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能不能摸着日本的石头过河

理想吕 2024-12-24 08:47:07

大家都知道,上世纪90年代初即1991-1992年日本在泡沫破灭后,迎来了30年的低迷期,几乎涵盖了整个平成年代。

当时的日本也想了很多办法,想不到办法就换首相成了当时日本政坛最常见的现象,从1991年的宫泽喜一,换到2012年安倍晋三第二次当选首相,才算基本止住消费的持续低迷,但经济情况仍然很不理想。

期间的办法,在我们今天看来,仍然是比较有意思的。

从1992年开始,日本刚毕业的大学生就不好找工作了,因为日本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在越来越小的工作机会面前,到底是保住老员工,还是照顾大学生。

1990年日本失业率为2.1%,有效求人倍率为1.4,就业相对容易,日本的总人口方面一直还算稳定,1.27亿左右,那时也没有出现明显的老龄化现象。

从1992到1994年,日本的失业率震荡上行至3.2%,是1980年以来最大值,比1990年上涨了45%,而那几年新毕业的大学生就成为就业的重灾区——当然,3.2%的失业率只是开始,否则也不会称之为失落的30年。

不是没有想到让老员工下来、让大学生上去,只不过很难做到:日本绝大多数企业长期实行终身雇佣制和员工序列制,老员工没有离开或者退休,是没有岗位提供给新人的。

而且在经济泡沫尤其是楼市和股市泡沫破灭前,日本人均家庭负债率高达年收入的5倍左右,畸形的居民杠杆率都加在了以老员工们身上,更何况,老员工有整个家庭需要养活,他们的妻子已经不出来工作很多年了。

所以那些年无论日本政府,还是企业和媒体宣传,都最终选择了尽可能保住老员工,把有限的工作机会留给他们。

那么相对于大学们来说,开启得就是“就业冰河期”,因为不仅就业岗位正在不断变少,而且90年代日本大学生毕业数量大幅增加,比整个80年代平均增长了40%左右——当然,也远远多于现在已经严重老龄化、少子化的日本。

1993年日本有大约237万多名大学生毕业,然而这一年,日本就业市场迎来了急冻期,就业率仅为80%左右,大学生们为了找到工作,平均每人投递了超过100份简历,应届生的就业率跌到了不到60%。

这并不是最惨淡的时刻,煎熬的时间还很长,从1993年到2005年,日本大学生就业率从85%的高点一路下滑到55%左右,几乎每两个大学毕业生中就有一个在24个月内找不到工作。

至于24个月以后的情况,那就看个人的运气或者家族的实力了。

离开东京运动

当年日本拿出的第一样工具就是提出振兴和发展农村地区,口号就是振兴乡村。

日本大藏省的统计数据是,在1992年至1995年期间,每年有超过70万人从都市圈回到乡村和小城市就业(生少),其中50%以上是建筑业从业者,也就是大家都到乡村挖沟、填土、搞基建去了。

对于毕业大学生,日本厚生省的数据是,那几年成功地从大城市向乡村分流了约30多万名大学生,尤其是东京地区得以出现连续三年实现人口负增长的现象——极大的、暂时地缓解了城市的就业压力。

但是,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们的感觉当然不会这么兴奋,相反,他们把这种现象改了一个名字:逃离东京运动。尽管不符合日本政府的初衷,但却准确地描述了当时的真实现象和他们无奈的内心。

【也许经济低迷反而有助于创作:1992年引进和出版】

引导继续深造

除了每年分流大学毕业生到乡村挖沟、填土、建房子远远还不够,还要大力劝说没有前往乡村的大学毕业生们想办法继续深造,比如考研究生、比如多拿一个甚至两个学位等等。

只要不往就业市场跑,只要愿意继续读书,日本政府都会大力支持,媒体也在大力宣传,当然,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那时的日本政府已经没有财力进行实实在在的补贴了。

实事求是地说,这个办法不算日本独创的,我们才是教师爷。想当年上山下乡的时候,无数心怀梦想和激情的知识青年,踊跃前往老、少、边、穷地区,甚至有一部分在返城政策下发后,仍然留在了那里。

鼓励临时用工

这跟劳务派遣的本质是差不多的,整个90年代到21世纪初,日本政府都在鼓励企业把一些不太重要的岗位拿出来,让年轻人们轮流做,既能解决短期就业,也能多少提供一些劳动报酬。

所以90年代初到2020年初的30年间,去超市当收银员、去公司做没有底薪只能在销售以后拿提成的销售员、去咖啡店或者24小时便利店当服务员的,并不是现在的爷爷奶奶们,而是大学生甚至研究生们。

而且那个阶段的日本公务员更加难考——因为实在太稀少了,在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日本政府只能不断压缩政府开支、减少岗位。

那当环卫工人,天天扫马路总可以吧?

抱歉,这种工作基本轮不到大学生和研究生,尽管这些提供基本城市服务的岗位肯定不会被缩减,但政府直接聘用的环卫工人,是属于日本公务员序列、享受公务员待遇的。

【90年代反而是日本电影行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那就没办法了?

也不至于,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乐观的心态永远都是最重要的。进入2005年以前,日本的就业情况开始慢慢好转——这并不是因为日本国内的经济复苏了、消费活跃了,而是得益于日本的海外市场开始进入收获期。

如果要举例子,那就我们吧。

从90年代中后期到2020年以前,我们一直是日本布局海外投资的重要市场,当然,同期还有欧洲、北美以及巴西、阿根廷等国家。

从2005年开始,日本在我们市场的投资进入回报期,这对日本来说简直是救命的,终于有钱可以反哺国内的培训、就业和消费了。

所以说,投资永远是相互的,不用只说日本一边倒地对我们投资、给我们一些技术,回报是肯定有的而且是持续和丰厚的。

【90年代日本东京街头的年轻人们】

用以前日本媒体经常说得内容来形容一下,90年代初期和中期的日本大学生毕业生们,他们其中的大部分成为未来20-30年中,日本国内就业率最低、收入平均数最低、结婚率和生育率同样最低的一群人。

日本的平成年间,是指1989年1月至2019年4月这段时间,平成年间出生的年轻人们却被日本媒体一直讽刺为平成废柴。

进入重度老龄化的日本,经济和消费相对于90年代已经大为好转,年轻人就业也容易得多,结果平成年间的年轻人反而不工作,开始摆烂或者啃老了。

这是因为他们把90年代那群想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们,看成是背负整个时代的压力、承受经济周期的代价,所以远远比平成年间的年轻人们值得怀念和同情。

也就是说,我们没有办法摸着日本的石头过河,因为所有年轻人对社会的要求(需求)几乎都是一样的:请提供机会与机遇。

1 阅读:11
理想吕

理想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