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为何在东北“扬眉吐气”,在南方“灰头土脸”?

思聪谈社会 2023-06-29 06:48:01

老詹小注:

今天,转载姜波一篇文章。

姜波是经济日报记者,大名鼎鼎,善于写作。

他的文章,很有特点。

今天这篇,说的是,作为记者,到下面采访,

到了东北,感觉很“扬眉吐气”。

到了南方,却感觉“灰头土脸”。

为什么会这样?

这说明了什么?

非常值得深思。

媒体人丨姜波:在东北的“扬眉吐气”与在南方的“灰头土脸”

记者简历

姜波,经济日报社高级编辑。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后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进修两年经济学。从事新闻工作30多年,先后采写新闻作品上百万字,七次获中国新闻奖,长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为研究生班授课。2016年特邀入选新一届全国记协理事。主要著作有《魂归何处》《惶者自白》《女性与犯罪》(与姜伟合译)《新闻大咖眼中的中国经济》等。

作者:姜波

当记者,走南闯北是工作常态,经历了时冷时热,看惯了云卷云舒。不过,有一点感受是深切的:就是在东北,政府官员是“至高无上”的,我们记者也随之“扬眉吐气”;在南方,政府官员是“低三下四”的,我们记者也跟着“灰头土脸”。不过,我情愿那种“不受待见”。

2015年7月,我们报社一行4人从北往南,进行一次纵贯东北的采访。在黑龙江,为了了解东北经济出现的新问题,我们委托省政府办公厅组织一次企业座谈会。

一进会议室看参加座谈会人员名单,我心中就暗暗惊讶——哈飞汽车老总、哈尔滨电机厂副总、哈尔滨锅炉厂副总、哈尔滨汽轮厂副总、龙煤集团总会计师等,这可都是几千人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大国企的领导呀。太过隆重了,太过高大上啦!

当然,我们感谢政府办公厅的重视,感谢这些大老总们的抬举,但日理万机的老总们有必要出席这样的座谈会吗?像这种形式的座谈会,每人谈20分钟左右,半天时间就过去了,连追问或插话的机会都不多。老总们陪坐一上午或一下午,就是为了完成上边交派的任务。我于心不忍。

而且,即使是从新闻采写的角度,我也不欣赏这种“高端”座谈会。当然,我希望能与企业老总会面,但那是我事先做足了“功课”之后,去生产现场采访、对企业情况有了一定了解后,再单独与老总深入交流。

即使是召开座谈会,我也希望不超过三五家,可以谈深谈透,而不是仅仅听一些浮光掠影的情况介绍。

也是2015年夏天,大连市委也安排了一次企业座谈会,市委常委、宣传部杨部长亲自坐镇。大连机车、大连重工起重、大船海工、大连机床、大连软件园等,这都是全国各行业响当当的“排头兵”呀,都曾是万人大国企呀(近年减员瘦身或转企改制),竟也都是副总甚至老总“光临”!

但是,在南方的企业采访,可没有这种“待遇”,尽管我们是中央大报的记者。

如果不是极为熟悉,你要是自己主动联系一个企业去采访,一般都是由公关经理接待,也许你连主管公关宣传的副总都见不着;至于座谈会,能出席一个部门经理就不错了。人家大都是民营企业,一个萝卜一个坑;对政府部门的一些形式上的要求,人家有自己的理解。

当然,如果是企业邀请你去采访,不仅老总副总会出面,而且还可能请你吃饭、k歌什么的;如果他们急于在媒体上发声,甚至有大老板亲自到北京拜见记者的情形。

不仅企业是这样,就是政府机关也是“应对有方”。不要说市政府一级,就是省委宣传部或省政府办公厅组织的职能部门座谈会,哪有局长副局长出席的?一般都是处长科长什么的,有的就去个办事员而已。

当然,这不是说人家不重视媒体,人家有自己的行事方式。2007年,我带一个采访组在广东十几个县市做“又好又快”主题报道。一位市委书记听说后,委托市委宣传部长跟我们沟通,请我们一定去他们那里现场采访。因为我们日程已定,这个书记见缝插针,一大早跟我们共进早餐以便介绍情况;听说我们上午时间已经排满了,就约好下午3点,他在一个远离市区的新开发的旅游景点等候,亲自给我们导游讲解。

记得前几年我们去惠州采访,大亚湾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常委、宣传部长特别推荐了中海油大亚湾炼化厂。不过,她告诉我们,可能只能在行政楼看看,听听情况介绍,进不了厂区。采访企业不让进生产现场?奇怪!

果然,第二天一早,只有一位公关小姐出面接待我们,透过行政楼的玻璃窗遥看诺大的厂区,连公关经理都没露面。

中海油惠州炼油厂的夜景

正介绍情况时,总经理王琼赶来了,一个劲地说“对不起,怠慢了”。因为前一天晚上,我给中海油集团副总经理罗汉打了个电话。我跟他在中央党校摸爬滚打了一年,我住502室,他住503室,他是这家炼化厂的董事长。

王总向我们介绍道,这个项目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合资企业,一期投资就高达42亿美元;这个11条生产线占地8平方公里、年加工原油1200万吨的石化城,加上广州办事处,总共才950人,实在是忙不过来,尽管也知道你们是大亚湾管委会隆重介绍来的……事后,大亚湾管委会领导听说我们进了厂区,而且是老总亲自开车,惊讶得张开了嘴巴:“我到现在还没进去过呢!”

南方的政府官员似乎也习惯了这种“不受待见”。据说在深圳,市委书记市长想见任正非、马化腾、王传福们,都需要提前预约;别说人家请吃饭,即使书记市长请人家吃饭,也未必就一定如愿。领导到企业调研,都是中巴车,到饭点回机关吃午饭;如果实在来不及了,就在企业食堂与员工一起就餐。至于政府举办的这个评奖、那个活动,人家是不是愿意参加、愿派什么人参加,政府部门也是听之任之。

在东北,除了像华晨宝马、英特尔等“有来头”的企业,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这可能吗?哪个企业敢不把“领导”伺候好?哪个企业敢不把政府部门的“鸡毛”当“令箭”?

曾担任过广州市委书记的鞍钢集团董事长张广宁感触良多:“在东北,央企再大也是企业,科长再小也是官员。”

21 阅读:11696

评论列表

牧羊人

牧羊人

7
2023-06-29 15:58

中央大报记者,有30多年的采访经验,竟然写出这么不深刻的东西。这种体会哪能简单的用南方和北方方来区分呢?一个国家级报社的记者,理解问题太浮浅,你到南方采访的私企,都是比较成功老板,他们对企业计划外的活动不感兴趣,同样你采访北方的私企,也会受到冷落。你提的问题不是地域问题,是不同性质的企业观念问题。

只为正义 回复 06-29 23:52
看你的发言,也是一个标准的北方人

用户15xxx32 回复 06-29 21:12
中国远洋新闻上的多吧,亏了老总照样走路,上汽牛吧,市场份额下降,老总照样约谈。在充分竞争的市场里,老总爱好,企业需求算个鸟。北面说白了就是市场竞争菜,南面是面对国际竞争的,企业好不好是靠产品,财务报表,市场份额说话。再说报纸是真没人看。

青云逸仙

青云逸仙

7
2023-06-29 14:35

所以啊,阻碍企业发展最大的因素是什么,一目了然!

用户10xxx61

用户10xxx61

5
2023-06-29 16:42

思维方式不一样导致经济发展不一样。

用户18xxx61

用户18xxx61

4
2023-06-29 08:52

吓我一跳,以为是我强哥呢[笑着哭]

孺子牛

孺子牛

3
2023-06-29 16:24

重点之一:早稻田大学毕业

用户13xxx38

用户13xxx38

3
2023-06-29 12:21

比较片面,东北见的都是国企,私企照样不待见你

清风茶客8888 回复 06-29 17:39
中海油大亚湾炼化厂是私企?装睡的人叫不醒!

KL 回复 06-29 15:15
那么问题来的,出名的私企分别有???

平凡的一天

平凡的一天

3
2023-06-29 12:54

重视你还落不是

山间散人 回复 06-29 14:42
这是说的环境氛围的问题

用户11xxx84

用户11xxx84

3
2023-06-29 16:08

长江以北都是这样。

用户98xxx44

用户98xxx44

3
2023-06-29 22:01

南方都是自己创业的多,大家都是自己玩自己的钱,想不好都难。北方都是玩国家的钱多,能玩好吗?东北这么多国企,新中国第一工业城市,能玩成这样就是因为太多国企,不是玩自己的钱,能不捞钱就不错了

蓝剑007

蓝剑007

2
2023-06-29 14:16

东北就是被这样黑掉的。黑东北也成了一种时尚

清风茶客8888 回复 06-29 17:39
需要黑吗?

新中同 回复 06-29 15:32
跳出那个井

游客

游客

2
2023-06-29 15:37

鞍山办个异地身份证被告知要一个月,广东办了个异地身伤证等三天就到了。[汗][汗][汗]

Ethan 回复 06-29 15:56
对,我当时往杭州调档案的时候就是,人家直接说多久?一个月?美国都到了。[呲牙笑]

高温俾面

高温俾面

2
2023-06-29 12:02

宁哥真知灼见啊。😂😂

呦呦鹿鸣

呦呦鹿鸣

1
2023-06-29 16:05

卡大佐来了,要不是老板正在外面收账,老板娘正在包螺丝,生产厂长正在开叉车,怎么也要安排人热烈欢迎的。

Sun

Sun

1
2023-06-29 14:57

资本比政府牛,这更不正常!

越活越明白

越活越明白

1
2023-06-29 23:04

北方重关系,南方重经济

伏兆

伏兆

1
2023-06-29 22:32

鸡者,为他人供肉以肥之也,此肉亦可换为欲肉!

用户10xxx40

用户10xxx40

1
2023-06-29 18:24

这张照片不是郑强吗

思聪谈社会

思聪谈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