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者 杜一用
“单方裁员不给补偿”的马未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舆论危机。其实,站在企业现金流的角度,马未都的裁员或许是一种无奈之举,他的做法只是诸多困兽犹斗企业的一个缩影。马未都创立的厦门观复博物馆在去年就已经停止运营了。
厦门观复博物馆是马未都创办的博物馆连锁店里的一家,2005年开馆,地址设在鼓浪屿上的菽庄花园。然而,到2023年6月,这家博物馆被福建省民政厅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被登记管理机关撤销了登记。
从违法失信到撤销登记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一家企业能够产生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是不至于走到关门歇业这个地步的。被撤销登记的事实说明,历经三年疫情大考,厦门观复博物馆在更早之前就已经陷入了流动性危机。
对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连锁店来说,厦门分店面临的问题可能还只是一个缩影。厦门观复博物馆背靠厦门必游之地鼓浪屿,有稳定的流量加持,厦门分店尚且如此,其它分店更难言乐观。
其实看一下马未都创立观复博物馆的过程,可以从中看出端倪。
马未都1996年拿到国内第一张私人博物馆经营牌照,在北京开出了第一家观复博物馆。随后,又在上海、厦门、天津、杭州开出分店。2005年,观复博物馆实行理事制度,由理事会承担博物馆的盈亏。
收藏通过买卖变现,观复博物馆如果只藏不卖,那门票和文创产品就是主要收入。由董事会承担博物馆盈亏,就直观上的理解,观复博物馆在这个时候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引入新股东扩充了资本金。
接着,观复博物馆又开辟了藏馆冠名,这是一种商业化方式,目的还是为了补充现金流。
2008年,借助在《百家讲坛》打下的知名度,马未都发表演讲、出版新书、策划展览,甚至还接了代言。2010年,他与IDG资本创始人熊晓鸽等一起创立了北京观复文化基金,表达了要把观复博物馆捐给社会的愿望。
不难看出,马未都一直在为观复博物馆探索一种可持续的生存模式。但一直到这个时候,观复博物馆都不是靠自身的造血能力生存,而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对外融资扩充资本补充流动性。就长远而言,一家无法自收自支的博物馆交给社会总比烂在手里强。
2015年马未都开始涉足互联网和影视行业,陷入裁员风波的观复文化就是马未都的文化事业之一。2016年观复博物馆引入IDG风投资本,进一步扩充了资本金。根据媒体的公开报道,这个时候的马未都账面身家达到了100亿。2022年,马未都开启了自己的直播。
这些都可以视为马未都为观复博物馆可持续性的探索。
前故宫院长单霁翔讲过一个事实,故宫一年的营收有23亿,但还是需要高额补贴来分担藏品的维护和展览费用。
故宫的营收尚且做不到自收自支,观复博物馆的自收自支能力由此可见一斑。延伸产业链和直播带货都是马未探索观复博物馆变现的一种方式。不过,这些项目能给观复博物馆带来的现金流似乎有限,直播带货是最赚钱的一个,第一次直播马未都就带动了1000万的销售收入,并且吸引了1000万粉丝。
但直播带古玩应该是看热闹的多于买古玩的,马未都的直播带货只是昙花一现,此后一崛不振。本来直播带货还能给观复博物馆补充流动性,当这条渠道也受阻时,马未都面临的局面就尴尬了。
有文章称,马未都在企业管理上还很混乱。规章制度就像摆设,用人任人唯亲,决策经常一拍脑袋就定了。采购藏品时,没有经过专业的鉴定和评估,盲目花大价钱买入,结果大部分都是假的。
根据媒体最新信息,陷入裁员风波的观复文化法人刚由马未都变更为陈某,这应该是资产抵债的结果。
今天去看,观复博物馆的运营逻辑很像“盖碗游戏”,场面搞得越来越大,需要的盖子也越来越多,当五个盖子盖不了十个碗的时候,“盖碗游戏”玩不动是必然的结果。博物馆单一的盈利模式和高昂的运营成本决定了,今天观复文化的“单方裁员不给补贴”只是早晚的事情。假如企业还能产生充沛的现金流,马未都应该不会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