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历史时期的生活剪影,知青衣食住行是怎样的?

怜珊来看过去 2025-02-20 04:18:13

1

关于衣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一个“票证”时代,穿衣买布要用布票。按户口每人每年1丈6尺,只够做一套外衣。下乡后城里没有了户口,只好依靠父母兄弟姐妹赞助,有一身较好的“出客”衣裳已是很不错的了。

到农场后,没有派发工作服这样的说法。于是,劳动的衣服当然得挑最破烂的那一两套,当时我们称之为“战袍”。那“战袍”,女知青可能会时不时洗洗,但男知青则往往任其风吹雨打,直到沾满汗水泥浆,脏得臭得实在连自己也不能忍受了,才把它往水里泡。

最初下乡时的衣服大多是布料,出工干活坏起来很快。大部分衣服都是补丁套补丁,破破烂烂还在穿。寒冬腊月,烂棉袄纽扣都掉了,腰间草绳一系照样穿。

70年代初,的确良兴起,衣服的寿命大大延长,但总体上不够穿是普遍现象。下乡时凭票每人可以买一定量的回纺布(或曰粗布),缝制的衣服谈不上什么美感,只有保暖和遮体的作用。但在那个年代,衣服越破越革命,知青不分男女都乐此不疲。

至于鞋子,当然是经久耐穿的“解放鞋”,不仅男知青爱穿,就连个别女知青也爱穿,泥里水里都靠它去闯。

2

关于食

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农忙时既要与农民一起起早摸黑地干活,回来还要自己烧饭。因时间关系,做了饭来不及烧菜,就着酱油、萝卜干对付是常有的事,营养根本谈不上,实际上过得比农民还辛苦。

兵团和农场知青基本上过的是集体生活,吃食堂。田间劳动回来,拿着饭盆到食堂就能吃上有荤有素的热饭热菜,尽管味道不敢恭维。

3

关于住

一般五六人一间,比较拥挤,各个连队的居住环境都差不多。无论是集体宿舍还是单间,都没有厨房、厕所、洗澡间。煮饭、上厕所、洗澡都只能另想办法。

宿舍附近有小便处,天晴时一般都会到小便处小便,但天雨或夜间,男知青往往就不自觉不文明了,在门外附近即解决,因此,男知青宿舍四周时有不良气味飘荡。

至于大便,那就很不方便了,因为厕所在离宿舍较远的地方,苍蝇飞舞,蛆虫蠕动,气味难闻。有的知青就经常利用劳动之时在工地上解决,便后用土掩盖,既干净又可肥田,一举两得。

说到洗澡,则需到数百米之外的知青冲凉房。开始时没有热水供应,那冲凉房原为竹木茅草结构,仅可遮遮风雨。茅草日久脱落稀薄,总有些有不良少年偷窥。

同班男女生都在一个队,初始感觉像在学校时的下乡劳动。同一连队的还有来自其他地方的知青,加上本地农民,在普通话尚未普及的年代,南腔北调杂陈,倒也有趣热闹!

农场最初没有电,和插队一样都点煤油灯,大约在1971年前后,各连队统一装了电灯,一天农活下来,吃完晚饭,连队里二十岁上下的年轻男女,在各宿舍窜来窜去,吹牛聊天,打牌娱乐,谈情说爱,倒也不寂寞。但年复一年,年龄渐长,对人生以及未来充满了迷茫!

4

关于行

在农场,出行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汽车当然有,都是解放牌货车,只用于生产运输,最多有时可以坐坐顺风车。也有两三辆吉普车,农场首长工作用,除非急病要送场部医院,一般人坐不了。

在当时,自行车不仅是奢侈品,需两百元左右一辆,而且还要凭票购买,老工人好不容易才买到一辆,视之如宝,而知青很很难拥有一辆。知青外出,如到别的队访友,当然只有步行走路了,即使有时晚上到10公里远的场部看电影,也是集体步行去步行回,虽有点浪漫,但辛苦至极,毕竟白天工作了一天,精力再旺盛也会觉得累。

5

关于用

计划经济时代,职工工资先是“供给制”,后为“工资分”。知青刚到农场时,工资是20多块,而那时老工人的工资,一般也是34元或37元7角,但这已够知青们羡慕的了。

那么,哪些是每月必需的开支?不算衣服、鞋袜、毛巾、牙刷等“耐用品”,每天要消耗一点的牙膏,肥皂总得买(牙膏还得凭牙膏票才能买到);那时传递信息主要靠书信,那么信封、信纸、邮票总得买;晚上须照明,煤油、电池总得买。女知青,不可能不买一点女性用品。

男人苦闷无聊或劳累,很容易学会抽烟,我们之中,也出现了大烟鬼。那时的中档烟叫“丰收”,2角8分一包,但一天一包肯定难以维持,不时要抽9分钱一包的“电车”或“经济”。到后来,干脆“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买3元钱一斤的烟丝,以小铁烟盒装着,或用烟纸卷着抽,或用水烟筒来抽,其抽烟的姿态神情技巧已与老工人无异了。这样,抽烟的知青又多了一笔开支。

如果仅仅是上述开列的项目,还可以对付得过去,最要命的,当数那探亲假!探亲假是知青们求之不得的假期,但又是开销最大的时刻。家境好一点的,只须顾及回去那一程,家境差的,还须考虑返场的费用。

路费虽有报销,但其他的用度不少,尤其是一两年才回趟家,总得给家里人带一点特产。回农场时,你总该慰劳慰劳那些在农场吃苦的,平时帮助过你的知青兄弟姐妹,总得孝敬一下平时关心过你的老工人吧。

在那艰苦的年代里,那二三十元的工资,居然可以生活下去,现在回忆起来,还觉得不可思议。如果说我们仍能保持有一点节俭的品格,那肯定是和农场的日子分不开,经历过艰辛,才知道幸福来之不易。

无所谓好坏,都是非常时代的特殊经历。五十多年后回首往事,青春无悔者有之,怨天尤人者有之,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岂可强求一致。

0 阅读:4
怜珊来看过去

怜珊来看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