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年韦杰病逝,临终前坦言:当年责任全推到180师身上是不公道的

思天阅览过去 2025-03-31 18:32:35

1951年,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正式打响。在这次战役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63军的铁原阻击战。

63军在粮草消耗巨大、后勤物资不多、弹药得不到补充的情况下,和敌人展开了一场艰苦的阻击战。此战也让63军损失惨重。

而63军不得不临危受命,死守铁原的原因,则是因为180师防守的阵地被突破,导致我军中线门户大开。而180师也损失惨重,伤亡超过了一半。

战后,志司从上到下都做了检讨,180师也受到了严厉批评。

但36年后,韦杰却说:“180师失利,将责任都归到180师身上是不对的……”

180师的任务

在说180师的惨败之前,我们应该先看看这支部队的经历。

180师的前身是晋冀鲁豫军区第八纵队24旅,原本只是地方部队。在1947年的时候,全军整合部队,组建新的野战兵团的时候,他们才晋升为野战部队。

徐帅为了解放山西,将这支部队带上战场,180师根本没得到充足的训练,就被匆匆拉到了战场上。不得不说,徐帅是个练兵的奇才。

他靠着刘帅剩下的部队,将他们训练成了能解放山西的一支劲旅。后来这支部队被彭老总带到了西北,被编入了一野的作战序列中。

在解放战争中,这支部队虽然说面对的也都是强敌,但他们和三野、四野的部队还是不一样的。三野、四野部队面对的强敌,大都是老蒋的嫡系部队。

就算有杂牌军,但老蒋嫡系部队的战斗力,也是杂牌军远远比不上的。

而180师自成立起,面对的敌人就是晋军和马家军这种地方部队。虽然说这样的地方部队战斗力也都很强,但他们的装备是无法和老蒋嫡系相比的。

因此在面对美军这样装备先进、火力强大的敌人时,他们的经验本身就不多。

更何况和其他部队相比,这支部队作战经验少,训练时间短是不争的事实。

即便在抗美援朝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接到了入朝的命令,并且开始集结、整编、训练和动员部队,但180师的短板始终没能补齐。

1951年2月,180师被编入第三兵团入朝参战。在第五次战役打响后,他们原本是作为第一阶段的预备队参战的,没有和敌人直接接触。

等到第一阶段结束,180师全体都希望能上战场,郑其贵甚至还用鲜血写下了求战书。所以在第二阶段的时候,他们终于能直接和敌人作战了。

情况急转直下

但很快,敌人的反攻就来了。敌人这次把控的时间刚好,我军的后勤物资和弹药即将用完,但还没有完全撤离战场,也没有组织完防御战线。

敌人的骤然来袭,确实让我军慌乱了一瞬,但在志司的指挥下,各部开始组成防御战线,拖延敌人向前的脚步。

彭老总的想法很简单,我军要在阻击中北移,逐渐放弃金华、杨口等地区,最后在淮阳、平康、安边地区稳定防线。

然而敌人的猛烈进攻和180师的失误,让他不得不放弃这个计划。因为我军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防线,一旦敌人继续前进,很可能会直接占领“铁三角地区”。

要知道,铁原一带不仅是交通枢纽,还是我军的后方基地。一旦被敌人占领,那我军的后勤将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所以,彭老总才将63军调到了铁原,展开了一场惨烈的铁原阻击战。这场战役会发生的原因,就是180师在战场上的失误。

第二阶段作战到了后期,敌人的反攻已经开始了,此时180师负责防守中线的阵地。他们所在的这个位置非常关键,一旦被突破,东线和西线都有可能遭到包围。

原本负责防御中线的不止180师,这个任务是60军的三个师共同完成的。

但就在第二阶段的战役打响后不久,179和181师相继被司令部调走了,中线上只剩下了180师。

前面我们说到,180师是有短板的。这个短板在我军进攻的时候并不明显,但到了敌军进攻的时候就非常明显了。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郑其贵不知道怎么办了。

面对敌人的猛攻,他们很明显处于劣势。毕竟美军出动的可是一个军的兵力,180师想要防守简直是天方夜谭。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边打边撤。这样既可以阻拦敌人前进的脚步,给其他部队争取时间,也能保存自身实力,不至于伤亡惨重。

但此时,兵团给180师的命令是让他们坚守。眼看敌人就要包围上来了,坚守只能被敌人包围,只有突围才有一条生路。

但郑其贵犹豫了,他心知突围才是正确的,但又不能不执行上级的命令。最终,他还是按照上级的命令原地坚守,也让180师失去了一次机会。

韦杰的懊悔

为了保证第三兵团主力部队的撤退,王近山让他们阻击敌人三到五天。与此同时,63军和15军都在陆续撤退,但180师并不知情。

一旦这两个军撤退,180师的左右两翼将会彻底暴露,他们将成为一支直面美军的孤军。而就在这时候,王近山联系不到180师了。

敌人炸断了电话线,这对180师来说是致命的。没有接到撤退的命令,郑其贵就坚决要坚守阵地。哪怕政委和参谋长都建议他撤退,但他却说:“没有上级的指示,我无权改变命令。”

在郑其贵坚持要执行坚守命令的情况下,180师陷入了三面受敌的危险中。

他们当时唯一的希望,就是集中兵力突围,这样他们还能有一线可能。

但就在这个时候,他们再次收到了命令,让他们掩护伤员撤退。这道命令,彻底断绝了他们撤退的希望。

郑其贵固执地要遵守命令,坚持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即便到了最后,180师全体士兵也没有想要屈服。

眼看部队彻底陷入包围,当时他们只有全力突围这一条路了。只要他们能集中兵力攻其一点,那他们还是有可能撕开包围圈的。

第三兵团肯定不会放弃他们,当时王近山也在组织人对他们进行救援。只要他们突围之后,就能和大部队会合。

但在这最关键的时候,郑其贵犯了一个错误。他没有集中兵力突围,而是吩咐部队砸碎电台,分散突围。

电台被砸碎后,他们就收不到司令部传来的消息,也就不知道外面正有人接应自己。而面对美军猛烈的进攻,分散突围是最不明智的选择了。

最后虽然部队有四千人成功突围,但部队的伤亡的人数还是超过了一半。

在战后会议上,180师乃至第三兵团全体,都受到了彭老总严厉的批评。但毛主席在向彭老总了解情况时,彭老总还是将责任背到自己身上了。

虽然后来有传言,说180师全军覆没,但其实没达到那种地步。后来毛主席也专门听取了这次失利的报告,分析了情况。

这次失利,毛主席并没有将它怪到某一个人头上,而是认为从自己到180师的干部都有责任。他和彭老总一样,将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

不过,由于当时损失太大,对我军造成的影响也太大,基本上180师团以上干部都受到了处罚。

后来有些人还认为180师应该负全责。韦杰听到这话之后很心痛,180师损失惨重,最不想看到这个场面的就是郑其贵。

在晚年写自传材料的时候,韦杰对180师损失惨重的原因进行了客观分析。其实就像毛主席等人说的,这件事从上到下都有责任。

“一朝踏错,满盘皆输”,这才是当年失利最根本的原因吧!

0 阅读:88
思天阅览过去

思天阅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