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6年生14胎,36岁失血而死;半年后丈夫再娶,子女饱受继母刁难

斋小哈 2024-11-25 21:07:13

1906年的扬州城,陆家小姐陆英出嫁,热闹非凡。殷实家底给予她无尽荣华,却也成为压在她身上的枷锁。陆英16年间为夫家诞下14胎,付出青春和生命,最终在36岁时难产失血而亡。

然而这样一位贤妻良母的英年早逝,却未能引起丈夫的恸哭惋惜。仅半年后,丈夫张武龄就再娶妻室。继母嫉妒陆英所生子女,对他们百般刁难。命运无常,前半生承受生育之苦,后半生又要遭受骨肉分离之痛,陆英这一生实在不值。

然而让人唏嘘的是,在那个时代,这样的悲剧却屡见不鲜。女子一旦出嫁,传宗接代成了天职,自我价值也就被湮没。所幸陆英用自己的方式,为子女们留下了一片天空。

1906年的春天,古老的扬州城满目鲜妍,到处张灯结彩、鼓乐齐鸣。原来这是吉日良辰,本城著名的望族陆家为女儿陆英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婚礼。

作为扬州有名的大家闺秀,陆英自幼学习女红诗词,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她温婉大方、知书达礼,名声远播淮左,不知有多少青年才俊想娶她为妻。然而陆英的父母早已为她指婚,对象正是当朝重臣张树声的孙子张武龄。

张家是合肥首屈一指的大户人家。张树声曾经跟随曾国藩和李鸿章平定太平天国,功勋卓著,受到皇帝的赏识和提拔,赚取了大笔财富。张家儿孙成群,其中张武龄更是青年才俊,风流倜傥,学富五车。这桩婚事可谓门当户对、郎才女貌,令人艳羡不已。

为了体现陆家的阔绰,陆英的陪嫁加在一起装满了十条大船。从紫檀木家具到金银珠宝,应有尽有,连扫把上都缀有银链。婚礼当日,陆家花轿浩浩荡荡,从扬州一路到合肥,沿途锣鼓喧天,彩旗招展,场面之大令人咋舌。

婚后,张武龄对陆英呵护备至,让她全权打理家中大小事务。陆英持家有方,对下人们也心慈手软,很快便赢得了众人的爱戴。然而,张家上下都盼着这位新媳妇能早日诞下男丁,好延续香火。陆英的婆婆尤其殷切,三天两头便嘘寒问暖、叮嘱保养。

陆英初为人母,第一胎便生下一个女儿。婆婆虽然有些失望,但也并未多言什么。谁知第二胎、第三胎接连又是女孩,这下婆婆就坐不住了。尽管陆英已经十分虚弱,但为了让婆家满意,她还是咬牙又怀上了。

好不容易熬过了十月,陆英终于生下了一个儿子。婆婆喜不自胜,恨不得敲锣打鼓昭告天下。然而命运弄人,襁褓中的小少爷却染上了重病,几天后就夭折了。婆婆悲痛欲绝,竟把气都撒在了儿媳身上,当着全家人的面骂她克夫、扫把星,诅咒她不得好死。

陆英忍受着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创伤,几欲崩溃。所幸丈夫张武龄始终疼爱她,不离不弃。辛亥革命爆发后,夫妻俩决定举家迁往苏州,远离是非,开始新的生活。从此,陆英彻底告别了传宗接代的重担,在苏州开始追寻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这片静谧的土地上,陆英和张武龄一起兴办学校,亲自授课。他们自掏腰包,为学生们提供廉价的学费,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受教育。看着那一张张纯真的面孔,陆英的脸上终于露出发自内心的微笑。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仿佛找到了人生的意义所在。

走出了失子的阴霾,在丈夫无微不至的关怀下,陆英的心情渐渐开朗。此后的几年里,她又陆续生下了四个女儿、五个儿子,儿女双全,其乐融融。陆英细心呵护着这九个宝贝,为他们在宅子里专门辟出几个书房,搜罗各类经史典籍,希望孩子们都能沐浴在知识的海洋里健康成长。

这段在苏州的时光,是陆英一生中最快乐、最自在的日子。她不必再为生儿育女而焦虑,也无需看婆婆和家人的脸色。丈夫的支持让她如鱼得水,她终于可以做回真正的自己,追求自己的理想。如果时光能就此停驻,该有多好。

苏州烟雨,育英才自在逍遥

告别了婆家的是非纷争,陆英和丈夫张武龄在苏州开始了全新的生活。辛亥革命的炮火虽未殃及此地,但新思潮已悄然而至。夫妻二人决定顺应时代潮流,在苏州开办一所学校,培育新一代的英才。

有了办学的念头,陆英和丈夫废寝忘食地筹备。他们物色校舍、招募师资、采购教材,每天忙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新学校很快便建成开学。陆英亲自担任语文教师,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三尺讲台,一支粉笔,陆英在这方寸天地里挥洒自如。课堂上,她声情并茂地讲解国文典籍,娓娓道来古往今来的历史掌故,引领学生们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课后,她亲自批改作业,细心斧正学生们的错字病句,寄予殷切希望。

学生们都很喜欢陆英老师。课堂上,他们专注地听讲,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课下,他们团团围住陆英,求教问难,讨教人生困惑。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面孔,陆英恍惚间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那些在家中备受压抑的日子,她只能在诗词歌赋中寻求慰藉;而今,她终于可以在三尺讲台上尽情施展才华,用知识改变更多人的命运。

陆英的丈夫张武龄同样兢兢业业。为了让更多学生负担得起学费,他自掏腰包贴补开支,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维持学校的运转。在他的悉心照料下,陆英的身心都得到了极大的慰藉和满足。再加上苏州秀丽的风光,温润的气候,让陆英的心情和身体状况都渐入佳境。

就这样,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陆英逐渐走出了失去孩子的阴霾。她再次迎来了新的生育,先后又生下了五个儿子四个女儿,儿女双全,家庭和睦美满。尽管生育让她的身体更显虚弱,但看到孩子们健康活泼的样子,陆英还是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为了让孩子们能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成长,陆英在宅子里专门辟出了几间书房,搜集各类诗书琴棋,让孩子们从小沉浸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她还亲自教女儿们刺绣女红,给儿子们讲解四书五经,希望他们将来都能成为品学兼优的君子。

陆英对下人们也很好。她知道很多下人家里都有学龄儿童,便主动资助他们读书,赢得了大家由衷的尊重和爱戴。不少下人的孩子后来也考入了陆英开办的学校,接受平等的教育,这让陆英倍感欣慰。她觉得,教育不应有贵贱之分,每个孩子都应该拥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改变命运的机会。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陆英觉得无比充实而满足。她不必再为生儿育女的事情焦虑,也不必看婆家人的脸色。有慈爱的丈夫,可爱的孩子,亲密的学生,还有志同道合的教员朋友。她终于可以做回真正的自己,随心而教,随性而写,每天都活得无比自在逍遥。

如果时光能就此停驻,该有多好。可惜,命运的齿轮从不为个人而驻足。在陆英最幸福的时候,噩耗悄然而至。谁能料到,她竟会因为一次看似平常的拔牙,香消玉殒,永别人世,留下了丈夫和孩子们"望门而泣,莫知所如"。

牙祸缘煞,陆英香消玉殒时

美满的生活还在继续,但陆英的身体每况愈下。为了延续张家的香火,她在16年里生下了14个孩子。每一次生产都让她的身体雪上加霜,但当时缺乏医疗条件,又没有节制生育的观念,陆英只能硬撑着咬牙坚持。

1921年,36岁的陆英生下了第14个孩子。产后虚弱的她本就气血两亏,却又突然牙疼难忍。为了尽快康复,好照顾孩子们,陆英决定去拔牙。谁知就是这一念之差,竟要了她的命。

拔牙后,陆英的伤口一直不停地流血。张武龄心急如焚,连忙请来名医诊治,却怎么也止不住血。陆英渐渐昏迷,呼吸微弱,面色惨白如纸。张武龄守在床前,紧紧握着妻子的手,泪如雨下。他恨自己没能保护好妻子,让她受这样的罪。

即将弥留之际,陆英努力睁开双眼,虚弱地说:"夫君,我恐怕不久于人世了。我走后,你要好好照顾孩子们,不要让他们受苦。我的私房钱都在梳妆台的暗格里,你拿去给孩子们置办一些田产,将来也算有个依靠......"

话未说完,陆英长长地叹了口气,再也没了声息。张武龄怎么叫唤都无法再唤醒她。这一天,苍天为之震怒,大地为之悲泣。陆英的离世,不只是张武龄一个人的损失,更是孩子们的损失,是无数学生的损失。

消息传出,亲朋好友都赶来吊唁。不少学生更是嚎啕大哭,他们实在不敢相信,那个总是温柔地教导他们的陆老师,竟然就这样撒手而去,再也不会站在讲台上给他们讲解那些晦涩难懂的古文了。

丧礼过后没多久,张武龄就按照陆英的遗愿,将她的私房钱如数取出,为儿女们置办了一些良田美宅。有了母亲的馈赠,孩子们虽然年幼,但起码生活无忧。

可张武龄毕竟是个男人。孑然一身抚养14个孩子,实在力不从心。才过了半年,他就续弦娶了韦均一。这个消息传出,不少陆英生前的好友都颇有微词。他们想不通张武龄为何如此薄情寡义,才半年就将亡妻忘得一干二净。

更让人气愤的是,韦均一嫁过来后,对继子女百般苛刻。她心胸狭隘,嫉妒前妻所生的孩子,生怕他们跟自己的亲生子女抢夺家产。于是动辄对继子女拳脚相加,甚至不给饭吃,逼他们去街头乞讨。尤其是四个女儿,更是饱受欺凌。

所幸陆英生前待下人不薄。保姆和奶妈都对小姐怀着感恩之心,暗中资助她们,给她们悄悄送饭,给她们缝制新衣。这些贴心的举动,都一一烙在了四个女儿的心里。多年后,姐妹们都已经青云直上,飞黄腾达,却从未忘记这些善良的下人。

韦均一的横行霸道,张武龄也不是没看在眼里。但这些年来他被事业牵累,难以分身,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孩子们渐渐也习惯了继母的刻薄,学会了隐忍。只有在思念母亲的时候,他们还会一起轻轻哭泣。

回首陆英的一生,短暂却坎坷。前半生被生育的苦难所折磨,后半生又遭遇骨肉分离之痛。她用自己的生命,为张家诞下了14个子女,却无缘看到他们的成长。好在那一点点私房钱,换来了儿女们锦绣的前程。

陆英走得决绝,但她无私的母爱,却留在了每个孩子的心里。这份母爱,将化作一股无形的力量,让陆英的子女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不负母亲的嘱托与期望。

梨花院落,陆氏子女成龙配

陆英去世后,张武龄续弦韦均一。这个后母待继子女极为刻薄,尤其是对四个女儿的百般欺凌,让姐妹们饱受煎熬。但她们始终铭记母亲的教诲,咬牙忍耐,以泪洗面,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羽翼丰满,摆脱继母的魔掌。

天无绝人之路。在陆英的庇佑下,张门四小姐渐次出嫁,都找到了良好的归宿。大姐张梨花出嫁南京望族王家,举案齐眉,琴瑟和谐。二姐张蕙心嫁与江西豪门之后,不仅有情有义,还得到了婆家的疼爱。三姐张绮霞与苏州当地的开明绅士喜结连理,夫唱妇随,共筑爱巢。四姐张素琴则与军政世家的俊彦联姻,一见钟情,情比金坚。

四个女儿的鳏居虽然坎坷,但都凭借母亲教导的一身才学和坚强的意志,赢得了夫家的欢心。尽管她们不愿在继母面前过多言语,唯恐自取其辱,但内心始终牢记母亲的音容笑貌和谆谆教诲。在夫家的庭院里,张家四姐妹都栽下了一株梨花,以此来寄托对慈母的无尽思念。

陆英所生的五个儿子,也都争气非凡。

长子张梦熊留洋日本,学成归来后在南京创办报刊,宣传革新思想;次子张寅年考入黄埔军校,毕业后成为国军的栋梁之才;三子张纯五岁时便能作对,长大后更是才华横溢,多次获得全国诗赛头筹;四子张大任酷爱园艺,自幼习得一手好厨艺,最终成为民国著名的食客;五子张传仪细心仔细,克服困难考取医科,行医济世救死扶伤。

张门五虎将无一不是社会精英,他们始终以陆英为荣,视母亲为人生的楷模和精神支柱。每年母亲的祭日,五兄弟和四姐妹都会从四面八方赶回家中,在母亲灵前献上洁白的菊花,诉说内心的思念。他们有志一同,发誓要用实际行动告慰母亲在天之灵。

张武龄对陆英的离世,始终难以释怀。每当夜深人静时,他还会想起当年与陆英并肩教书育人的岁月。那时的陆英是那样的朝气蓬勃,对孩子们呵护备至,对学生们悉心教导。谁能想到,英年早逝的命运会突然降临在她身上,留下了年幼的儿女无助地哭喊。

虽然张武龄续弦韦均一,但他始终无法忘记陆英。韦均一虽是他名义上的妻子,但始终无法在他心里占据陆英的分量。张武龄默默支持儿女们纪念母亲,他知道,陆英才是这些儿女们心目中永远的母亲,自己所欠陆英的,唯有尽心照料他们的成长。

张武龄为了让陆英泉下有知,特意在苏州的庭院里修建了一座梨花园。他亲手在园中栽下数十株梨树,守望它们开花结果。每当梨花盛开时节,他都会在园中独坐良久,任由洁白的花瓣落在肩头。他知道,在另一个世界,陆英也一定在梨花树下,静静地微笑吧。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转眼20年过去,曾经的张家子女,已然华发初生,儿孙绕膝。但他们始终没有忘记陆英。姐弟们常常聚在一起,缅怀母亲的音容笑貌和殷殷嘱托。每当他们取得人生的新高度,总会在心里默默地说:妈妈,我又向您迈进了一步,您看到了吗?

陆英虽已长眠地下,但她无私的母爱,却穿越时空,流淌在子女们的心田。她那鲜活的生命,那感人的事迹,化作子女们不竭的精神动力。张家后人无不以陆英为荣,并将她的故事一代代口耳相传。那个陆家女英和十四个孩子的传奇,也成为民国一段佳话,流芳百世。

0 阅读:4
斋小哈

斋小哈

斋小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