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三”淞沪抗战输在了一个留日学生身上:要不是他里通外国,日军舰队就被消灭了

半壶老酒半支烟 2025-03-30 19:54:52

1937年8月13日到1937年11月12日,淞沪抗战持续了三个月,中国军队七十三个个师七十余万人伤亡超过二十五万,黄梅兴、蔡炳炎等十四位少将殉国。

在“八一三”淞沪抗战中,日军主力从吴淞口登陆,其海军舰炮摧毁了我方大量工事,而守军对他们几乎没有还手之力——日军第三舰队和第四舰队拥有包括四艘航空母舰在内的舰艇三十余艘,海航飞机一百八十多架。

虽然日本海军和陆军内讧严重,但是在侵略战争中,却肯暂时停下撕咬,獠牙一致对外,肆虐在上海上空的日本海军飞机,几乎与陆军数量持平(陆军出动了二百一十架)。

八一三淞沪抗战,日本海军至少占了一半战斗力,他们要是没有海空优势而只有十三万陆军,早就被中国军队包围、歼灭了。

老蒋虽然军事能力不济,但也绝非等闲之辈,冯玉祥、阎锡山、陈济棠、龙云、李宗仁、白崇禧,那么多军阀都被他收拾过,说明《曾国藩家书》还真没白读。

老蒋知道自己退无可退,也在淞沪周密布局,准备打断日军的一条腿,也就是全歼游弋在长江上的日军七十艘战舰,如果战略意图达成,日军就没有能力向上海发动大规模攻势了。

老蒋的计划是好的,可惜这个还算比较好的计划,被一个留学日本,回来后打入中枢的汉奸破坏了,这个留学回来的汉奸叫黄浚,他的侄子黄均口述,崔普权整理而成一篇《淞沪战役中的重大泄密案》,详细介绍了汉奸黄浚卖国的前因后果。

黄浚,字哲维,号秋岳,人称黄秋岳,此人四岁识字,七岁能作五言诗,并作为“神童”被选派去日本留学:“黄秋岳又赴东瀛日本,在早稻田大学就读。在日期间,他不但精晓了日文,还熟悉了日本的风土民情,崇尚日本的心理逐步形成。(本文黑体字均出自黄均口述)”

黄浚确实有些才气,据黄均回忆,当年黄浚也算著名才子:“陈石遗《石遗室诗话》一书中有如下记叙:‘秋岳年幼劬学,为骈体文、出语惊其长老。从余治说文,时有心得。世乱家贫,舍去治官文书,与同学梁众异、朱芷青最为莫逆,相率为五七言诗,遍与一时名士唱和。’黄秋岳结合佛经《维摩诘所说经》中的传说故事,编写了京剧《天女散花》的本子。后经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修改、编整,成为梅派著名的以歌舞见长的古装戏之一,于1916年在北京吉祥大戏院公演。”

黄浚以汉奸、间谍罪被枪毙后,居然还有几个“著名作家、诗人”写诗撰文“悼念”,因为涉及到不太好说的人物,所以就不提了。

黄浚以海归身份,在北洋政府和老蒋政府一路高升,从北洋政府陆军部承政厅秘书科科员、交通部法规编纂员、交通部秘书,一路升到行政院秘书主任,算是彻底进入了老蒋的核心圈。

黄浚和儿子黄晟都是留日学生,也都是日本间谍机关重点拉拢的对象——像黄浚这样的“小资作家”,是最容易被腐蚀的。

黄家父子堕落成为日本间谍,跟南造云子有关,但是在被南造云子发展为下线之前,黄浚已经被南京领事馆总领事兼使馆一等秘书须磨弥吉郎拉下水,所以不是南造云子发展了黄浚,而是黄浚发展了其子黄晟和一批亲日派,尤其是有留日经历的官员,组成了一个受南造云子领导的间谍小组。

这些留日背景的间谍很受汪精卫器重,老蒋脚踏两只船的时候,也对黄浚等人青眼有加——老蒋其实也算留日学生,他是东京振武学校毕业生,还当过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士官候补生。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大举南下,老蒋知道上海必有一战,就于1937年7月28日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决定先发制人,密令有关部队在江阴封锁长江,将日本海军在江阴上游至汉口一段长江中的七十多艘大小战舰,三千(还有两千和六千之说)多名日本海军陆战队队员和大小坦克、炮兵等,全部封锁在这一段水域中。

因为是绝密会议,所以记录员只有老蒋的侍从室秘书陈布雷和行政院主任秘书黄浚。

散会之后,黄浚马上将情报转交南造云子,南造云子又将情报交给日本大使馆武官中村少将,由他直接用密电报告东京。

老蒋不知道自己的“周密部署”早就被日军洞悉,日本海军及战舰连夜急速顺江东下,驶出了封锁区而集中在黄浦江的水域上,对上海造成了更大的威胁。

黄均回忆:“八一三的战役是惨烈的。由于泄密而使本来可以封锁在长江内的日方战舰和士兵,非但没有被早些消灭,反而使淞沪一战的日方军事实力大增,对我方形成了威胁,以致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

如果一举消灭日本海军,八一三抗战必然获胜,甚至能不能打起来都是个问题。时任第九集团军作战科长的史说在《八一三淞沪抗战事略》中记载:“蒋介石料到上海终不免要作战,密令张治中在苏州进行部署,并准备在江阴封锁长江。封锁江阴的消息被行政院汪精卫的主任秘书黄浚(号秋岳,是日本收买的间谍)泄露给敌人,日海军即命江阴上游军舰及汉口日海军陆战队东下,听说当时汉口日侨吃饭未毕,丢了饭碗就上船。”

1887年出生的老蒋,在1937年八一三抗战时刚满五十,还没有后来那么糊涂,当然知道有人泄密,但当时参会人员较多,戴笠一时间也难以缩小嫌疑范围,直到黄浚再次“行动”,被戴笠抓住线索,泄密案才彻底告破。

叛徒比敌人更可怕,他们叛变之后,对母国的仇恨简直刻在了骨子里,黄浚不但出卖了重要军事情报,还想把决心抗日的老蒋也干掉。

淞沪抗战进入白热化阶段,老蒋决定到上海前沿阵地去视察,考虑到日军空中优势,时任副参谋总长兼任军训部长的白崇禧建议:英国驻华大使许阁森的轿车上挂有英国国旗,不会受日机的攻击,蒋总司令乘坐该车前往上海更安全。

蒋认为一国之首,乘坐他国的车辆,有失国体,就坚持坐自己的车夜间行进,结果蒋安全到达,英国大使的车却在公路上遭到日本飞机精准轰炸,连英国大使也被炸伤。

白崇禧得知此事差点吓死,戴笠却敏锐地判断:小诸葛就不会通敌叛国,而白崇禧提建议的时候,只有六七个人知道,这其中最可疑的就是留日学生、曾为汪精卫亲信的黄浚!

戴笠的能力,国共双方都有准确评价,瞄准目标后迅速采取行动:黄秋岳、黄晟和一个叫作廖雅权的汤山招待所的服务员同时被逮捕,这个廖雅权就是南造云子,是1909年出生在上海的一个日本间谍的女儿。

戴笠亲自审讯,南造云子马上招供,黄浚父子没等用刑就在各自的供词上签了字,老蒋亲笔批示,判处黄浚黄晟死刑,并在雨花台立即执行,这对“父子留学生”共赴黄泉,也不知道有何颜面去见他们的列祖列宗。

留日学生父子黄浚黄晟被明正典刑,那个南造云子不知道被谁放跑了,直到1942年,她才在上海霞飞路百乐门咖啡店前被击毙,那肯定是戴笠的手笔——当时蒋家王朝亲日派太多,抓活的可能又会被放掉,还不如直接干掉,一了百了。

黄浚这个留日学生坏了八一三淞沪会战的大事,他们的留学生身份,是不是会让读者诸君想到很多?

0 阅读:61
半壶老酒半支烟

半壶老酒半支烟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