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盖为何成了反面教材?做人最不能暴露的三大死穴,他都没藏住
世人皆知水浒传中的托塔天王晁盖,是梁山第二任寨主,有勇有谋,仗义疏财。可谁又能想到,这样一位响当当的好汉,最终却落得个身死梁山的悲惨下场?
说起晁盖的结局,江湖上有这样一种说法:若非他暴露了这"三大死穴",也不至于被一支毒箭射中眼睛,含恨而终。这"三大死穴"究竟是什么?又为何让这位托塔天王在梁山的地位逐渐动摇,最终沦为后人口中的反面教材?
更令人深思的是,当年宋江接掌梁山大权时,为何没有一个好汉提出异议?这其中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
一、显赫家世下的托塔天王
要说郓城县东溪村,那可是北宋时期远近闻名的富庶之地。在这片沃土上,晁家祖祖辈辈世代耕读,家财万贯。晁盖的祖父晁天义,更是在陈桥兵变时跟随赵匡胤起兵,立下赫赫战功。
晁家在当地可谓根深叶茂,光是良田就有上千亩,每年光是粮食收成就有数万斤。晁盖的父亲晁润,更是把这份家业经营得风生水起。在他手上,晁家不仅购置了三间酒肆,还开设了当铺,甚至还在运河边上置办了几艘商船,做起了南来北往的生意。
在这样显赫的家世中长大,晁盖从小就不愁吃喝。他的父亲更是延请了当地有名的教书先生,专门教导晁盖读书识字,习武强身。
说来也巧,晁盖自幼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天赋。七岁能背诵《千字文》,九岁便能挥刀弄棒,十二岁就能举起三百斤的石锁。这样的本事,在方圆百里也是少有。
有一年冬天,东溪村闹了一场怪事。村里的老槐树下常常传出哭声,晚上更是有白影晃动。村民们都说是闹鬼,吓得家家户户晚上都不敢出门。这事传到了晁盖耳朵里,他二话不说,提着一把铁棍就去了槐树下守候。
那天夜里,果然有白影晃动。晁盖不慌不忙,提棍上前一看,原来是几个地痞在装神弄鬼,想要趁机敲诈村民。晁盖当场就把这几个地痞赶跑了,为村里除了一害。
这事之后,晁盖在村里的威望更高了。每逢有人遇到困难,都会来找晁盖帮忙。而晁盖也从不推辞,常常慷慨解囊,帮助乡邻。
正是这样的侠义之心,让晁盖结识了不少江湖好汉。其中就包括了后来帮他夺取梁山寨主之位的吴用、公孙胜等人。每次有好汉来访,晁家必定是开门迎客,摆上好酒好菜,招待得妥妥当当。
然而最让晁盖扬名立万的,还是那座青石宝塔的故事。那年,西溪村闹鬼,一位游方和尚建议在村里立一座宝塔镇邪。果然,宝塔建成后,村里就太平了。晁盖听说这事后,认为东溪村也该有这样一座宝塔护佑乡里。
一天夜里,晁盖带着几个家丁,悄悄潜入西溪村,将那座三丈高的青石宝塔搬回了东溪村。第二天一早,西溪村的人发现宝塔不见了,顿时慌了手脚。后来查明是晁盖所为,西溪村的人不但不敢声张,反而还称赞晁盖有胆有谋。
从此,晁盖就有了"托塔天王"的称号。这称号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山东地界。江湖上提起托塔天王晁盖,无不竖起大拇指夸赞一声:"好汉!"
二、命运转折的关键抉择
东溪村里谁都知道,晁盖家每年秋收之后,都会举办一场盛大的宴席,邀请方圆百里的江湖好汉来做客。这一年的宴席上,晁盖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几个人物。
那是个寒冷的深秋,刘唐带着一个叫吴用的书生来到了晁家。说来也巧,这吴用正是东京汴梁城里有名的秀才,因为得罪了当朝权贵,这才流落江湖。酒过三巡,吴用说起了一桩惊人的消息。
原来,梁中书正准备给当朝太师蔡京送一份厚礼,光是黄金就有十万两之多。这批财物已经装在十个箱子里,准备从东京运往东京大相国寺,准备在蔡太师的生辰之日献上。
这"生辰纲"的消息一出,在座的好汉们都议论纷纷。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公孙胜开口说道:"这蔡京收受贿赂,中饱私囊,祸害百姓。若是能把这批财物劫下来,分给穷苦人家,岂不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晁盖带着刘唐、吴用、公孙胜和阮氏三兄弟,在青松岭上设下埋伏。那天夜里,梁中书派来押送生辰纲的押送官恰好经过此地。
一声呐喊,晁盖带着众人冲下山来。那押送官哪里是这些好汉的对手,不消片刻就被打得落花流水。十箱黄金,就这样落入了晁盖等人手中。
然而好景不长,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京城。朝廷震怒,派出大军四处搜捕劫匪。晁盖的府邸第一个就遭了殃,官兵把整个东溪村都围了起来。
万般无奈之下,晁盖只得带着一帮兄弟逃往梁山。谁知道,刚到梁山脚下,就碰上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麻烦。
原来,梁山当时的寨主是王伦。这王伦是个独来独往的主儿,见晁盖带着这么多人来投奔,顿时起了疑心。他不但不肯收留晁盖等人,还暗中派人下了毒手。
幸好吴用早有防备,提前在山下埋伏了一批人马。一场恶战之后,王伦败下阵来,被迫交出了寨主之位。就这样,晁盖坐上了梁山第二任寨主的位置。
上山之后,晁盖立即着手整顿山寨。他把梁山分成了五个部分,设立了五个寨主,分别管理山寨的军事、后勤、情报等事务。这一手棋走得妙,不但让梁山的实力大增,还让那些想要投奔梁山的好汉们都有了安身之所。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宋江和戴宗在江州城里被捕了。这两人都是江湖上有名的好汉,宋江更是有"及时雨"的美名。晁盖当即决定,要去江州劫法场,救出这两位好汉。
这一仗打得漂亮,不但救出了宋江和戴宗,还让梁山的名声在江湖上越发响亮。只是晁盖没想到,这个决定却为他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因为从这时起,宋江就开始在梁山上逐渐树立起了自己的威信。
三、权力之争中的致命失误
宋江上得梁山,表面上对晁盖恭恭敬敬,一口一个"大哥"叫着,但暗地里却在不断拉拢山寨里的好汉。这一点从一件小事上就能看出端倪。
那年冬天,山寨里来了个外号叫"黑旋风"的好汉李逵。这李逵武艺高强,性格却直来直去。他上山不久,就向晁盖提出要下山接他老母亲上山享福。
晁盖当即拍板同意,还特意拨了一队人马护送。谁知宋江却在旁边说道:"李兄弟,你老母年事已高,山路崎岖,怕是受不了这奔波。"
李逵听了这话,倒也觉得有理,可晁盖已经发话,他也不好推辞。就这样,李逵带着人马下了山。谁知道半路上真出了事,他母亲被猛虎所伤,未能到达梁山。
这事传到山寨后,晁盖立即派人彻查。查来查去,却发现那支护送的人马竟然都是宋江的亲信。更蹊跷的是,那天晚上有人看见宋江在后山祭拜,嘴里还念叨着:"天可怜见..."
从这件事后,晁盖和宋江之间的明争暗斗就越发激烈了。有一次,山寨里要选派一个头领去打探消息,晁盖想派自己的亲信王英去,宋江却推荐了戴宗。
两人争执不下,最后只好让众头领投票决定。结果戴宗以三票之差胜出。这一下,晁盖的脸上挂不住了。他当场拍案而起,把桌上的茶碗摔得粉碎。
更让晁盖恼火的是,每次有新的好汉上山,宋江总是第一个去迎接。不管是什么出身的好汉,到了宋江面前,都被他那张巧嘴说得心服口服。渐渐地,山寨里投靠宋江的人越来越多。
有一次,晁盖在后山练武,无意中听到两个喽啰在议论:"宋江这人真是厉害,又会说话,又懂得笼络人心。要说梁山第一把交椅,非他莫属啊!"
晁盖一怒之下,当场就把这两个喽啰打发下山了。可是这种议论在山寨里却越传越广。就连晁盖的几个心腹,也开始在背后说宋江比晁盖更适合做梁山之主。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晁盖已经难以挽回了。他最后的机会是在一次军议上。当时正值朝廷大军围剿,宋江建议分兵两路迎敌。晁盖本想反对,但看到在座的头领都点头赞同,也就没有说什么。
这一仗打下来,宋江那一路大获全胜,而晁盖这边却损失惨重。从此以后,梁山上下都认定宋江更有带兵打仗的本事。晁盖虽然还坐在寨主的位置上,可实际上说话已经没有几个人听了。
就在这个时候,曾头市的消息传来了。这可是个立功的好机会,晁盖想都没想,就决定亲自带兵前去。他要用这一仗来证明自己的能力,重振在梁山的威望。
四、性格缺陷带来的恶果
说起晁盖的性格,梁山上下都知道他是个直来直去的爽快人。这种性格在做东溪村的富户时,倒也无妨。可自从坐上梁山寨主这把交椅,这性格却成了他的致命伤。
有一天,山寨里来了个叫时迁的贼人,这人有个绰号叫"鼓上蚤"。宋江见了此人就热情招待,称兄道弟。晁盖见状,当场就冷着脸说:"这种偷鸡摸狗之辈,也配上梁山?"
这话一出,在座的好汉都不作声。要知道,梁山上的好汉,哪个没有几分偷营劫寨的本事?晁盖这一句话,可是把大伙儿都得罪了个遍。
还有一次,武松上山来投,带来了一匹汗血宝马。这马通体雪白,四蹄如飞。宋江见了就说:"这马配我兄弟武松正合适。"晁盖却当场就说:"寨主骑什么马,哪轮得到你说话?"
这话说得虽然在理,可是太过直白,让武松很是难堪。从此以后,武松虽然表面上对晁盖恭敬,但私下里却和宋江走得更近了。
更让人不解的是,晁盖这个人从来不会掩饰自己的喜怒。宋江说话他就皱眉,戴宗献计他就摇头。这些细节,都被山寨里的人看在眼里。大伙儿私下里都说:"这个寨主太耿直了,在他手下做事,真是寸步难行。"
有一回,吴用给晁盖出了个主意,说是可以派人去城里散布谣言,说宋江要谋反作乱。这样一来,朝廷就会派兵围剿宋江,到时候宋江就得靠晁盖救命,自然就会对晁盖死心塌地。
晁盖听了这个计谋,当场就拍案而起:"我堂堂七尺男儿,岂能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这话说得是响亮,可是从此以后,就连吴用也不愿意再给他出主意了。
再说那次军议,众头领商量要不要接纳新上山的祝家庄一伙人。宋江说这伙人都是好汉,该收。晁盖却说:"我看这些人不过是些乡下泼皮,上山也是添乱。"
这话刚说完,就听见帐外有人摔门而去的声音。原来是祝家庄的祝彪在外头听见了。这事后来传遍了整个山寨,连小喽啰都在背后说晁盖不会做人。
最后一根稻草是在一次酒宴上。宋江故意灌醉了晁盖,晁盖喝得醉醺醺的,竟然当着众人的面说:"你们都是墙头草,见风使舵。今天我晁盖在这里,你们就拍我的马屁;明天换了别人坐这个位子,你们照样去拍他的马屁!"
这话一出,满座皆惊。从这天起,整个梁山上下对晁盖是既恨又怕。就连他的亲信也开始躲着他走。而宋江却趁机拉拢人心,暗中壮大自己的势力。
这时候,曾头市的战事已经迫在眉睫。晁盖一心想要证明自己,却不知道自己的性格缺陷已经为他挖好了陷阱。这一去曾头市,就再也回不来了。
五、曾头市之战的背后真相
话说那日军议,众头领正商议如何攻打曾头市。吴用拿出地图,指着曾头市的位置说:"这曾头市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地势险要。守将史文恭更是箭术超群,正面强攻怕是不妥。"
谁知晁盖一拍桌案,当场就说:"什么地势险要,不过是个小小的城池罢了。我带一千精兵,三天之内必定拿下!"
宋江在旁边说:"大哥不可轻敌,不如我们先派人去打探虚实。"这话本是好意,可在晁盖听来,却像是在质疑他的能力。
当下,晁盖也不等其他头领发表意见,就点了一千精兵,准备次日出发。临行前,有人看见吴用去找晁盖,想要劝阻。可晁盖连门都没让吴用进,只说了句:"你们都等着看好戏吧!"
第二天一早,晁盖就带兵出发了。说来也怪,一路上竟然没遇到什么阻碍,直接就来到了曾头市城下。晁盖见状,更加得意,当即就下令强攻。
可谁知这正中了史文恭的圈套。原来史文恭早就得到消息,故意放晁盖的兵马进入埋伏圈。等晁盖的人马刚冲到城下,四面八方突然杀出无数兵马。
更要命的是,史文恭在城楼上架起了神臂弓。这神臂弓是史文恭的成名兵器,箭无虚发。只见他搭弓射箭,一箭就正中晁盖的左眼。
晁盖从马上栽倒下来,众兵丁慌忙将他抬回。等回到梁山,大夫检查伤势,才发现那箭上竟然淬了剧毒。就这样,堂堂托塔天王晁盖,竟然死在了一支毒箭之下。
有趣的是,事后有人说,那天史文恭在城楼上并不是一个人。在他身边,还站着一个穿着青衣的文士。那文士的装扮,和吴用平日里穿的衣服一模一样。
更蹊跷的是,晁盖临死前想要立下遗嘱,说出下一任寨主的人选。可是话还没说完,就见宋江带着几个亲信闯了进来。等宋江他们出去的时候,晁盖已经断气了。
后来有人私下议论,说晁盖的这一箭,背后另有隐情。说是有人事先告诉了史文恭,晁盖一定会亲自来攻城,还把晁盖的坐骑特征和穿着都说得一清二楚。这才让史文恭一箭就射中了晁盖的要害。
这些传言真真假假,如今已经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是确定的:晁盖死后第三天,宋江就顺理成章地坐上了梁山寨主的位置。而那些曾经跟随晁盖的亲信,也都纷纷投到了宋江的门下。
从此以后,但凡有人提起晁盖之死,宋江总是叹息着说:"可惜我大哥太过刚直,这才落得如此下场。"这话说得情真意切,让人听了都不禁掉下泪来。可是细想想,这话里的意思,却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