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的智能驾驶,这回是真“翻车”了,三条鲜活的生命没了,这锅,难道真该AI来背?
这事儿发生在2025年3月底,安徽德上高速上,三个小姐姐,估计是考编压力太大,想开着新买的小米SU7放松一下,谁知道,乐极生悲,撞上了施工路段,车直接烧成了一堆废铁。
你说这智能驾驶,关键时刻咋就掉链子了呢?
这事儿一出,网上立马炸开了锅,各种质疑、声讨,矛头直指“自动驾驶”。
其实吧,这也不是头一回了。
之前广东那边,也有一辆特斯拉,开着自动驾驶,直接怼上了一辆停在路上的事故车,虽然没出人命,但也够吓人的。
说实话,现在这“自动驾驶”,听着挺唬人,其实离真正的“无人驾驶”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它充其量就是个“辅助驾驶”,帮你减轻点负担,但你得时刻盯着,不能撒手不管。
就跟学车的时候,教练在旁边盯着一样,他只是辅助,方向盘还得你自己握紧了。
有人就说了,这事儿怪不到AI头上,施工路段都有指示牌,自己开车小心点,也能避开。
这话也有道理,怕就怕你开了AI,就开始刷手机、看剧,压根不看路了。
那出了事,可不就得“背锅”了吗?
这事儿闹大了,各路专家也坐不住了。
4月中旬,一堆汽车工程师、技术大咖开了个研讨会,讨论啥?
智能驾驶技术标准、测试验证、安全监管呗。
说白了,就是想给这玩意儿立个规矩,不能让它野蛮生长,不然迟早得出大事。
你还别说,小米这次反应也挺快,立马对SU7的智能驾驶系统进行了全面自查和优化升级,重点改进对施工路段、障碍物识别的准确性和响应速度,还加强了对驾驶员的风险提示和干预功能。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但是,光靠车企自己努力还不够,还得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
你想啊,现在考驾照,教的都是怎么开车,没几个教你怎么用智能驾驶的。
这玩意儿,用好了是神器,用不好就是凶器。
所以,各地交通管理部门和驾校也开始行动了,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重点普及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功能和局限性,强调驾驶员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保持高度警惕,掌握必要的应急处置技能。
话说回来,出了这么几档子事,大家对智能驾驶的信任度也大打折扣。
一家媒体做了个调查,结果显示,很多人表示在使用辅助驾驶时会更加谨慎,不会完全依赖系统。
这也很正常,毕竟小命只有一条,谁也不敢拿来开玩笑。
说起这事,就不得不提安徽高速了。
小米SU7事故发生后,他们连夜在多个服务区、施工路段、弯道附近增设警示标语,提醒驾驶员在复杂路况下关闭辅助驾驶,亲自操作车辆。
这效率,杠杠的!
有人说,这是“神级响应”,是“服务型政府”的典范。
我觉得,这话没毛病。
毕竟,出了事之后,能第一时间想到亡羊补牢,这态度就值得点赞。
当然,也有人觉得,光靠警示标语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从根本上提高智能驾驶技术的安全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安全保障体系。
这话也没错,毕竟安全这事儿,不能只靠“亡羊补牢”,得未雨绸缪才行。
你想啊,现在这智能驾驶技术,发展得太快了,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意思。
很多标准、法规都跟不上,这就容易出问题。
所以,政府、企业、社会都得重视起来,共同构建一个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才能让智能驾驶真正为我们所用,而不是成为潜在的威胁。
总而言之,智能驾驶这玩意儿,是好东西,但用不好也容易出事。
所以,开车的时候,咱们还是得小心点,多长个心眼,别把小命完全交给AI。
出了事之后,有人说要怪技术,有人说要怪司机,我觉得这都不全面。
这事儿,得大家一起努力,政府要加强监管,企业要提升技术,司机要提高警惕,这样才能真正避免悲剧重演。
愿逝者安息,生者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