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早上想睡个懒觉,被手机铃声吵醒,是我的好友小田。
拿起手机,小田的声音带着哭腔。
他刚应聘到一家新公司,工作不错,薪水不菲,难道发生了意外?
“昨晚我们部门领导和同事欢迎我的到来,一起聚餐。我去的时候领导还没到,同事招呼我坐下,结果我坐错了位置,一屁股坐了上座,一晚上好尴尬。”
“没有一个人提醒我,我感觉整个晚上的气氛怪怪的,任何一个人热情的脸色后面,似乎在掩藏着什么,那么不自然。”“直到聚餐结束,别人都离开后,办公室和我对桌的小祥才告诉我,那是宴会中的主座,应该让领导去坐,却被我抢先了”。
我安慰小田,不知者不为怪。但是,职场中的基本礼仪还是有必要了解的,正好我新买了《职场形象管理》这本书,希望他好好研读,不要再犯类似的低级错误。
《职场形象管理》的作者木暮桂子,曾是新加坡航空公司的优秀空乘人员,因工作原因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们,她认识到:
“不经意间的态度和动作就能给人留下坏印象,下意识的举动给别人留下的印象也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现代社会,商业场景不仅仅局限在办公室,很多重要的商务会谈选择在酒店举行,所以饭桌成为发展社会关系的重要场合。
谈生意,联络感情;用餐早已不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而是头等重要的社交经验。
世界顶级礼仪大师威廉•汉森说:“善于观察的人,只用一顿饭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样,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饭桌见人品,饭桌上的细节会暴露你的内心真相。
木暮桂子在《职场形象管理》这本书中,也特别分析了商务宴请注意的问题,如果你也有过小田这样的经历,不妨一起研读一下。
一、宴请,你做好准备了吗?
1、宴请时机你把握好了吗?
小李下班刚到家,换上衣服正准备做晚饭,接到了同事的电话,邀请他参加今晚的聚会。
小李心里直犯嘀咕:“我不会是临时的替代品吧?”
在生活中,你是不是也遇到过小李这样的境况呢?你的心中是不是也犯过嘀咕呢?
无论聚会、宴请、还是和朋友一起吃饭,邀请时机都暗藏玄机。
商务宴请最好至少提前两周通知对方,以方便对方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和时间。
即使邀请自己关系密切的朋友或者同事吃饭,最好也要提前一两周打招呼。
至于婚礼或者大型的纪念活动至少要提前一两个月通知。
太晚的通知容易让人浮想联翩:是不是他忘记了我,现在才想起来,是不是他邀请的人压根没来,临时才换作了我?
通知的时间把握得恰到好处,是宴请得以顺利完成的前提。但是也要记得不要提前太长时间,过早邀请,可能会让对方为难,或者忘记。
2、餐厅你选择好了吗?
刚入职不久的小硕邀请他的部门经理和办公室里的同事聚餐,为了给领导留下好的印象,小硕咬咬牙,选了一家远远超过自己实际收入的高档餐厅。
结果,整个晚上,他明显地感觉出经理并不是发自内心的高兴,处处表现得有点勉强。
后来同事告诉他,私下里经理跟他说,小硕的选择让他有点“高处不胜寒”。
宴请,要量力而行,根据自己和对方的关系选择合适的场所。
最好选择曾经去过的餐厅,那样就餐体验会格外好,因为你既熟悉那里的环境,又熟悉那里的服务人员。
二、宴会中你做得恰到好处了吗?
1、你坐对位置了吗?
还记得我的朋友小田的经历吗?因为聚餐坐错了位置,懊恼了好久。
座位体现格调,如果座位安排得不好,宴会很可能会被搞砸。
选择座位真得很关键,参加任何宴会之前,一定要弄得清清楚楚。
最有格调的位置是距离餐厅入口最远,最靠里的位置。
中国的习惯是,距离门口最远,正对着门口的位置是上座,其次是上坐的右侧,再次是上座的左侧,剩下的座位随便坐就行。
注意,无论何时,选择下座都是无可厚非的。
那次聚餐,小田一屁股坐在了上座上,难怪他懊恼了那么久。
2、 表现你工作能力的时机到了
一位企业家说:“我们可以通过宴会中的一系列安排,了解对方的工作能力。”
组织宴会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通过自己体贴入微的招待,让客人身心愉悦。
怎么让客人身心愉悦,那就要时刻考虑对方的需求,尽力满足对方。
要圆满完成这些,书中给出了最好的办法:
黑眼珠看对方,白眼珠留意周围。
一边要留意周围的情况,一边留意客人的一举一动。
比如当客人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之际,不用等待他的酒杯落桌,作为主方的你就应该拿起酒瓶,站起来准备为他倒酒。
心理学中有个名词叫做“晕轮效应”,是美国心理学家凯利(H. Kelly)提出来的,是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正如日、月的光辉,在云雾的作用下扩大到四周,形成一种光环作用。
“晕轮效应”有“好的或坏的”之分,如果一个人最初被认定是好的,则他身上的其它品质也都被认为是好的,这就是"爱屋及乌"。
好的晕轮效应会对人际关系产生积极的作用。
就像此时正准备为客人倒酒的你,如此注重细节,如此会把握时机,如此善解人意,客方对你的评价还会差吗?
目光始终关注着对方,时刻想对方之所想,让对方感觉舒适。做好这一切,就恰当地表现了你的工作能力。
3、绝不可以看表
宴会中,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的关注下,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就可能毁了精心准备的饭局。
比如,不经意间瞄了一眼手表。
这是非常不合适的动作,会让客人浮想联翩:“他在下逐客令吗?我是不是该走了。”
如果你确实需要看一下表,那你完全可以离席去趟卫生间啊!
宴会这么重要的场合,一言一行不慎,都可能导致不和谐的后果。
三、圆满的结束宴会还需注意这几个问题
1、不要冷落饭桌上的陌生人。
聚会不只是熟人叙旧,还需要结识不认识的人。
桌上的陌生人,感觉总是孤独冷寂的,热情地打个招呼,显出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呢?
何况当时的陌生人,结识后,将来可能就是你的贵人。
2、不因对方地位的高低改变态度
万通控股的董事长冯仑,讲过他第一次见李嘉诚的场景:
他亲自站在电梯门口,与每一位乘电梯到来的学员握手,双手递上自己的名片。
宴会结束告别的时候,李嘉诚逐一与大家握手,包括墙角边站着的服务员都没有漏掉,并一直把他们送到楼下。
饭桌见人品,细节暴露本质。
3、一定不要把“下次一起吃饭”作为社交辞令
宴会结束,意犹未尽之际,往往会冒出一句“下次一起吃饭”。
如果不打算邀请对方,只是把这句话当作寒暄语,最好不要这样做。
久而久之,会被别人贴上“光说不做“的标签,形象大打折扣。
注意到以上三点,这次宴请基本就是成功的了。
我们经常听说一句话:“一个人有没有教养,跟他吃顿饭就知道了。”
饭桌上你的一举一动,你对待食物的态度、你对待周围人的态度、你自身的用餐礼仪,处处透漏着你的教养和本质。
再读读《职场形象管理》这本书吧,读完它,你会收获一个内外兼修、更加完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