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佛教是受到 希腊化文明 影响的 佛教 ,在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二世纪于 印度次大陆 北部地区形成(今天 阿富汗 、 巴基斯坦 、 印度 北部 查谟-喀什米尔邦 的地区)。 起源于 亚历山大大帝 东征,将希腊文化带至中亚及印度北部,由之后的 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 (中国称之为 大夏)、 印度-希腊王国 、 贵霜帝国 、 健驮逻 、 马图拉 、 笈多王朝 等王朝延续。 希腊式佛教最大的影响是 希腊式佛教艺术 ,包括受希腊风格影响的佛像,以及将希腊哲学富于理性思辩的哲学融入到 大乘佛教 之中,亦随之影响到 汉传佛教 和 藏传佛教 、 蒙古 、 日本 、 韩国 的佛教。 印度的 梵文 和 希腊文 同属 印欧语系 ,两种语言亦互相影响。
贵霜帝国(公元 30-375 年)的佛像装饰楣板,左侧是希腊风格的金刚手菩萨,明显突出了希腊佛教的美学细微差别。资料来源 Goldsmelter / CC BY-SA 4.0
一个已被西方世界遗忘,但却保留在佛教传统历史中的逝去时代,讲述了希腊人对佛教的贡献。
斯里兰卡小乘佛教信徒的日常祈祷中,生动地回溯了这一失落已久的希腊佛教篇章:
"我向沉默的圣人(佛陀)的脚印低头,这些脚印遍布在纳尔马达河的沙岸上、萨卡巴达山上、苏曼纳山上以及约纳卡人(希腊人)的城市里"。
这些神秘的希腊佛教修行者是谁?他们是如何以及为何成为一个外来宗教的崇拜者?
锡兰(斯里兰卡)中世纪首都波隆纳鲁瓦寺中的佛像,《摩诃婆罗多》描述了锡兰的历史,其中提到了希腊佛教。(Freesurf )
1、斯里兰卡古籍中有关希腊佛教的记载
在保存了上述祈祷文的同一帕里(印度)文本《马哈瓦那书》中,多次提到希腊佛教和在约那(希腊)和约那人自己的土地上传教的僧侣。其中一个国家包括约纳卡人 Yonakaloka(希腊人城邦国家),该国接待了皈依 "17 万众生 "的僧侣 Maharakkhita。
经文继续写道:"......向阿帕南塔(派去)了名叫达摩拉克希塔的优婆塞",这位希腊僧侣在那里皈依了 37,000 名众生"。
此外,这本《大梵天经》还列出了一位名叫玛哈-达玛拉克希塔(Maha Dhammarakkhita)的希腊长老(thera Yona)。经文告诉我们,他来自 "约那(希腊)的城市阿拉桑达",应该就是高加索地区的亚历山大城。
玛哈-达玛拉克希塔(Maha Dhammarakkhita)与 3 万名追随者一起参加了斯里兰卡阿努拉德普勒的大金塔奠基仪式。
事实上,上述例子中的皈依者人数可能有些夸张。不过,这些记载证明了希腊佛教的 "普及 "或知识,以及米亚人对他们新发现的宗教的热情。
根据《大梵天经》等佛教典籍,约那(希腊)佛教徒被派往自己的势力范围传教。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在佛教宗教等级制度中享有盛誉。
信奉希腊佛教的僧侣名字中都有希腊特色,这表明他们已经完全融入了新的印度宗教。在约那(希腊)佛教徒的名字中,"达摩 "一词反复出现。
Seldeslachts 在 2007 年出版的《最后的边疆》一书中认为,这些伟大的传教工作发生在公元前 250 年阿育王大帝主持的第三次佛教集结之后。马哈-达摩拉克希塔很可能在孔雀王朝衰落后加入了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和印度-希腊王国。
受希腊佛教影响的犍陀罗艺术体现了佛教与希腊的联系。
僧侣中的赫拉克勒斯-金刚手,片岩浮雕,出土年代(约公元 100-200 年)。赫拉克勒斯-金刚手尼正面站立,呈轻松的 "Praxitelean"(希腊式)姿势。他的头部微微倾斜,面朝左侧,胸前披着一张狮皮,狮爪打成一个典型的结。(大英博物馆托管)
2、阿育王及其与希腊世界的联系
虽然由于阿育王偏好佛教,印度文献中关于他的记载很少,但巴利语、汉语、梵语和藏语文献都提到他是印度最重要的佛教护法。(汉语文献主要指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等求法僧人游记)
阿育王从他的祖父和创始人旃陀罗笈多(希腊文为 Sandrokottos)手中继承了孔雀王朝帝国,旃陀罗笈多在公元前 4 世纪晚期开疆拓土。除了他征服的印度王国外,旃陀罗笈多还吞并了现在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部分地区,包括亚历山大建立的希腊式城市,进一步扩大了他的帝国版图。
旃陀罗笈多与塞琉古一世-尼卡托(Seleucus I Nicator,约公元前 358-281 年)签订了一项条约,确保了这些领土的获得。塞琉古以 500 头战象作为交换条件,割让了这些东部的领地(州)。塞琉古的女儿海伦(Helen)与孔雀王朝皇室的一名成员联姻,使孔雀王朝与塞琉古之间的盟约成为定局。
伍德考克在 1996 年出版的《希腊人在印度》一书中指出,由于塞琉古公主是王室血统,她嫁给了印度皇帝:旃陀罗笈多或他的儿子宾度萨拉。可以想象,这将使阿育王成为半个或四分之一的希腊人。
古代历史学家斯特拉波写道,旃陀罗笈多和他的儿子宾度萨拉都与希腊世界保持着密切的通信联系。塞琉古一世(Seleucus I)派梅加斯提尼(Megasthenes)作为大使前往旃陀罗笈多的宫廷。
他的继任者安提阿哥斯一世派遣戴马库斯(Deimachus)作为大使前往宾度萨拉的宫廷,后者同样向安提阿哥斯索要甜酒、无花果和一位哲学家。
除了祖父和父亲宫廷中的马其顿代表,在塔克西拉(今巴基斯坦)担任总督的阿育王可能还认识了自亚历山大远征以来统治该地区的希腊人。古老的坎大哈(可能就是阿拉科西亚的亚历山大城)位于孔雀王朝的最西端。
坎大哈城(今阿富汗)曾是用希腊文书写的敕令所在地。
阿育王一共颁布了 16 条碑铭敕令,其中 3 条(小敕令、第 12 号敕令和第 13 号敕令)是用希腊文书写的。(这些阿育王碑铭是英国人根据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找到的文物)
虽然他的希腊文敕令没有以完整的形式保存下来,但其中记载了阿育王的皈依故事和他的新佛教政策,包括素食和孝敬父母,以及其他法律和成就。
根据第 13 号敕令和小敕令,阿育王在与宿敌迦腻色迦(Kaliṅga)交战之后,于在位第 8 年开始皈依佛教。
他的虔诚思想被刻在磨光的岩石上,并展示在公共纪念碑上。
阿育王在菩提伽耶建造的原始摩诃菩提寺的插图。中间是金刚座,即 "佛陀的觉悟宝座",其支撑柱是人们崇拜的对象。右角是大象顶端的阿育王柱。公元前 1 世纪的巴尔胡特浮雕(亚历山大-坎宁安爵士/公有领域)
3、阿育王将佛教与希腊佛教等同推广
阿育王用他帝国的官方印度语(Brāhmī 和 Kharoṣṭhī)以及希腊语和阿拉姆语表达他的思想,他很可能是想向他的不同听众揭示他的启示,他相信这些听众会受到启发,像他一样走上皈依佛教的道路。
塔帕尔(Thapar)等学者在其 2015 年出版的《阿育王与孔雀王朝的衰落》(Asoka and the Decline of the Mauryas)和西克(Sick)2007 年出版的《当苏格拉底遇到佛陀》(When Socrates met the Buddha)一书中都认为,阿育王在自己的碑铭命令中提到了希腊哲学和宗教,以便将佛教思想与希腊的既有思想联系起来。
事实上,塞尔德斯拉赫茨在 2007 年出版的《最后的边疆》一书中认为,佛教典籍中记载的希腊人大规模皈依佛门的情况就发生在阿育王统治时期。(古希腊本土有没有这种现象存疑)
值得注意的是,第 13 号敕令的卡尔西语版本(一种印度语言)完整地记载了阿育王将佛教引入希腊世界,甚至向叙利亚、埃及、马其顿、昔兰尼和伊庇鲁斯的希腊统治者派遣传教士。
敕令的结论是,他在更广阔的世界和他的帝国中成功地传播了佛教,那里的人们遵从了阿育王的佛法。
阿育王的第 13 号主要岩石诏书提到希腊国王安提阿哥斯、托勒密、安提戈努斯、马加斯和亚历山大都是他教义的接受者。(作者提供)
但是。阿育王的向希腊的传教成功了吗?
西方的记录目前无法证实第 13 号敕令中提到的传教活动。不过,这些记载至少表明了阿育王向希腊语世界传教的意图。
除第 13 号敕令外,第 5 号和第 9 号敕令(非希腊语)也提到,阿育王帝国的希腊人确实接受了佛法。
此外,斯科特(Scott)在 1986 年出版的《佛教态度》一书中评价说,从希腊敕令的质量来看,孔雀王朝帝国很可能有一个希腊佛教徒社区,他们精通语言,对佛教戒律有专业的了解。
除了阿育王的碑文外,另一部引人入胜的佛教典籍也揭示了希腊佛教史的一些线索。
在坎大哈发现的阿育王双语碑文(希腊语和阿拉姆语)--坎大哈阿育王诏书。(公共领域)
米林达帕尼亚中的米南德国王
《米林达帕尼哈》是希腊佛教在西印度的遗迹。经文记述了约那(希腊)国王米林达(米南德)与来自犍陀罗的佛教僧侣那伽色那(Nāgasena)之间类似苏格拉底式的对话。
文中描述米林达受过 19 门艺术和科学的教育。其中一些显然是印度哲学,如 "Sankhya、Yoga、Nyaya 和 Vaisesika"。同样,文中还将米林达描绘成修辞学专家,这是希腊语 paideia(教育)的组成部分。
文中记载,一天下午,米林达在完成国王的职责后,命令他的顾问为他寻找印度贤人(pandits)来回答他的哲学问题。
然而,米林达的修辞技巧根本无法与这些贤者相比,他在对手落败后恼羞成怒地拍起手来,宣称:
"印度确实是一个空洞的东西,就像糠秕一样空洞;没有任何沙门或婆罗门(印度哲学家)能与我商讨,以消除我的疑惑...."。
直到那迦舍那到来,米林达才找到了他的对手。经过几天米林达对灵魂、执着、记忆等问题的不断追问,文中描述他不再有任何疑问。
《米林达帕尼哈》的结尾写道,国王 "像眼镜蛇拔掉毒牙一样 "消除了自尊心,赞美了那伽塞纳的智慧,把王国交给了儿子,自己成了流浪者,后来获得了阿兰若(觉悟)。
在米林达帕尼哈(Milindapañha)结束后,国王放弃了王位,到森林中过起了苦行僧的生活。
那么,印度-希腊国王真的是佛教君主吗?
米林达国王提出了疑问
佛教史绘画:摘自哈钦森的《万国故事》,包括埃及人、中国人、印度、巴比伦民族、赫梯人、亚述人、腓尼基人、迦太基人、弗里吉亚人、吕底亚人以及小亚细亚的其他民族。(互联网档案)
米南德皈依佛教了吗?
钱币学证据表明,米林达帕尼亚(Milindapaña)的米林达很可能就是印度-希腊王国的米南德一世(约公元前 155-130 年)。米南德继承了包括犍陀罗和塔克西拉在内的大部分孔雀帝国领土。
此外,钱币证据表明,这位印度-希腊国王沿袭了其前任的政策,像阿育王和阿加索克勒斯一样,对包括佛教在内的印度邪教提供赞助。
米南德的一个青铜方形铭文(如下图所示)被解释为 "达摩轮"。 更重要的是,与阿育王关于希腊人皈依的记载不同,有西方资料似乎证实了米南德的皈依。
美南德尔一世(Menander I,公元前 160-135 年)的一枚钱币,上面有一个达摩克罗和一个手掌(公有领域)
令人震惊的是,普鲁塔克(Plutarch)独立报道了米南德像佛教君主一样下葬(Cakkavattin),从而证实了米南德的皈依佛教。
古代历史学家普鲁塔克在《Praecepta》中写道,米南德被火化,他的遗体被平均分配,人们为他竖立了纪念碑(stūpas?
虽然马其顿的葬礼包括火化和在墓室中处理遗骸,但统治者骨灰的分配与标准的马其顿葬礼习俗并不一样。
这与释迦牟尼(历史上的佛陀)的遗体分割更为相似,后者的遗体分割是为了避免其追随者对其遗体的暴力争夺。
4、实际上并不信奉佛教。
(左)带有希腊传说 ΒΑΣΙΛΕΥΟΝΤΟΣ ΑΓΑΘΟΚΛΕΟΥΣ ΔΙΚΑΙΟΥ "Of the Reign of Agathocles the Just"。(右)毗湿奴、湿婆、瓦苏德瓦、佛陀或巴拉拉玛。(作者提供)
此外,巴焦尔的一座佛教圣地上刻有 Mahārāja Minedra(伟大的国王米南德?
不过,关于米南德皈依佛教的说法存在争议,瓦西里阿迪斯(Vassiliadis)等学者在其 2004 年出版的《希腊人与佛教》一书中指出,该文本的部分内容值得怀疑。
相反,作为一个似乎精通希腊传统但又与印度文化有密切接触的印度裔希腊人,米南德可能将自己塑造成一个佛教君主,以协调他的不同臣民。
然而,即使我们认为米南德从未皈依佛教,典籍中对这位印度-希腊国王的评价也是非常崇敬的。
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从历史上看,佛经中米林达帕尼哈是一位转轮圣王,他的灵感可能来自于历史上该地区希腊人的大规模皈依。
佛教记录并不总是可信的,不能作为准确的历史记录。然而,正如哈尔基亚斯在其 2014 年出版的《当希腊人皈依佛陀时》一书中所论证的那样,其他文本、书信、钱币学以及考古发现的三角关系使希腊佛教徒的确实出现和存在过,有着令人信服的证据。
得益于阿育王的普世方法,印度-希腊人开始接触到一种熟悉的佛教形式。他们发现,这种 "外来的智慧 "与希腊思想传统的许多关注点是一致的。
这些反响不仅给佛教带来了一种知识上的熟悉感,还向印度-希腊皈依者灌输了一种普世观念,即印度人和希腊人在地球的两个对立面从事着类似的哲学和精神课题。
题图: 贵霜帝国(公元 30-375 年)的佛像楣板,左侧是受希腊风格影响的金刚手菩萨,明显突出了希腊佛教的美学细微差别。资料来源 Goldsmelter / CC BY-SA 4.0
作者:Thanos Matanis
参考书:
Halkias, G. T. 2014. 当希腊人皈依佛陀时: 印度-希腊文化中知识的非对称传递》。Wick,P. & Rabens,V.
Horner, I. B. 1963-4. Milindapañha: 米林达的问题》。PTS
Mahānāma, Wilhelm, G., and Mabel Haynes, B. 1912. The Mahāvaṃsa: or The great chronicle of Ceylon. 由 W. Geiger 翻译成英文,Mabel Haynes Bode 协助翻译。巴利文学会
Plutarch, Dryden, J. & Clough, A. H. 2001. 普鲁塔克生平。现代图书馆。
Scott, D. 1986. "佛教对希腊化的态度: A Review of the Issue." 宗教研究/宗教科学
Seldeslachts, E. 2007. "希腊,佛教西传的最后边疆?
Strabo, Jones, H. L. & Sterrett, J. S. 1917. 斯特拉波的地理学》。哈佛大学出版社。
Vassiliadis, D. 2004. "希腊与佛教: 普世宗教发展中的历史联系"。东方佛教
Woodcock, G. 1966. 希腊人在印度》。Faber & Faber 出版社。
(一些专业术语靠机翻,不妥之处见谅)
老衲有一个道友
今年在甘肃兰州省博物馆遇到巴基斯坦佛教文物交流展,确有佛教起始后受希腊雕塑文化影响的石雕佛像造型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