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七十,不再逾矩

思聪谈社会 2023-06-29 22:43:00

十年前,当年县文化馆的同事进京旅游,

老詹杨乔,请他们在七彩云南吃家乡菜,

饭后,又开车陪他们沿长安街观看夜景,

临分手,同事拉住杨乔的手,不胜感慨,

杨乔呀,你六十出头,正是大好年华哪,

只有过了七十,你才晓得,那真是老了!

同事的话,终于应验。

我和杨乔,也就是最近几年,年过七十以后,

突然发现,这儿那儿,经常要闹点儿毛病了,

身体明显感觉,有一些异样。

老了就是老了,不服不行哪!

好比一台机器,轰隆轰隆,运转了六七十年,

零件逐渐老化,这儿那儿,松弛了,磨损了,

怎么可能不出问题嘛!

不过,这只是体力方面。

从另一方面,脑力来看,

我倒觉得,非但没有老化,

反而更加灵活,运转更加自如了!

比如,过去写东西,推敲过去,琢磨过来,

一篇文章,反反复复,要折腾好几个小时,

如今呢,想好题目,大体有数,提笔就写,

哗啦哗啦,几乎一气呵成,不作大的修改。

这是啥原因呢?

一直没搞清楚。

前些日子,看到复旦北京同学群里,

有位同学,发了一则信息——

好家伙,一个人最有生产力的年龄是60到70岁?

人类生产力第二高的阶段性,竟然是70至80岁?

这两条信息,真够令人兴奋一阵子的!

也就是说,

老詹刚刚过了最有生产力的年龄!

已经进入到了生产力第二高阶段!

这还不够鼓舞老詹士气吗?

我说呢,为什么年过七十以后,

写文章反而越来越自如了呢?

原来答案在这里!

以上信息,有没有道理呢?

应该还是有点道理的。

起码,在老詹这里,得到印证。

印证之后,老詹更是信心百倍,

每天笔耕不辍,总是乐此不疲。

其实,年过七十以后,脑子依然好使。

这话呀,孔夫子也说过。

他的原话是: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人们一般记得的是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至于六十、七十又怎么样呢?

因为人已老,退休了,便不再关注,不再议论了。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理解,此话有两层意思,

一层是,脑子还很灵活,可以从心所欲。

这层意思,与上面的议论差不多,

也为老詹的实践所屡屡证明。

但是,孔老夫子还提醒了三个字:不逾矩。

这就非常非常重要了!

我甚至觉得,他是专门为老詹这样热爱写作的人而说的!

是的,没错,

年过七十,你可以从心所欲,

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但是,请记住:不逾矩!

可别破坏了规矩。

逾矩了,会怎样呢?

逾矩么,两个后果,

其一,读者不待见,认为你爱忽悠。

其二,上头不满意,认为你尽添乱。

正因此,老詹近些年写文章,

总是谨小慎微,生怕破坏了规矩。

因为,一旦逾矩,不但影响不佳,

而且,有的时候,文章会突然消失,

忙活了半天,等于白写了!

汲取一些教训之后,老詹总结经验两条。

一是,莫凑热闹。

网络时代,热点频出,往往惊心动魄,匪夷所思。

这就需要头脑冷静,莫凑热闹!

否则,你刚刚义愤填膺,慷慨激昂一番,

没过两天,甚至才几个小时,好家伙,事情反转了!

报道者与评论者,被频频打脸,

你那文章,不逾矩才怪!

二是,莫走极端。

时下民众,不少人都心浮气躁,一肚子鸟气,

最喜欢看到哪里闹出事情,听一点奇谈怪论。

你说得越是离谱,越是偏激,

他听来越是过瘾,越是痛快!

为了迎合他们,你就噼里啪啦,瞎喷一气吧,

听着倒是痛快了,也解气了,

然而,冷静想想,不但很偏激,而且没深度,

这样的文章,还不如别写。

有读者反映,老詹近些年心态越来越放松,

文章也越来越平和,没有那么义愤填膺了。

说得对呀朋友,你的判断,相当准确!

孔夫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七十以后的老詹,正逐渐向此靠拢呢。

至于这样做对不对呢?

可能有人会认为不对。

但是我认为这是对的。

毕竟,老詹已经年逾七十,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已经基本成型,相对固定,

早巳过了玩心跳的年纪了。

1 阅读:9
思聪谈社会

思聪谈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