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妈谈育儿
有人说,一个幸福家庭都是相似的
那,幸福家庭的秘诀又是什么呢
我想,一个家庭幸福的秘诀应该就是不消耗能量吧
包括:大事商量,小事原谅,不争对错,不翻旧账
01
大事商量
有一家四口,他们打算坐飞机去很远的地方旅游
正在办理登机手续时,发现小儿子的证件过期
看着家人已经登机了,妈妈只好带着儿子转头回家
可又因为行李托运都是以妈妈名字登记的,在登记人没有上飞机的情况下,一大家的行李就被全部退回
明明是精心准备了一场旅游,却还是因为在证件上的粗心而发生变故
旅行却没有行李,这就相当于出门玩就只带一部手机、一张身份证
这样的事情,换做很多人,可能都会大发雷霆、甚至抱怨不休吧
可事件中的爸爸并没有什么情绪,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简单地打个电话让人回来取行李,然后拉着大儿子回到座位
就连飞机起飞后也丝毫没有受影响,仿佛证件过期、和行李等事件都不曾发生
再看看旁边的大儿子,也就是上小学四、五年级的样子,一看就跟爸爸一样沉着稳定
他一边跟爸爸计划着下飞机要买的日用品,另一边还开心地聊着要给妈妈和弟弟带什么礼物
那聊了一路、什么事情都一起商量的家庭气氛,让我看到了一个家庭该有的幸福模样
还有一家人,他们约好了周末去爬山
同样是一家人出去玩,另外一家人的旅行体验就没有那么愉快了
这是奶奶、爸爸妈妈、姐姐、还有襁褓妹妹的爬山之旅
当时,一家人是来开开心心地出门,一路上也聊了很多沿途美景
可当怀里的妹妹哭闹起来,大家才发现出门前装好水的奶瓶忘记带了
爸爸对妈妈嘀咕说:“孩子要喝奶粉,怎么连这点基础事都能忘记”
妈妈背着脸生气地回应:“出门前就装好放在桌子上,我还说了,让咱妈别忘记”
奶奶也一脸无辜,转头问大孙女:“出门时我还特意喊了你,叫你把妹妹的奶瓶带上,怎么给忘记了”
一时间,姐姐成为众矢之的,她眼含泪花,低头不语
我想,那次爬山之旅对于姐姐来说一定会留下比较深刻的阴影吧
同样是旅游,可不同态度却完完全全地体现了一个家的幸福指数
而幸福家庭的秘诀呢,也应该是遇到事情共同商量,不推卸责任、也不追究责任,大家一起去面对所有的好、和所有的不好
一个家、一条心,这才是一个家庭最该有的模样
02
小事原谅
和朋友在外面吃饭时遇到这样一幕
一位妈妈带着女儿正在吃拉面,开始的画面看起来还蛮温馨的
后来,大概是天气太热的原因吧,女孩在一旁吵着闹着要喝果汁
而果汁到手后,女孩还非要讲究什么仪式感
果汁倒进杯子里还不行,非要拿根吸管放进杯子里喝
正当大家享受寂静午后的时候,巨大的“哐当”一声响唤醒了困倦
原来,是那个女孩喝果汁的时候不用手扶着,嘴巴叼着吸管来回晃动时不小心碰掉了杯子
妈妈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指着女孩大骂:“你怎么这么讨厌,以后再也不带你出来玩了”
听着妈妈的批评,女孩立刻低下头看不清表情
不用想都知道,女孩当时一定难过、也羞愧极了
不小心打碎东西,相信很多朋友的童年都有经历过,包括我也是一样
那时候,自己还是一个留守儿童,被爸爸寄养在大伯家里
也因寄人篱下的感觉,每天都要表现得特别勤快,避免给人带去好吃懒做的厌烦
可一次打扫卫生时不小心把暖水壶碰倒,当时整个水壶都碎裂了,满地的碎渣和水渍让我瞬间慌了
大伯母发现水壶碎了后,虽然没有当场批评我,可不言不语的唉声叹气才是最诛心的
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做什么事情都唯唯诺诺,生怕一不小心就把家里的某件东西再弄坏了
朋友呢,也是一样
听她说,小时候不小心打碎一个碗,就被老妈凶神恶煞地大骂一顿
不是说“败家子”,就是骂你“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直到现在,朋友都不能理解:
“明明是一只小小的碗,不知道还以为你打碎了一件古董文物,难道自己还不如一件打碎的东西吗”
为什么孩子打碎东西后父母总是喜欢暴怒,之前我也不是很理解
可自从为人母之后才逐渐领悟到,其实对孩子的爆发,并不是因为一次“不小心”就发飙
它可能是明明告诉孩子不能碰,而孩子非要故意碰的权威挑战
也可能是当时承受了很多琐事,打碎东西就成为情绪上的宣泄口
可不管因为什么原因的暴怒,我们都要意识到: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正是因为经历过打碎东西的尴尬、和羞愧,在后来教育上我会特别注重心理疏导
比如,吃饭的时候女儿不小心打碎一只碗,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询问:“有没有伤到,别乱动,小心被扎伤”
之后,当着女儿面演示如何正确处理碎渣后,我又告诉她“吃饭的时候一定要用左手扶着碗,这样就不会摔碎碗了”
从那以后,女儿左手扶碗、右手捏筷子的习惯一直保持至今,吃饭时再也没有出现过摔碎碗的情况
都说孩子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态度比犯错本身更让孩子害怕
要知道,你的每一次凶神恶煞都让孩子觉得他们是“不可原谅”的
所以,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特别是对孩子“小事原谅”上的松弛感,是培养性格健全的必要条件
每个人、包括孩子在内,大家都会遇到很多大大小小的错误,只有学会从小事上原谅,教会孩子更多纠正、或预防方法,他们才会具备迎风向阳的勇气与智慧
03
不争对错
对孩子的成长与教育,很多家长都是“爱之深、责之切”
他们认为,因为爱,所以不希望孩子走自己曾经走过的路,也会对孩子有更多、更高的要求
以过往的经验养娃,这无可厚非
可时代在变,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也应该临场应变
就拿和孩子争对错来说
以前时代的孩子就像是井底之蛙,很多孩子都因为家庭条件不好,而没有读多少书
从小就跟着父母一起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的所见所闻,也几乎都是来自父母和长辈的描述
当时又因为家庭条件,每个家里有4、5个小孩,在教育方面还经常出现旁敲侧击、杀鸡儆猴等影响
村里徐奶奶有四个孩子,两个闺女、和两个儿子
都说儿女双全是世间最完美的家庭组合,更何况又是双儿双女
可徐奶奶的晚年并不好过,她的两个女儿直接与其断绝关系,两个儿子也常年在外工作很少回家
看到别人儿孙满堂、其乐融融的大家庭气氛,徐奶奶羡慕过、也抱怨过,可更多的是悔恨当初
原来,徐奶奶年轻的时候性子比较急,两个儿子又特别不听话
每次儿子不听话时就拿大女儿、和小女儿“开刀”
特别是犯下大错误的时候,徐奶奶直接把大女儿、二女儿狠狠地揍一顿,然后又对着两个小儿子说:
“看到没,你姐的教训就是你们犯错的后果”
以姐姐作为警示、吓唬,看起来好像有一定的争论效果,可这样的家庭环境真的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吗
并不会,在强势争对错的结果下,不过是一次又一次地敲打孩子
徐奶奶的两个女儿就是如此,因为总是被当成教育靶子,无数次被打骂伤害过后,她们对自己的母亲有着满眼怨恨,乃至结婚之后都不愿意再回家了
其实,家庭的幸福秘诀就是在于有一个被爱的安全感,让孩子觉得他们是受人重视时,内心是踏实、性格也是健全的
所以,陪孩子成长就是一条相互影响的过程,你想让孩子听话懂事,光是靠棒打教育、讲道理是行不通的
特别是如今独生子女的家庭,他们唯我独尊惯了
在相对于姣好的生活环境下,体验多了、也有着更多的想法
而在孩子想法多、自我发展阶段,你跟他们争对错,无非是飞蛾扑火,最后的结果也很容易两败俱伤
这个时候想要回归理智,首先就要拒绝“争对错”、学会倾听
孩子不是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嘛,那就让孩子尽情表演
我们就像是一个观众,在台下认真欣赏孩子的表演即可
期间可以鼓掌活跃气氛,但不要品头论足地中断表演,这是尊重
不管什么缺点、什么建议,等到孩子完成一件事情后再去交流提意见
在这种像是聊天一样的相处气氛下,所言所语自然也是很容易让人接纳的
04
不翻旧账
都说,糟糕的家庭状况就是总在小事上不断消耗孩子
有一个男孩,曾经在网上发帖求助:
我妈妈总是喜欢对我翻旧账,小时候从家里拿一块钱去买糖,被妈妈抓到后就骂我是小偷,她把我狠狠地教训一顿,我也引以为戒后,本以为这件事也就过去了,没想到被贴上标签的翻旧账一直就过不去
有好几次,弟弟把妈妈的东西偷偷拿去玩,妈妈发现东西不见后,目光就会立即投向我,然后又开口骂骂咧咧地问:“一天到晚就知道偷东西,你给放哪里了,赶紧交出来”
面对母亲的冤枉,男孩回答说:“没有拿”
可母亲说什么也不信,还拿以前偷拿一元钱买糖来定罪
这件事过后,也成为男孩心中永远的痛,难道就因为一次犯错就要承受永远抹不掉的标签伤害吗
其实,母亲的本意就是希望孩子不要在同一件事上犯错,可给孩子传递的能量是相对于比较负面的
就拿“东西不见了”这件事来说,抛开丢东西这件事不谈,贸然给孩子定罪“小偷”真的好吗
我认识一位特别不容易的奶奶,儿子去世后,儿媳紧接着卷款逃跑
从此,不足一岁的小孙儿便成为奶奶肩上的担子
没爹也没娘的童年,奶奶带大的孙子,就像是回到了我们以前过的苦日子
平时捡别人穿剩下的衣服,大冬天穿着开胶的帆布鞋,大夏天也光着脚在地上行走
大概是男孩从小都过着井底之蛙的生活吧,每次跟着奶奶出门都有左摸右看的习惯
有一次,男孩前脚刚走就被主人家追出来,表示自家孩子的儿童手表丢了
那明显是男孩拿了手表的神情,让奶奶当时羞愧难当,想也没想地对孩子说:“赶紧交出来,我让你当小偷”
男孩呢,也是倔强的很,被打过程一声不吭
后来,直到对方小孩在楼上喊“找到了,在沙发底下找到”时,奶奶才收手不打
虽然这件事情也随着手表找到过去了,可男孩上初中后却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偷”
上学时故意逃课到校外小卖部偷东西,被老板当场抓住面临处罚时,男孩抱头痛哭:“你们都说我是小偷,那我就成为小偷给你们看”
家庭是影响孩子成为什么样人的方向指针,最好的家庭教育也是不要拿孩子的过去翻旧账,也不要因为某一次的错误而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每一份优秀,都是在过程中逐渐积累的,每一个孩子,也是从小的错误中慢慢成长起来
我们不要害怕孩子犯错,更不要觉得犯了错就不能成为优秀孩子,学会把眼界提升、多看看孩子的明天和未来
当你试着跟孩子大事商量、小事原谅、不争对错、不翻旧账之后,你会发现一个优秀孩子都是站在父母的舌尖上跳舞
你多夸夸孩子的优点,他们会上进努力,你多鼓励孩子的进步,他们也会灵魂充盈、不惧困难…
那么,关于一个家庭幸福的秘诀是怎么样子,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