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玉蟾街道龙桥社区,此前存在的公共空间不足、居民归属感和认同感较弱、自治力量匮乏等社区治理难题,正逐步得到妥善解决。如今,该社区已成为人文生态型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的样板。
龙桥社区地处泸县县城城北2公里处,作为典型的城乡结合型社区,面临着诸多治理难题。然而,社区两委并没有因此气馁。目前,龙桥社区两委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模式,以空间营造为切入点,聚焦空间友好、设施友好、制度友好、服务友好四个维度,注入“三大力量”,实现了社区“物理环境”“人文环境”和“资源环境”的不断蜕变,为全龄友好的人文生态型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问题导向,以内需力量驱动社区营造
针对公共空间不足、居民归属感和认同感较低等具体问题和困境,社区两委围绕儿童群体成长、老年群体文娱生活等多元需求,让居民全程参与各类物理场景的设计和打造,共建“党群友好空间、儿童友好空间、红白友好空间、彩绘友好空间、全龄友好空间”全龄乐享空间。以社区五大友好空间为服务载体,开展适合青少年群体和老年群体参与的“童聚龙桥·美育非遗”“印象龙桥·一社一景”“乐聚龙桥·老幼共融”等主题活动,增强了青少年文化自信、社会实践,也满足了老年人日常娱乐、休闲等需求。
截至目前,社区已累计举办全龄友好主体活动10多场,服务居民3000余人次。实现社区闲置公共空间的合理利用,同时反哺社区生活环境的改善,成为居民持续参与维护的内驱力,形成社区公共空间可持续利用的良性循环,让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参与感得到进一步调动和提升,渐进式地培育社区公共意识,发挥居民的主人翁精神,实现以需求力量驱动更多力量参与社区营造。
社区“规划师”座谈空间打造事宜
活动为媒,以文化力量凝聚社区共识
龙桥社区依托在服务活动中融入“全龄友好”的概念,用友好空间承载友好活动,通过开展“六一”亲子趣味运动会、中秋主题活动和重阳节文艺汇演活动、腊八节便民服务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同时组织辖区爱心商企、社区志愿者走访慰问困难老人、留守儿童52人,开展周末课堂学习非遗技艺课5节,将文化建设与社区治理紧密联系在一起,让不同群体纷纷在社区找到了归属感,推动龙桥全龄友好文化社区建设在空间友好、设施友好、制度友好、服务友好多维度呈现,在潜移默化中促进社区融合,擦亮幸福人文龙桥底色。
“童聚龙桥·美育非遗”青少年实践教育活动合影
党建引领,以红色力量引领多元参与
龙桥社区党总支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组织协调作用,持续开展“党群议事会”,畅通居民意见和需求表达渠道,积极链接各类社会资源,吸纳社区能人,组建由社区党总支书记刘本建牵头指导,社区能人刘劲松、邹艳设计规划,桃树下社工实时跟进的“社区规划师”团队,通过座谈及现场走访共计10场活动,结合社区实际打造出童聚龙桥、文明龙桥、印象龙桥、乐聚龙桥、幸福龙桥五大全龄友好场景,依托社区全龄友好空间联动支部党员、社区志愿者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发挥党群阵地的牵引作用,建立社区志愿者管理制度1个,社区公共空间维护制度1个,社区友好空间使用制度5个,完善长期可持续性治理机制,实现“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有机融合。
党群同心共筑社区“友好空间”商议会
龙桥社区在建设人文生态型项目实施过程中,聚焦社区居民需求,以全龄友好空间打造为切入点,坚持“居民+公共事务+全过程参与”理念,以社区“两委”为核心,强化“服务+阵地”的形式,积极调动党员、社区社会组织、社区达人等主体参与。
同时联动专业力量加入,吸收新理念、新知识,提供科学规划指导服务,打造出五大集美学价值、生活价值、教育价值为一体的童聚龙桥、文明龙桥、印象龙桥、乐聚龙桥、幸福龙桥全龄友好空间,依托社区友好空间开展多样化活动20多场次,引导居民参与民主协商、关注儿童成长、参与为老服务、培养邻里情谊等人文建设,直接或间接服务6千余人次,形成互助、有爱共识,让龙桥社区五大“全龄友好”空间服务成为社区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极大地提升了社区品质,推动形成“共建共商共融共享”的人文龙桥社会治理格局。
开展“幸福龙桥”助老志愿服务活动
龙桥社区的建设成果得到了广大居民的认可和赞誉。五大全龄友好空间的打造,不仅美化了社区环境,还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依托这些友好空间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更是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和人文建设,形成了互助友爱的社区氛围。
龙桥社区的成功实践为其他城乡结合型社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未来,龙桥社区将继续深化人文生态型社区建设,推动形成更加和谐、宜居的社区环境,为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