛,更加十倍前人运思制局难测如此。款为“河阳郭熙拟古”六字细楷,精劲似内景、灵飞笔意,将近磨灭,方印阴文,文不可辨。道光十有八年七月北平李恩庆记。钤印:季云

蔡宗茂题边跋:河阳画宋徽宗谓无函盖气象,信然,而其用笔峭拔雄秀独出冠时,固不得以此短之。七贤过关图当是杬古之作,回峰邃径,密荫深林,无一凡笔,骇目洞心,令人应接不暇,希世之珍也。道光二十六年夏四月上元蔡宗茂拜观并记。钤印:宗茂。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郭熙《雪山图轴》赏析

北宋著名画家郭熙《雪山图轴》立轴,绢本设色,规格不详,上海博物馆藏。描绘大雪封山景色的宋代名画郭熙作品赏析。喜欢画画的人,正气!真正喜欢画画的人,一定会沉浸在自己的绘画世界中,吸取古人精华,去其槽粕。他们崇尚真善美,鄙视假丑恶,全身充满正气。他们的作品是阳光的、正能量的,而不是萎靡的、负能量的。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郭熙《溪山秋霁图》赏析

北宋著名画家郭熙《溪山秋霁图》纵25.8厘米 横206.0厘米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本图以长卷形式表现秋日雨过天晴后郊野的清丽风光。卷中忽而两山夹峙野水逶迤,忽而重岩叠嶂连绵而起,忽而江水横陈浩淼空阔,其中点缀高人逸士渔夫钓者,表现其悠闲生活情趣。宋人论画山水谓需写出可游可居之景,此图布置有序,意境优美,正体现了这一要求。画上无作者款识,元时曾经倪瓒、柯九思等人收藏,定为郭熙之作,但此画画风清润素雅,用笔尖利,与传世的郭熙雄健浑厚之画风颇不相同,谢稚柳更定为王诜之作,但原画收藏者美国弗利尔美术馆仍认定为郭熙作品。

绘群山叠嶂、江水浩淼之景,生动地刻画出秋日雨后旷野之幽静深远。此幅作者尚有争议,被归入郭熙名下是因为尾纸文嘉之跋。然鉴藏家谢稚柳推断其为王诜手笔,张珩亦认可此判断。郭熙与王诜的笔墨特征出入较大,但二人无疑都是宋代画家中之翘楚。故而无论作者是谁,此图都是宋代山水画“尚真重活”之审美情趣的体现。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郭熙《河阳神品图》赏析

北宋著名画家郭熙《河阳神品图》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郭熙《双松图》赏析

北宋著名画家郭熙《双松图》绢本设色,纵155.5厘米,横101.5厘米,私人收藏。画面双松矗立,双松插天,高入云表,枝干龙钟,叶茂荫浓。其旁枯木槎枒,谷深崖陡;其下坡回岩转,溪远雾重。该画尺幅巨大,保存尚佳,是震人心魄的一件高古巨制旧传为郭熙所作,虽未必是,但境界阔大,气势壮伟,笔墨凌厉,有嶒嵘峻拔之慨,气宇自是不凡。曾经石渠旧藏,后逸出宫外,为天津徐世昌所得,解放前曾在日本东京举办之《唐宋元明名画展览》中展出并出版,是有声于当时的名作之一。该画曾为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所藏,图中除乾隆嘉庆鉴藏印之外另有“弢斋秘籍”印文,此印为徐世昌藏印,“退耕堂”为其斋名。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郭熙《春江帆饱图》赏析

北宋著名画家郭熙《春江帆饱图》扇面,绢本水墨,纵26.2厘米,横2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传为郭熙作品,其画风也与郭熙相似。原载《四朝选藻册》,绘远岫高松,中分一水。右岸竹离茅舍,窜石丛林。岸边二帆船停泊。远方夕阳西下,江水如潮。二小船饱帆破浪前进,从而点出了画面的主题。图中远山用淡墨勾染,浓墨点小树,松树,帆船用细笔勾描。全图笔法缜密严谨,画风学郭熙一派而又另立新意,不愧是宋期小幅山水的佳作。画面无款。对幅有清高宗弘历的题诗。此作曾经清内府收藏,《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郭熙《古木遥山图轴》赏析

北宋著名画家郭熙《古木遥山图轴》绢本水墨,立轴,纵185.2 厘米 横107.5 厘米。是宋代时期的文物,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郭熙《滕王阁图》赏析

北宋著名画家郭熙《滕王阁图》绢本,墨笔画,纵181.9厘米, 横96.6厘米,是北宋画家郭熙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无款印。收传印记,季丰徐氏收藏图书。滕王阁创建于唐永徽四年(635年),唐高祖为其子元婴洪州刺史所建,元婴后封滕王故得名。该图描绘中国名胜滕王阁的形势景色,笔力清劲,布景奇兀。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郭熙《晴峦‌萧寺图》赏析

北宋著名画家郭熙《晴峦‌萧寺图》绢本立轴。长89cm宽44cm。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郭熙《溪山秋霁图》赏析

北宋著名画家郭熙《溪山秋霁图》纵26厘米横206厘米,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本图以长卷形式表现秋日雨过天晴后郊野的清丽风光。卷中忽而两山夹峙野水逶迤,忽而重岩叠嶂连绵而起,忽而江水横陈浩淼空阔,其中点缀高人逸士渔夫钓者,表现其悠闲生活情趣。宋人论画山水谓需写出可游可居之景,此图布置有序,意境优美,正体现了这一要求。画上无作者款识,元时曾经倪瓒、柯九思等人收藏,定为郭熙之作,但此画画风清润素雅,用笔尖利,与传世的郭熙雄健浑厚之画风颇不相同,谢稚柳更定为王诜之作,但原画收藏者美国弗利尔美术馆仍认定为郭熙作品。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郭熙《牧牛图》赏析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郭熙《牧牛图》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郭熙《溪山深秀手卷》赏析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郭熙《溪山深秀手卷》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郭熙《卧揽江山手卷片》赏析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郭熙《卧揽江山手卷片》

郭熙“少从道家之学”,“本游方外”,在他心中,人世之尘嚣缰锁,凡俗烦扰,是君子所厌恶的;而山水胜境,超迈尘俗,又涵容丰富,是君子在精神上可以得到满足的境界。所以郭熙要求山水画要有 “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境界。并说:“画凡至此,皆人妙品。”而且还说:“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 因为:“君子所以渴慕林泉者,正谓此佳处故也。” 他希望“画者当以此意造,而监者又当以此意穷之。”

郭熙对山水画的重大贡献,还在于他的画论《林泉高致集》。《林泉高致集》是他儿子郭思根据郭熙生前著作整理而成的。它是在山水画高度成熟之后产生的,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北宋后期之前山水画创作的总结,以及对山水画有关理论的概括和阐发,是继荆浩《笔法记》之后又一重要理论著作。它主要是靠自己在创作中的体验以及自己为了创作而对前代山水画的学习、理解所得而编述的著作。

0 阅读:158

香萱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