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陈宫与小说描述的陈宫有很大差别,史书中的陈宫并没有“捉放曹”,更没有目睹曹操杀害吕伯奢全家,甚至连个忠义之士都算不上。
陈宫投奔曹操是在兴平元年(194年)背叛的曹操,当时曹操去徐州打陶谦,陈宫与陈留太守张邈之弟张超、从事中郎许汜及王楷等同谋叛乱,想把曹操的老巢献给吕布,荀彧和夏侯惇、齐心协力,诛杀了一些叛乱者,劝退了带着数万人马来捡便宜的豫州刺史郭贡,陈宫只好带着少数人跑到了吕布那里。
陈宫在吕布军中,反骨依然未消,又参与了郝萌叛乱——郝萌之叛是被袁术勾引,陈宫也深度参与其中:“建安元年六月夜半时,布将河内郝萌反,萌将曹性反萌,与对战,萌刺伤性,性斫萌一臂。高顺斫萌首,床舆(抬着)性,送诣布。布问性,言‘萌受袁术谋。’‘谋者悉谁?’性言‘陈宫同谋。’时宫在坐上,面赤,傍人悉觉之。布以宫大将,不问也。”
陈宫与张邈、张超合谋背叛曹操,又跟郝萌合谋背叛吕布,这家伙倒有点姚广孝的意思,对造反情有独钟。
陈宫在下邳被手下绑了送给曹操,说明他的人缘儿是很差的,他临死前那句话也很有意思:“为臣不忠,为子不孝,死自分也。”
陈宫既不忠于曹操,也不忠于吕布,对汉献帝更是不屑一顾,不知为什么,很多人居然说他是“忠义之士”、“栋梁之材”,还夸他“生死无二志,丈夫何壮哉”。
笔者不管是看《三国志》还是看《三国演义》,都弄不明白陈宫到底图的啥:以他的聪明才智,岂能不知道吕布不如曹操?他知道自己跟曹操服软也活不成,为啥还委婉地请曹操照顾母亲和妻小?他不知道曹操的特殊爱好吗?
三国名将辈出,谋士也多如牛毛,陈宫在汉末三国时期的谋士中,顶多只能算三流水平——他跟诸葛亮、法正、庞统、徐庶、荀彧、荀彧、程昱、郭嘉、鲁肃不是一个档次,甚至也不如贾诩和张昭。
陈宫在吕布军中是首席谋士还是大将,史书记载和小说描述的不太一样,但是他没有改变吕布被擒斩的命运,却是一致的。
陈宫或许是一个合格的说客,但绝不是一流谋士,当然更不是忠义之士,他在背叛曹操之前,也是“立有大功”的:兖州刺史刘岱死后,陈宫说服了兖州别驾、治中,并取得济北相鲍信的支持,迎曹操为兖州之主。
吕布被曹操击败后依附刘备,又是陈宫撺掇吕布鸠占鹊巢,弄得刘备的家小被抢来抢去,以吕布的德行,拿住甘夫人糜夫人“秋毫无犯”,那简直跟老猫不吃鱼一样令人难以置信,所以即使曹操在白门楼有放过陈宫的意思,刘备也会三言两语把他说死。
陈宫手下绑到曹操面前,两人的对话很有意思:“下邳败,军士执布及宫,太祖皆见之,与语平生,故布有求活之言。太祖谓宫曰:‘公台,卿平常自谓智计有余,今竟何如?’宫顾指布曰:‘但坐此人不从宫言,以至于此。若其见从,亦未必为禽也。’……太祖曰:‘卿如是,奈卿老母何?’宫曰:‘宫闻将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老母之存否,在明公也。’太祖曰:‘若卿妻子何?’宫曰:‘宫闻将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妻子之存否,亦在明公也。’”
史书中陈宫一口一个“明公”叫着,“表扬”陈宫的《三国演义》也是这样叫的——陈宫跟曹操大谈仁政孝道,估计曹操要是真心给台阶,陈宫肯定借坡下驴,至于陈宫说吕布不听自己的,那就更是典型的甩锅:陈宫是“叛变专家”,吕布要是听了他的馊主意,都不用等曹操放水灌下邳,脑袋早就挂在白门楼上了。
吕布被曹军主力围在下邳,陈宫居然出主意让吕布到城外,跟自己形成犄角之势。这件事在史料和小说中都有记载和描述,为了方便起见,咱们还是用小说中的语言:“曹操远来,势不能久。将军可以步骑出屯于外,宫将余众闭守于内;操若攻将军,宫引兵击其背;若来攻城,将军为救于后;不过旬日,操军食尽,可一鼓而破;此乃掎角之势也。”
陈宫这条“妙计”,就是典型的一厢情愿、纸上谈兵:吕布的兵力,原本就远远少于曹操,陈宫却让他里外分兵,而且曹军近在咫尺,怎么可能允许吕布在城外构建营寨?
陈宫这一招,跟死太监王振给明英宗朱祁镇出的主意差不多,明英宗被瓦剌生擒活捉,吕布分兵出城,且不说曹操会不会趁其立足未稳突袭,就是以陈宫的能力,能守住下邳吗?
为了打吕布,曹操可谓精锐尽出,有名的大将基本都在前线,刘备领着关羽张飞也瞅着下邳眼冒火光——那原本就是他们的根据地。
刘备是善于赢得人心的,吕布陈宫鸠占鹊巢,原本就没有得到徐州世族和百姓的广泛支持,吕布在城中镇守,尚且不能弹压部下哗变,如果只留下陈宫,那还不得被部卒当小鸡子抓了?
正史记载的吕布是主动向曹操投降的,张辽也是,即使以《三国演义》为依据,我们也能发现陈宫的“分兵之计”确实是个馊主意:吕布当时手下比较能打的,也就是张辽高顺而已,侯成、魏续、宋宪、郝萌、等人都非颜良文丑张飞三合之将,吕布即使把他们都带去城外安营扎寨,又怎能在曹军攻打下邳城的时候,冲破刘关张和许褚徐晃等人的阻击?
吕布带的兵将多,陈宫就守不住下邳城;吕布带的兵少,就会被曹操在野战中歼灭。陈宫此计,吕布就变成了武大郎服毒——吃也是死,不吃也是死!
喜欢看三国的读者诸君大多精通兵法,就连吕布的正妻严氏也看出此计不靠谱:“君委全城,捐妻子,孤军远出,倘一旦有变,妾岂得为将军之妻乎?”
分兵之计被否决,急糊涂的陈宫居然想让吕布去劫曹操粮草:“近闻操军粮少,遣人往许都去取,早晚将至。将军可引精兵往断其粮道。此计大妙。”
吕布的正妻严氏依旧反对:“将军若出,陈宫、高顺安能坚守城池?倘有差失,悔无及矣!”
吕布一咂摸,也发现陈宫这主意确实很馊:“操军粮至者,诈也。操多诡计,吾未敢动。”
如果曹操听了陈宫此计,肯定会抚掌大笑:公台知我者也!我不怕吕布出城,就怕他缩着不出来!
有坚固城防,吕布才能支撑两个月,他败在袁术援兵不至和部下反叛,如果吕布依了陈宫之计分兵出城,可能用不上一个月,他俩就都被曹操挂在白门楼上了。
正史和小说中的陈宫是两副面孔,读者诸君以小说为依据,又会如何评价陈宫这条“妙计”?在您看来,陈宫的智谋,在汉末三国时期能算几流?
薏蒄琴绣
然则吕布只能死守?但死守的结果就是败给曹操啊,那吕布这场仗该怎样打才有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