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望着窗外,啜饮着咖啡,突然问我:“姐,人生的路,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这个问题也把我拉回了多年前的记忆,那段背着咸菜上学的时光,以及与堂妹小琳截然不同的命运轨迹。我们的故事,或许能解答妹妹的疑惑。
1987年的秋天,我和小琳一起考入了县里的重点初中。开学第一天,站在教室门口,看着来来往往的同学,小琳指着一个穿着漂亮连衣裙的女孩,羡慕地说:“红梅,你看她的书包真漂亮。”我默默地低头,看着自己破旧的帆布包,里面装着咸菜和红薯,这几乎是所有山村孩子上学必备的“干粮”。从家到学校,我们常常要走上两三个小时的山路。
小琳的家境比我好很多。她的父亲在县里的化肥厂工作,每个月都有稳定的收入。虽然她也住在村里,但吃穿从不愁。我还记得第一次去她家,就被那台14寸的彩电震撼了,在八十年代末的农村,这可是个稀罕物。小琳也常说,毕业后就能接替父亲的工作,每天坐办公室,多么轻松自在。而我,看着父母在地里劳作的身影,明白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为了这个目标,我每天五点起床预习功课,晚上熄灯后还会借着走廊微弱的灯光继续学习。宿舍里的其他女生还在熟睡时,我已经开始了新一天的学习。小琳经常笑话我:“你这么拼命干嘛?到最后还不是一样?”我总是坚定地回答她:“不一样的。”
我们宿舍六个人,只有我带咸菜。每到饭点,咸菜的香味就会弥漫开来。小琳偶尔会调侃我:“红梅,你家是开咸菜铺的吗?”我知道她在嘲笑我的贫穷,但我并不在意,因为省下来的钱,我都用来买书和学习资料。
我至今都记得,我租到《平凡的世界》的那几天,把自己关在图书馆里,一口气读完了整本书。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俩努力改变命运的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也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期中考试后,小琳问我:“听说你考了年级第一?”我淡淡地回答:“嗯。”她却撇撇嘴说:“有什么用?我爸说了,毕业就能接他的班,有工作,还有退休金。”我没有接话,只是默默地翻开课本。
高中时,我和小琳彻底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她去了技校,准备接替父亲的工作;而我继续读高中,朝着大学的目标前进。那三年,我依然保持着节俭的习惯,每周背着咸菜上学。虽然哥哥外出打工后,家里的条件有所改善,但我依然舍不得乱花钱。
1996年的夏天,我收到了北京一所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小琳来我家,惊讶地问:“你真的要去北京?”那时的她,已经在化肥厂工作,穿着时髦的连衣裙,戴着漂亮的手表,头发也烫成了卷发。“我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回答道。“可是北京那么远,花费又高,值得吗?”她问道。我笑了笑:“值得。”
大学四年,我依然保持着勤俭的习惯。周末,同学们都去看电影、逛街,而我却选择在图书馆和实验室度过。毕业那年,我顺利地留在了北京,进入一家大型国企工作。也就在那时,传来了小琳所在化肥厂效益不好,开始裁员的消息。
2000年,在公司的一次联谊会上,我认识了现在的丈夫李强。他是一名工程师,也来自农村,同样是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他笑着对我说:“你知道吗?我上学的时候也带咸菜。”我们有着相似的经历,很快就结婚了。婚礼上,小琳也来了,她脸上没有了少女时的骄傲,眼角也多了些皱纹。“红梅,你真厉害。”她感叹道,“现在工厂不行了,我和我爱人都下岗了。”我安慰她说:“没事的,总会有办法的。”她叹了口气:“可是我们什么都不会,除了在工厂干活,其他什么都不懂。”
二十年过去了,我现在已经是公司的高级会计师,丈夫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我们的收入都很不错。我们在北京买了房子,儿子也在重点大学读书。而小琳,化肥厂倒闭后,她和爱人尝试过开小店、做小生意,但都不太顺利,现在只能靠摆摊维持生计,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妹妹听完我的故事,若有所思地说:“姐,我明白了,命运的分岔口,就在于当初的选择。”我摇了摇头:“不只是选择,更重要的是坚持。那些咸菜,那些省下来的钱,那些挑灯夜读的夜晚,都是我走向更好生活的阶梯。”在我的书房里,至今还保存着那个旧咸菜瓶,它见证了我的奋斗,也见证了命运的转折。
人生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也没有不劳而获的幸福。在命运的岔路口,你的每一个选择,你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将决定你未来的方向。我的故事,或许能给一些正在迷茫的人带来启发:人生的馈赠,往往藏在坚持和付出之中。那么,在人生的关键时刻,你会如何选择,又将如何坚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