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那些看起来很假的典故:与你知道的不一样

史说新读 2023-11-26 11:03:11

尽信书不如无书,有些典故确确实实被写进了史书中,但略加分析,很难让人信服。

一、烽火戏诸侯

《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燃烽火戏耍诸侯,久而久之,当西申联合犬戎打到镐京时,诸侯就再也不上当了,最终周幽王被犬戎杀死,西周灭亡。

这明显是夸大了烽火的作用,古代每一个烽火台之间距离至多也就一二十里,明代甚至只有5里左右,靠烽火救驾那就是开玩笑。

再说,现在已经证实,烽火制度直到战国时才出现,西周时根本就没有,褒姒因此被骂了上千年,实在是很冤。

将亡国的责任转嫁到一个女人头上,这就是古代统治者“以史为鉴”的目的和意义吧!

二、火烧阿房宫,三月不灭

《史记》记载,项羽入咸阳,杀秦王子婴,然后火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杜牧的《阿房宫赋》也言:“蜀山兀,阿房出……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项羽的一把火再厉害也不至于烧三月那么久吧?况且现在考古已经证明阿房宫根本就没有建成,咸阳遗址发现的红烧土也只有少量的几块,完全不符合“火烧三个月”的情况。

三、二桃杀三士

《晏子春秋·谏下》记载,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论功而食,三人弃桃自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桃杀三士”,也是历史上无解的四大阳谋之一。

但是仔细分析,却犹如“神话”一般,三人都是力能搏虎的勇士,也是横行不法的“三害”,这样的人会因为羞愧而自杀?还被冠以无解?

公孙接、田开疆曰:“ 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 ”皆反其桃,挈领而死。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恨乎所行,不死无勇。虽然,二子同桃而节,冶专其桃而宜。” 亦反其桃,挈领而死。

——《晏子春秋·谏下》

是古人太讲义气,还是今人太现实,反正我是不能理解!

四、项羽坑杀20万秦卒

据《史记》记载,章邯投降后,秦卒多窃言:“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结果被楚军的耳目侦知,报予项羽。

项羽找来英布、蒲将军商议,最后拿出意见:“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于是,楚军连夜动手坑杀秦卒于新安城南。除将领章邯、司马欣、董翳3人外,其他20万降卒全部被活埋。

乍一看好像比较合理,但仔细一分析,会发现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1、时间上不合理。项羽率诸侯大军到达新安城时是在前206年12月,秦朝已亡了两个月,根本不存在降卒担心秦皇室会报复的问题。

2、项羽没有必要坑杀降卒。在古代降卒不仅是重要的战力,还是重要的劳动力,全部杀之可惜,当时的情况不同于白起杀赵卒,赵国仍在,秦不能用。而项羽时,秦已亡,这些降卒完全可以转化为楚国的战力。司马迁给出的解释是:“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但他忽略了一个事实:章邯率领的秦军,大多是由修骊山的民工、战俘组成,来自于秦国以外的其他六雄,他们对秦国更多的是仇恨。

3、楚军能完成坑杀20万秦卒的任务吗?

按照史料记载,项羽接受章邯投降后,章邯留在楚营为质,秦军长史司马欣继续统领秦兵降卒,虽然他们被收缴了武器“裹挟前行”,但从最高指挥官司马欣,到各级将校都尉,编制齐全,战斗群体并没有被改造和打乱,具有完整的战斗力。而项羽除了本部5万兵马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外,其他诸侯军战力乏善可陈,且各怀私心。以这样一支混编部队,要想一夜之间消灭一支具有完整战斗力的秦军,简直是天方夜谭。

另外,河南义马李杏湾楚坑遗址也证明,项羽当时只是坑杀了一部分秦卒,根据发掘出的骸骨推测,也就一万人左右,其他秦卒应该是被打散收编进了楚军,这也是项羽在入咸阳时,加上诸侯联军总兵力达到40万的原因。

五、力士脱靴

高力士脱靴长久以来的演绎就是李白不畏强权,豪情万丈的让恶宦高力士为己脱靴,正在为贵妃赋诗的李白是万万不能得罪的,所以高力士极其无奈,俯下身子……

然而,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高力士在李隆基心中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佣人”,那可是一个皇帝从不称呼他名字,而称大将军的高人;杨玉环两次出宫,都是他在其中左哄右劝,两人才重归于好;一生忠心耿耿,与玄宗不离不弃,最后还因玄宗崩吐血而死;玄宗也离不开他,据载,李隆基还在寝殿旁的帷幕后弄了一个小床,只为随时能见到他。

这样的一个“千古贤宦第一人”早已活成了李隆基的影子,知心朋友,其地位不在杨贵妃之下。

所以实际情况是这样的:

李白:来,将军帮我脱下靴吧。

高力士:……

李隆基:给朕拖出去!

李白在翰林多沉饮,玄宗令撰乐词,醉不可待,以水沃之,白稍能动,索笔一挥十数章,文不加点。后对御引足令高力士脱靴,上命小阉排出之。

——《唐国史补》

六、鸿门宴不杀刘邦

两千年来,项羽鸿门宴上不杀刘邦,都被当做他失去天下、最终国破身亡的最主要原因。多少后世英雄人杰,都将项羽当做鞭策自己的反面典型: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然而历史上真发生过鸿门宴吗?即使有,项羽也不会放过刘邦。

有人说项羽怕坏了自己的英雄名声,所以不杀,项羽做的坏事多了,他会怕这个?还有人说项羽当时的实力不足,不敢杀,那更不对,你可以说项羽的性格有点妇人之仁,但你绝对不能说项羽胆小怕事,秦始皇出巡,平民项羽就敢说彼可取而代之,巨鹿之战,诸侯皆做壁上观,只有项羽敢率五万楚军进击40万秦军,还有他不敢的事?

鸿门宴写的如此精彩,太史公先生难道身临其境?

也许鸿门宴就是一场各路诸侯各带数十保镖,在一中立场地举行的一次聚餐而已,项羽根本没有机会杀刘邦。

七、凿壁偷光

匡衡小时家穷,既没钱上学堂,又点不起油灯,因此在邻居家的墙壁上凿了一个洞,借着微弱的灯光读书,最后成为一名著名的西汉学者。

这个更离谱,古人都是在油灯底下看书(东汉时才出现了蜡烛),因为油灯光线太弱,如果你是“借光”,你得凿多大的洞才能达到看书的程度,还不能让邻居发现,这技术要求也太高了吧!

再说,一个家藏书卷的人家怎么可能和油灯都点不起的穷人做邻居?

匡衡最后做到了宰相,凿壁偷光有很大的可能是后人编造的励志故事而已。

八、春秋“义战”

据史料记载,春秋打仗遵循礼法,即所谓的“义战”。

这个“义战”有多奇葩?

说当时的战争就像现在的足球比赛一样,大家站好位置,示意裁判员各就各位准备好了,然后才能开打,这叫做“不鼓不成列”。

又或者大家拉着部队根据约定的时间,来到约定的地点,然后你出一千人,我也出一千人,看谁先把谁击倒,比赛胜者就是此战的胜利一方。

如果双方同意全力以赴,那么就凭真本事——全员一起上。但是如果对方败了,那胜利的一方就该见好就收,不能穷追不舍。如果有谁破坏了规矩,乃不义之举,天下共讨之。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宋襄公不肯半渡而击。

公开公正,拉开架势打一架?如果白起、韩信生在当时,那绝对吃不上饭。

虽然后世人都认为宋襄公是愚蠢式仁义,但对春秋“义战”还是相信了的。

但我不信,之前没人这样做,之后也没有,同时期的也不会有。你信吗?

九、围魏救赵

毛主席他老人家说:“攻魏救赵,因败魏军,千古高手”,围魏救赵甚至被认为是千古阳谋之一,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第一次桂陵之战,魏国重兵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援,但齐国却是坐山观虎斗,一边忽悠说赵国你抗住,我去把魏国大梁给围了,另一边却又迟迟不发兵,直到魏赵两家打得差不多了才出手,而这时的邯郸早已经被庞涓攻陷,两年后的外交谈判才把邯郸归还。

第二次马陵之战也差不多是同样的情况,魏军攻韩,齐威王待魏韩火拼后才出手,魏国派太子申来抵挡,在马陵全军覆没,随后孙膑又以“减灶”之策诱庞涓中计,庞涓追至马陵,中伏身亡。

可以说,所谓的围魏救赵只是两场齐国欺诈赵韩两国,从而达到自己坐收渔翁之利的骗局。

所以,等到赵魏韩明白过来,立马握手言和,开始一起攻打齐国,就在围魏救赵后的第二年,赵魏韩在襄陵之战中大破宋齐卫三国,齐威王一看苗头不对,马上找来了楚国做和事老,向魏国求和。

可以说,无论是其中的“围魏”还是“救赵”只是一个幌子而已,根本未起到相应的作用和目的。

十、赵括纸上谈兵

一说到纸上谈兵,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认为说得就是赵括,典故自然也是出自赵括。小编查了一下,这个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但翻遍整个列传,也没有发现任何与“在纸面上谈论打仗”相关意思的句子。

为什么?最后小编才明白,赵括读书打仗的时代还没有纸。

纸上谈兵的雏形大约出现在唐宋,正式作为成语最早是在清代,而且都是指书生用兵,跟赵括一毛钱关系都没有。连明末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都没有这个说法。

关于赵括纸上谈兵的最早记载,应该是《上下五千年》第40节“纸上谈兵的赵括”,至于该观点的发明,大概就是《现代汉语词典》的功劳了,它是明确把该成语的出处定义在长平之战的,依据说不定就是《上下五千年》……

你想不到吧?

十一、烛影斧声

宋开宝九年十月壬午夜,赵匡胤召赵光义议事,并屏退众人,席间有人遥见烛光下赵二时而离席,有逊避之状,又听见赵匡胤引柱斧戳地,并大声说:“好为之”,当夜赵匡胤崩于寝殿,赵二继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烛影斧声”。

很多人据此认为“高粱河车神”弑兄篡位。

这简直不要太假,“篡位”是真,弑兄是假,尤其是赵二亲自动手砍死赵大。

要知道赵大可是真正万军中斩敌杀将的猛男,还是首创太祖长拳、双节棍的武林高手,就赵二那本事,带一堆人也砍不死赵大。

十二、石崇王恺斗富

两人的斗富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王恺用饴糖水洗锅,石崇用蜡烛当柴火烧,王恺用紫丝做步幛五十里,石崇就用彩缎铺地一百里,王恺拿外甥司马炎御赐的珊瑚树向石崇炫耀,石崇就用铁如意砸碎,然后让王恺从自己的库房中任选几件。

这样的奢侈行为还有很多,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二人办不到。

这就让人很奇怪了,都说财不外漏,何况二人一个是外戚,一个是官员,是吃了熊心豹子胆,生怕别人不知道比皇帝富有?虽然沈万三在二人之后,但万古不变的道理,他们又不蠢,会不明白?

再说,司马炎虽然风评不怎样,总体上还是崇尚节俭的,二人公开比富,是嫌自己多长了几个脑袋?不知道死字怎么写?

王恺还向司马炎借珊瑚树比富,太假了吧!

十三、赵光义强幸小周后

赵光义在历史上的形象确实不堪,烛影斧声、金匮之盟、高粱河做驴车逃命,阴死四弟赵光美和侄子赵德昭。

但是,他只是对皇权有很大欲望,对美女并没有太大的欲望。他在位二十一年,相比其他皇帝,后妃并不多,子女也不多,谈不上好色。

说他强幸小周后,确实有点“抹黑”的意思。

十四、冲冠一怒为红颜

据《明史》记载,李自成兵围北京,崇祯命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勤王,吴三桂从3月7日接旨,18日出兵,23日在半路上接到崇祯死讯以及李自成的招降书,吴三桂同意归降。27日,到达距离北京二百六十余里的玉田,这时吴三桂获悉吴家在北京牵连蒙难,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霸占,于是冲冠一怒为红颜,掉头回山海关降清。

太令人难以置信了,吴三桂一代枭雄,会为了一个女人做“汉奸”?

陈圆圆被羞辱也未必见得,当时在大顺军眼中,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绝对是个劲敌,否则李自成也不会亲征了,这么重要的一个人,为什么几天都等不了,非要上吴家索要金银和陈圆圆?明朝官员投降的很多,对拥兵的武将,李自成从来都是优待的,为什么偏偏对吴三桂如此严厉?

说明拷打吴襄、索要陈圆圆纯属子虚乌有。

十五、太空中看到长城

在小学语文《长城砖》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位宇航员神采飞扬的说,‘我在宇宙飞船上,从天外观察我们的星球,用肉眼观察出两个工程:一个是荷兰的围海大堤,另一个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

长城长度可以,宽度呢?

即使长城是我们的,这也是个纯纯的谣言,即使飞机上都看不到,更别说在外太空。

杨利伟的采访中都说了看不见,小学生只是小,不是傻呀!

8 阅读:3111
评论列表
  • 2024-08-22 10:36

    烛光斧影的事儿可信度太高了,最有可能的就是赵二给赵大下毒了,赵二买通了御医,给赵大下毒,不然以赵大的身手,单手都能捏死赵二,从赵二当上皇帝后的操作就能看出来,赵大当皇帝的时候没有宫禁,赵二当皇帝立刻就有了宫禁,还有就是赵大的御医被他赏赐任用,然后又出来了一个之前都没人听说过的金匮之盟,还有逼杀赵大儿子和自己亲弟的事儿,要是他没下黑手根本不可能做出这些反常操作

  • 2024-08-22 08:15

    除了烽火戏诸侯,纸上谈兵,长城这三个,其他都只能说是小编自己的主观猜测,春秋义战力士脱靴鸿门宴高粱河战神两件事可信都都是比较高的,

    核平萝卜头 回复:
    二桃杀三士还有鸿门宴个人认为真,那个二桃杀三士那个时代连国家开干,双方约好时间,带多少兵马怎么排兵这些都要约好的。那个时候忠义信誉比一切都重要。要是没了那些周边的国家人会一起联合起来干你
  • 2024-08-29 02:31

    春秋义战实际上像现在的军事演习和比赛,并不是打战。打战双方都是亲戚,就跟美国和它小弟一起军事演习一样并不是真的打战。周王室相当美国其它是小弟,直到周王室衰弱他的小弟不再听他后才真正的在打战争。而且春秋时楚国和周国还有周幽王时期的战争,都没有义战的那种形式。古人把军事演习称为义战所以才让现在人产生误解。

    悟心 回复:
    你这解释可以,春秋大义那是后人给这个时代扣上一个帽子,其实春秋无大义才是最好的解释。也可以说,假借周王名义行自己仁义之事,看看春秋五霸君主有一个好下场吗?
  • 快了 15
    2024-08-21 16:43

    春秋义战是真的

    用户10xxx16 回复:
    没有文化就多读书,凡是记载春秋末期之前的战争,都是讲义战,回合制。就你狗屁不通,还理直气壮。
    无锡用户66xxxx658 回复: 用户10xxx16
    你文化多高?看你说话也不高。看书,你实体书看了多少?是网络书吗?
  • 2024-08-23 13:00

    古代人讲礼节,礼在前面,现在人没有礼义廉耻,你不懂是正常的,别带偏大部分人!

  • 2024-08-22 12:23

    你这是小日子的思维,格局太小。 有些典故并非真的让你去抠字眼,而是学了这个典故再深一步的去思考。就像骂秦桧,骂秦桧只是一个引子,引出赵构的懦弱昏庸,然后更深一步的是整个宋朝的制度的优缺点。如果只是骂秦桧爽了,不深思,就是学而不思则罔。

  • 2024-08-24 14:26

    请拿出证据!切实可靠的证据!我还说你说这这些全都是胡编揣测呢

    黑夜里的向日葵 回复: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需各智分辨
  • 2024-08-27 19:50

    高力士最冤,我记得旧唐书大概是说,遂引足令力士脱靴,由是斥去。只能说是李白当时喝多了飘了。

    邢道荣 回复: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哭笑不得]这哥们儿喝多喝飘的时候多了去了[哭笑不得][哭笑不得]
  • 2024-08-29 12:05

    史记就是小说,太史公跟罗贯中一样,影响力大了,哪有什么过五关斩六将,小说而已,至于高力士那个,李白为了当官又是入赘,又是找出了家的公主帮忙,他敢得罪高力士?他给高力士脱鞋还差不多

  • 2023-12-26 12:43

    哈哈,小编你这样写文章,会没有朋友的。

  • 2024-08-29 07:16

    证赵括纸上谈兵假是因为那时没纸?笑死!纸上谈兵是后人总结的成语,难道一定要说竹上?简上?竹简上?还是布上?认为义战假?那是小编认知水平顶天也想象不出古人的义吧?那荆轲刺秦也是假的喽?哪有那么傻的人明知送死还去?樊无期白送人头当证据更假喽?!目测小编不是傻就是坏,毁史?

  • 2024-08-23 04:24

    年轻时候觉得史记跟浪漫。后来突然见了项羽在本季,卫青霍去病在佞臣转,我就觉得史记不可信,情感色彩太浓。一家之言,不可信也。

  • 2024-08-23 01:54

    无知者无畏

  • 2024-09-08 18:10

    春秋义战是因为生产力的问题,路不通,粮不够,人太少。约好的地点,约好的人数。你耍诈,我就回家了。你有本事就来攻城吧!五则攻之,十则围之。你有我五倍的兵力嘛?三个月,你赶路一个月,回去一个月。就剩一个月。你打的下来?超过三个月,你就得回去春耕,不然饿死你!你不讲规则,不打义战,这根本没法打!所以只能打义战!但是楚齐晋不一样,他们人多,修路,粮多。所以灭近百!一个月能打下来的城池都打下来了!

  • 2024-08-29 13:09

    有些拾人牙慧的前人之见,基本都对,凡小编自己琢磨的都是胡扯。

  • 2023-12-24 15:24

    你怎么解释都好

  • 2024-08-21 13:59

    两桃那个是人设崩了

  • 2024-08-24 18:27

    你什么都明白,这是穿越了多少年过来的?

  • yzg 2
    2024-08-22 22:00

    所以说人心不古

  • 2024-08-23 03:40

    拉黑算了

  • 2024-09-04 17:05

    二桃杀三士。本来是离间计,结果都自杀了。为啥自杀,真的是因为桃子吗?而是因为君主已经开始离间他们兄弟了,已经要对他们兄弟动手了,现在自杀,是义士,是将军,是忠臣,只死自己。等兄弟被离间了,就会被分别弄死,死一家,还是叛臣。

史说新读

简介:喜欢历史,正能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