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全面了解乙肝之八:乙肝的传播途径

我是小医生 2023-02-15 07:28:58
带你全面了解乙肝之八:乙肝的传播途径

截止2022年7月,中国约有8600万人携带乙肝病毒。科学地认识和确定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自身健康状况、传染源作用和造成乙肝传播的可能性,是正确对待和处理相关问题的前提。

乙肝携带者的传染性强弱和血液里的完整成熟的病毒含量成正比。乙肝携带者体内病毒最少的为0(这是因为仪器的精度已经无法检查出血液里的HBV DNA),多的甚至可达到10的13次方。成熟的完整的乙肝病毒在血液里大约占到1/10000。所以每个乙肝携带者体内的病毒浓度也大不一样,传染性也就大不一样了。值得注意的是:表面抗体阳性的人不代表没有传染性,无症状的乙肝携带者也不代表传染性弱。乙肝的传播途径有很多,包括血液传播,医源性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日常接触传播。

输血、血浆和各种血制品,包括丙种球蛋白等,均可传播乙型肝炎。血液传播是乙肝的传播最主要的一种途径,理论上只需0.001毫升血液就可以传染上乙肝病毒。因此对血制品应用的原始血液材料和献血员均应用敏感的方法进行筛选,以防止血液和血制品的传播。

医源性传播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在乙型肝炎的流行中,大量存在的是微量注射或接种引起的感染。通过注射、手术、采血、拔牙、内镜检查、针刺、纹身、甚至工作人员的手而传播乙型肝炎。国内外因针灸或针刺传播乙肝的实例也不少见。医务人员在乙肝的传播中亦不应忽视,医务人员不仅有受到HBV感染的一面,也有传播HBV作用的一面,但只要严格实行预防措施,也是可以避免的。

母婴传播。包括孕妇带毒者可通过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乙肝母亲通过哺乳对胎儿的感染。

婴幼儿时期的传播由于婴幼儿的免疫系统没有完全形成,一旦感染乙肝就无法清除,几乎必然慢性化,一个月大的婴儿感染乙肝病毒后,80%以上都会转为慢性携带。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亲宫内传染的可能性<5%。现阶段我国的婴儿的预防措施得当。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已被大量流行及血清学调查所证实,其传播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乙型肝炎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家庭或集体单位成员中有聚集现象。含HBV的血液、唾液、乳汁、精液等,可能通过口腔、食道粘膜破损处等途径侵入而感染。另外由于HBV的排出对外界环境形成广泛而严重的污染,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可因接触外界环境中的HBV而经皮肤或经口感染,被含HBV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的食物,饮水或生活用具等媒介物,通过间接的方式亦可经口摄入,经口腔和食道粘膜破损处感染。

近十多年来,国外许多学者相继开展了异性间的性接触引起乙肝病毒传播的研究,结果表明,异性间的性接触是感染乙肝病毒的主要方式。过去曾经报道的不明来源的成人乙肝病毒中,估计大部分是由于异性接触引起的。国内虽然尚缺乏类似调查研究资料,但丈夫或妻子患乙肝后分别传播给对方的比例占15%左右。

吸血昆虫(如臭虫,蚊子和虱子等)传播已受到注意。经实验研究证明HBV在这些昆虫体内不会增殖,只是具有机械性携带作用,但其携带的病毒的量有限,传播的病毒的量很少,一般可以忽略。

(明日更新:带你全面了解乙肝之九:乙肝是如何转变为肝硬化的)

(写文章不易,如果喜欢,请关注+点赞+评论,谢谢支持;如果不喜欢,请关注+评论,慢慢改进。尽量每日更新一篇,在此给各位叩首拜谢!您的态度就是我的动力!)
0 阅读:690
我是小医生

我是小医生

各种医疗健康知识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