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悸:
心悸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多发病。由于多处于久治不愈的状态,就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心悸症应是本虚标实一类的症状,本虚大都是因为气血阴阳不足所造成的,而标实则大都是由于血瘀、水饮和痰浊所导致的。对于本病这一症状,在《伤寒论》中已经很早就对此认识就比较系统了,关于治疗心悸已经把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等提了出来,气血阴阳不足作为心悸的病理基础也由此奠定了。直到现在这一理论还指导着今天治疗本病。在心悸的发病过程中,气阴虚损的作用尤为重要,气的推动是心脏的正常跳动的重要前提,阴血的滋养也决定着心脏的功能,所以,维持心脏正常功能的动力就是气,而维持心脏正常功能的物质基础则是阴血。生脉饮可以看作是气阴双补之剂,发挥大补元气的是方中人参,能起到益心肾和安神增智的功效。《医学入门》认为麦门冬养阴生津能够安心神,在《本草汇言》中,认为其“主心气不足,惊悸……”;生津敛汗的五味子有宁心安神的功效。诸药合用,使阴血亏虚得复,血脉通畅,心悸可定。

2、多汗:
中医学认为,人体正常的汗出可以调和营卫,疏通腠理,调节体温,维持机体内阴阳的相对平衡。多汗多为阴虚血亏,阴阳失调,腠理失固所致,阴虚则虚火内生,阴津被扰,不能自藏而外泄;血亏则血不养心,阳气浮越,睡中盗汗,阴阳失调,阳不内守,卫阳不固,蒸腾而发为盗汗;肺气受损,肺气虚弱,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而致津液外泄,动则汗出,而发为自汗,不管盗汗、自汗均易耗伤正气,形成恶性循环。
生脉饮出自《内外伤辨惑论》,由人参5分、麦冬5分、五味子7粒组成。全方药仅三味,一补一滋一敛,配伍极为严谨,具有益气复脉, 养阴生津的功效。主治暑热汗多、耗伤气液、体倦气短、咽干口渴、脉虚细;久咳肺虚、气阴两亏、呛咳少痰、气短自汗、口干舌燥、苔薄少津、脉虚数或虚细。生脉饮方中人参甘温、益气生津为君药;麦冬甘寒,养阴清热生津为臣药。人参、麦冬合用,更增益气养阴之功。五味子酸温,止汗、生津、止渴为佐药。三药合用,一补一清一敛,共奏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敛阴止汗之功,使气阴两复,多汗自愈。

3、胸痛:
中医学上,胸痛发病机制主要为虚实两端,实则为气滞、寒凝、血瘀痹遏胸阳;虚则为心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生脉饮主要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经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生脉饮可有效扩张冠状动脉,增加患者冠状动脉血流量。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入脾、肺经,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麦冬其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肾经,有养阴润肺,养胃生津,清心除烦的功效。麦冬富含钾离子,其成分和心肌极化液较为相似,麦冬注射液对蟾蜍、大鼠和兔离体或在体心脏以及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均有一定的抗心律失常、改善心肌缺血、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减慢心率的作用。五味子味酸,归心、肾经,养阴收敛,安神复脉,合而为益气养阴、复脉之功。人参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及心肌耗氧量的作用,能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而保护心肌。生脉饮联合西药治疗胸痛,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症状和心功能,还可提高临床疗效,避免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具有较高安全性。

4、咽痛:
慢性咽炎属中医“虚火咽痹”,以养清肺,滋阴降火治疗。可见慢性咽炎与肺肾阴虚的关系较为密切。因肺阴虚,则津液不能上输,虚火内生,热灼咽部;肾阴虚,则虚火上炎,咽失于濡养,而发本病。但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有肺气虚的表现。因肺主气,司呼吸,通于咽喉,而咽喉是气、水液、谷物出入之门户,声音之枢,人之一身,惟有此至关重要。如肺气虚,则出现声音嘶哑,语音低微,少气懒言等症,故而不能忽视。
生脉饮选用人参、麦冬、五味子配制而成。人参甘平补肺,大扶元气,益气生津为君;麦冬甘寒,养阴生津,清虚热而除烦为臣;五味子酸甘,敛肺止汗,补肾养心为佐使;三药相合,补、清、敛相得,而收益气、清热、敛阴之效。生脉饮治疗慢性咽炎,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急性咽炎的发生率。

5、痴呆:
血管性痴呆的中医理论为各种原因导致的心主血脉和心主神明的功能异常。中医传统理论认为心是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主宰。《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主神明与心主血脉密切相关。血液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灵枢-本神》:“心藏脉,脉舍神”,《灵枢·营卫生会》:“血者,神气也”。心主血脉的功能异常,即会导致精神思维的改变。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脉道通利与否,气和血的功能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着血液的正常运行。气血亏虚致气滞血瘀;痰瘀互结痹阻脑脉而致中风,继而发展为痴呆。对于本病的治疗,应以恢复气血功能为总的治疗法则,而“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故补气尤为重要。
和其他传统西药单一作用相比,中草药具有多种有效成分、作用于多个位点、多重作用机制特点。生脉饮配方中主要成分为红参、麦冬、五味子。人参甘温,大补元气,麦冬性味甘苦微寒,五味子性味酸温,三药合用减少了单药的副作用,适合更多体质人员服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可以导致学习记忆障碍,而人参皂甙可以对这种记忆障碍起到保护作用。人参皂苷Re和人参皂苷Rg1均有改善记忆作用,临床试验也证实红参有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红参还有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另外,红参对老年患者的低血压有治疗作用,能通过改善脑血供从而减少中风发生和改善记忆。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中医好历害的慢慢消散.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算不算变态,中医這点做到啦。能天天出來宣传大家要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算不算变态呢,这点中医还是做到啦。你要是说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是不对,那他们就会说你不爱国,汉奸等等。这点中医们也做到啦。(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