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后强
自然美才是真美。杨洪斌是自然美,大自然的美,因为他完全融入了大自然,融入了石斛花。他的语言、行动、大脑、血液、骨髓、肌肉……都有石斛元素,充满石斛的味道和花香。杨洪斌是彻彻底底的石斛迷,纯纯粹粹的石斛痴,干干净净的石斛人。在他的精神世界,除了石斛,一无所有。
我认识洪斌很多年了。他是云南名人,也是四川大咖。随便百度一下,可见他太多的头衔和传奇。比如说,他是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太空石斛育种先行者,干邦亚庄园品牌创始人,还是全国绿化劳模,获得中国林业突出贡献奖,收集了全球20多个国家的石斛种质资源,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国家石斛种质资源库。
2023年底,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了洪斌的学术专著《全球石斛种质资源(上)中华篇》。最近,他专门送了我两本,叫我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我和夫人汤老师不敢怠慢,挑灯夜读,全书共8篇,258页,46万字,900多幅彩照,读得心花怒放,满面花香,夜不能寐。我们得出一个肯定性的共同结论——杨洪斌是“石斛花痴”!他太爱石斛,太喜欢石斛花了。“石斛花痴”,是我们结合了植物名称和情感行为的表达,表示他对石斛十分迷恋,特别痴迷,特别喜爱。
石斛(Dendrobium)是兰科石斛属植物的总称,种类繁多,俗称救命仙草、不死草、还魂草、吊兰、林兰、禁生、黄草,被誉为“九大仙草之首”,被广泛用作观赏植物和传统草药。石斛花被誉为父亲节之花。在中国文化中,石斛经常出现,在《山海经》有记载,尤其是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它是高洁纯美和坚韧不拔的象征。
每次见到洪斌,唯一话题就是石斛。见面就谈石斛种源,展示的都是石斛花卉。他说,动物界的国宝有大熊猫,植物界的国宝应该是石斛。我两次去云南瑞丽干邦亚,那里是洪斌心仪之地,情感之地,牵挂之地,更是他再次创业的地方,种植石斛的庄园。他把自己经营红木家具的多年积累,全部用于购买和种植石斛。近年经费紧张,他还把办公楼和私人住房抵押贷款,或出租给朋友筹集资金。不把石斛干成世界第一,他决不罢休。在工地上,你很难认出哪个是老板,哪个是工人,因为洪斌与工人融为一体,穿的一样,做的一样,吃的一样,住的一样,认出杨洪斌需要修炼火眼金睛,用法眼锐眼才能识别真人。我多次去成都青白江国际石斛研发中心,那里是洪斌的大本营,也是他的“根据地”。现代化的实验室,人性化的展示厅,科普化的文化墙,让您沉浸式体验全球石斛盛景。这里是石斛太空育种的世界发源地,也是国际石斛研究的全球高地。全球大约有1500多种石斛,青白江这里有1097种,占73%。数据说话,不服不行。石斛带动的是美丽经济、健康经济、绿色经济的发展。我们看到,农业领域和乡村振兴的新质生产力,正在太空石斛里绽放!
这本《全球石斛种质资源(上)中华篇》,是厚厚的大书,内容包括石斛渊源、演化、应用、文化、研发、鉴赏、布局、求索等8篇,每页都有精美石斛花照,印刷成本高,整体分量重,过秤2.6公斤,写出来真不容易。他说,写了3年多,如果加上资料收集整理,至少也是10年以上。十年磨一剑,也是规律。可见,洪斌是下了硬功夫、真功夫和苦功夫的。中国的多位院士,比如李文华、尹伟伦、戚发轫等大专家,对洪斌的精神都给予高度评价。戚发轫院士在《序》中说,这是石斛种源研究的顶级之作,填补了国内石斛种源的空白,既是科普读物,也是现成的配套教材。我认真读了多遍,每次都有新感悟、新认识、新提升,石斛真是个大世界,好东西。这本书,值得细读、深读、常读、慢读、研读。
我们把杨洪斌称为“石斛花痴”,不一定准确,但一定有根据。他1973年生,白族,老家云南大理。白族,是苍山之下,洱海之畔的少数民族。白族是一个爱花的民族,俗话说“大理三千户,户户养花草”。大理的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如春,土质肥美,适宜花木生长。洪斌从小爱花,长大后种花、养花、惜花、护花,庄园里百花齐放,但他心不花,一心专注石斛花。在这本厚书中,开篇就是《石斛花开》,落款是2022年8月1日写于成都青白江。结尾是他在干邦亚种源库的两篇游记,一篇是《南边有石斛满山》,另外一篇是《石斛花开世界桃源》,都是写石斛,歌颂石斛花,逻辑清晰,文字优美,一气呵成,情真意切,令人感动。
杨洪斌已经成为地地道道的成都人,青白江是他的第二故乡,他创作了多首关于成都和青白江的诗歌。特别是《我在青白江等你》,表达了他对成都的热爱之情,歌曲受到社会一致好评。他说他来青白江已经有多年了,已经深深爱上了这里的土地和人民。这里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营商环境一流,对人才格外关心和重视,可以说是人才“诗意栖居”之地。他的研发基地在凤凰湖,每天清晨,听着鸟鸣虫唱,嗅着石斛芬芳,心情十分惬意。他创作这首歌曲的目的,就是希望青白江能引进更多人才,把这里建设得更加美好,为中国式现代化做出贡献。
《全球石斛种质资源(上)中华篇》是上篇,我们期待下篇尽快出版,更加精彩!
(作者系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