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的遗存能够得到确认,其实全靠商朝这个敌人的“证词”。
事实上,被认为是夏文化遗存的二里头遗址,至今也没有出土任何跟“夏”有关的自证材料,我们只能根据地层关系,判断出二里头文化晚于河南龙山文化同时又早于二里岗商文化,是一处公元前18世纪至前15世纪的大型都邑。
但商文化就不同,由于殷墟出土了甲骨文,所以我们得知了这里是商朝晚期都城,又根据考古学文化前后的延续性,找到了商朝早期文化二里岗文化,以及与夏朝同时的先商时期文化—下七垣文化。
所谓先商,指的是商汤灭夏以前商部落创造的考古学文化。这种不同文化遗址的分布,与史书记载的夏商两朝的疆域基本吻合。
比如,《战国策》说:“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这个范围大体就是今天的豫西晋南一带,这跟二里头文化的分布范围吻合。同样是《战国策》,“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这个范围大体就是今天的太行山东麓、豫东、豫北和冀南这块区域。
无论是先商的下七垣文化还是早商的二里岗文化,都跟豫西的二里头文化呈现格格不入的差异性。举个例子,二里头文化群体的饮器是深腹圜底罐,而商文化群体却使用鬲。在夏朝和先商部落的交界地点,这个差异更加明显。
《战国策》曾提到夏朝的北疆在羊肠,羊肠也就是起自今河南沁阳往北穿越太行山的羊肠坂道。这块区域以沁河为界,东北方向,考古发现的焦作李固遗址、新乡潞王坟遗址鬲为典型器物,文化面貌与下七垣文化相同;而西南方向,考古发现的焦作赵庄遗址、焦作北平皋遗址则以深腹罐为典型器物,文化面貌属于典型的二里头类型。
相互毗邻同属焦作境内,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文化面貌,恰恰说明这块区域就是夏商文化的交界地带,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对应的正是夏晚期和商早期。
所以,通过分析二里岗文化对二里头文化的全面取代过程,基本上就能还原出商汤灭夏的路线。
首先,商族从豫北沿太行山东麓南下,分别通过在偃师和郑州营建偃师商城、郑州商城,实现对夏朝核心区域的完全统治。随后,商族势力又沿豫西向今山西西南挺进,在运城营建了垣曲商城和东下冯商城,以控制这里的中条山铜矿资源;在临汾营建了上北平望遗址,实现了对夏朝故地晋南的全面控制。
其次,在全盘接收夏朝原疆域基础上,商朝统治疆域进一步扩张到了今天的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湖北北部、关中东部以及商丘以西这块广袤区域。
到二里岗文化上层,也就是商朝中前期时,商朝实现了更大范围的扩张。向北,商朝控制范围已达到今天的晋北忻州、冀北保定一线,向南,商朝大举南征突破长江,在江西宜春留下了吴城遗址。向西,商朝控制范围抵达周原(西周发祥地)。向东则值得特别说明,二里岗上层文化出现在了山东济南和江淮一带。
为什么向东需要关注呢?
因为在此之前,商丘以东包括今山东省全境在内的这块海岱文化区,从未纳入过任何中原王朝的治理范围,而是有着独立的发展脉络。直到商朝建立时,这里依然是岳石文化的天下,也就是地理概念中的东夷。
换言之,商朝对东夷的经略,是在商朝中前期就已经开始了,商文化的强势介入,终结了东方相对独立的发展脚步,同时,东征东夷也成为此后商朝坚持了数百年的国策,直至末代君主帝辛(纣王)身死国灭。
殷墟一期文化以后(约为盘庚、小辛之后的商朝中晚期),山东境内已出现多处高等级殷商墓葬群。比如1965年春,考古工作者在山东青州苏埠屯遗址发现了一座四墓道的大墓,这是除殷墟王陵之外发现的唯一一座如此高等级墓葬,说明殷商对东夷的控制不仅深入到了海岱腹地,而且墓主身份几乎与商王等同。
接下来我们在回过头来看纣王对东夷的征伐,《左传》在总结商朝灭亡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纣克东夷,而殒其身”,将商朝灭亡的原因归结于纣王将大量国力放在了东方战场,导致实力大损,无力抗衡来自西周的军事威胁。
从考古发现来看,商朝对东夷的渗透和战争,早在商朝前期就已经开始了,到商王武丁在位的殷墟文化时期,走向了顶峰。
但问题在于,纣王即位时,关中的周人已经崛起,这一点,商朝统治者其实也早已察觉。周武王的祖父季历因四处征伐,被商王文丁猜忌所杀,继位的周文王姬昌又被崇国君主举报说“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於帝”,被纣王软禁在羑里7年。
上文提到,早商二里岗文化曾一度到达陕西关中的周原,然而,晚商的殷墟文化却大规模从西向东退却,除太行山西麓边缘地带发现零星晚商文化遗址外,它处再无殷商文化遗存,意味着此时商朝的西部疆域,退缩到了与都城安阳一山之隔的山西。
相较而言,来自西部的军事威胁,似乎远远大于东边的东夷。然而,在战略用兵的选择问题上,纣王还是坚持了历代商王的既定国策,持续向东用兵。
于是,考古呈现出的殷墟文化(晚商)面貌与二里岗文化(早商)时期相比,北、西、南三个方向都在退缩,唯独向东在进一步扩张和增强,疆域从四边形,压成了鱼尾形(】),虽然征服了东夷,却也丧失了对西周的战略纵深。
形势发生大变的情况下,纣王为什么依然坚持这条冒进的国策呢?
这还得从另一个考古发现说起。上文提到,殷墟文化相较于二里岗文化,在北、西、南三个方向出现了退缩。比如,南向,殷墟文化的影响力已经从长江边退到了河南信阳一带。北向,退守保定以南的定州。西向,只在晋东南有零星据点。
让人感到诡异的是,商朝最早占领的两处夏朝故地豫西和晋南,均未发现殷墟三、四期文化(约为商王廪辛、康丁到帝辛时期),就连昔日的统治中心偃师商城、郑州商城一带,同样没有发现殷墟三、四期文化,而且这一地区也没有见到其他任何晚商考古学文化遗存。
这也就意味着,自商王廪辛统治时期开始,豫西、晋南变成了“无人区”,没有任何文化势力进入,商朝连先祖商汤的都城都放弃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北京大学的孙华教授推测,“无人区”的出现,是商朝与西北方国在这块区域长期战争拉锯导致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王学荣教授则认为:是因长期干旱引起突发事件(比如瘟疫),进而在人们心理上产生恐惧而放弃,使该地区成为谈之色变的“禁地”。偃师商城废弃及洛阳盆地在随后几百年间成为“无人区”的现象,可反证商王朝统治者中存在的极度恐惧和绝望心理。
在高度相信占卜和鬼神的殷商时期,王教授的推测的确更接近事实真相。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商朝的疆域变化:从土地肥沃通达四方的洛阳、郑州,一路迁都向北回到商族的祖源地豫北,在盘庚迁殷(殷墟一期文化)之后,商朝事实上已经放弃了对南土的经营。
到商王廪辛(殷墟三期文化)时,晋南、郑洛地区又发生了未知的灾难,促使商朝彻底放弃了偃师商城、郑州商城、垣曲商城等诸多据点。
所以,纣王继位时所面临的选择:一是南下、西进,重新收复一百年前已放弃的且可能给国人带来恐慌的“无人区”故地;二是沿着先祖既定战略,在已经建立诸多殷商据点的东夷地区继续扩大战果,以弥补商朝在西、南两个方向所损失的疆域。
显然,商朝晚期的战略抉择,已经是一个既成事实,纣王选择继续东进,并非临时起意,而是在殷商这艘巨轮已经转向的前提下,替先祖们背了锅。
商起于东夷而与东夷搏杀,周起于羌而与羌争,是自己兴起的老家,当然要打回去,更何况老家还有重要的战略资源-盐
国外的白痴别在意,夏的存在,已经有实据,它们自卑没历史不肯承认嘴硬罢了,而且把自家没实据传说的东西编出历史轨迹来。 但要说最有历史的地区是埃及,金字塔基础材料石块的扑克牌缝隙级公差工艺,现代人300年前才能复刻,不信你对照身边的桌椅板凳的平面,不给你车床工件台角尺锉刀,你用凿子斧头砍平个石头试试,这不是人多就可以办到的,而埃及人,大概率是占个地,窃取可能的史前文明的家,也可能文明没落,本来的工业基础炸了
披坚执锐,荡伐四方——,修我戈矛,𬬱彼豺狼,利我剑戟,踏彼蛮荒——,与子偕行,征途漫长——,与子同泽,受命不殆,修我甲兵,如火烈烈——,与子同袍,何畏寒霜~~,惠拥我商,富有万邦——~
其实别用秦朝大一统后的观念臆断先秦历史,所谓夏商周只不过是部落联盟而已,大家将某个大部落认为共主,共主不断交替而已,现代世界上这种形式在非洲西亚还有很多。
坚持东征的原因,看看今年气候就知道了!洪涝灾害、干旱,中西部地区多,古时候也一样,东部雨水多,又离海近,不会有大的旱灾、洪灾,人口繁育快。
商朝放弃豫西,估计那时候洛阳周围的黄河在泛滥,造成了大片的沼泽之地,根本无法发展农业。就像历史上出现的巨野泽,云梦泽一样。经过几百年才被黄河泥沙填平了。等那时候,关中的小国早就发展起来了。商朝还在征伐东夷的肥沃土地。
在很早以前古代,往东可能应该是朝鲜半岛,那边吧,然后20万大军消失,可能就从东北往上,流转去了被美,成为了印第安人。
商朝货币是贝壳,东夷自产贝壳,征东夷应该是为了控制货币的发行
吕尚就是东夷派到西岐与周武王一起伐纣
河南打山东[呲牙笑][呲牙笑]
以前都是主君出征讨夷,诸侯镇守四方,后面被西伯侯偷家后,周朝开始主君中央坐镇,诸侯四方讨夷了
帝辛可惜了
周朝的分封制度应该沿袭自商王的方国策略,周应该是商王戎边的方国,类似于周对秦氏族的分封意图,而周跟商王的政治分歧主要应该是生产力的发展上边,是周深化了井田体系和农耕、国人,但商应该还是以获取奴隶、控制资源为主体。东夷有两样应该是商王急需的,奴隶和盐(包括近海渔获比如海贝),狩猎东夷类似于唐朝的远征,这是需要方国提供大量的粮食和武装的,长期的远征所有方国肯定会不满,这也包括东夷人,应该是所有方国联合东夷人,从两端一起击溃了商王的政权和军队,在战地内乱加上里应外合这是最贴近的可能,而且商王大军的粮草是方国主力供应的,他们不得不投降,应该当时的商人在人口方面不占优势,因为他们本质上还是奴隶主精英群体。
有理有据,好文章[点赞]
因为东夷不灭,腹背受敌是其一,东夷进攻商可长驱直入,都是平原,西周攻中原还有天险可守,不可能回去打西周,既然开打要么赢了再打回去,要么灭亡,因为回去打西周一点胜算没有
从商朝就开始代代相传记载着夏朝甚至更早期的政权就绝不会是假的了,中国人的文献记载如果不靠谱那全世界的文明都不靠谱了[无奈摊手]
对抗熵增
商灭是最让人叹息的。在最强大,也是最空虚时被一群二五仔灭了
几千年前的地图跟现在一样吗?
[思考]
晋南移民到边疆,夏邑信阳一带了
[并不简单]齐国一直东扩,没有好处他干嘛和莱国撕
有没有可能从炎黄开始到秦朝,其实并没有完全一统呢?只是我们用现代人的思维在想像远古时代的国家与城邦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