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之美,常常让人陶醉其中,回味无穷。今天跟大家分享南宋末年蒋捷的词《一剪梅·舟过吴江》,这首词的最后三句十分惊艳,是千古名句。
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约1245~1305后),字胜欲,号竹山,他的词集就叫《竹山词》。蒋捷是南宋著名词人,他跟王沂孙、周密、张炎,并称为宋末四大家。蒋捷的词,语言新奇清俊,情感悲凉萧寥,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称赞他是“长短句之长城”。
蒋捷生活在宋元易代之时。南宋咸淳十年(1274),蒋捷考中进士,结果,官还没当上,南宋就灭亡了。由宋入元后,蒋捷义不仕元,过着终生漂泊的生活,因此,他的词中有着很强的遗民心态。这首《一剪梅·舟过吴江》,就是南宋灭亡后,蒋捷漂泊到吴江县的吴淞江时所写。
词的开篇,便直抒胸臆,词人怀着无尽的愁绪,行船在吴淞江上,江上轻舟摇晃,江上酒楼林立,酒旗招展,满怀愁绪的词人,渴望借酒消愁。
《四库提要》中,评蒋捷的词“炼字精深,调音协畅”。这开篇三句,便展现出了蒋捷炼字的功力。“摇”字写轻舟摇晃,却暗含着词人身世飘摇之感。“招”字写酒招展,却逗引着词人借酒消愁的内心欲望。
可是,词人并没有停下船,去酒楼喝酒,可能是没钱了吧,他只能在萧萧风雨中,摇着船驶过秋娘渡口,穿过泰娘桥下。
秋娘渡、泰娘桥,秋娘、泰娘,都是歌伎常用的名字,使用它们为渡口和桥的名字,说明这个地方是妓院很多的地方,风流荟萃之地在国破家亡的背景的衬托下,多了一层“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意味。
风雨萧萧,又给词人满怀愁绪的内心,添上了一层凄凉的底色。
乱离之世,漂泊之时,人的内心便容易产生对故乡与家庭的怀念。于是,词人下阕前三句就写,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里,洗尽布满征尘的衣袍,在温暖的家里,可以人悠闲地点起心字香,调弄标有银字的笙篁。
银字笙是古代的乐器,笙管上标有表示音调高低的银字。心字香,指心字形的香。
点香调笙,是多么惬意的情景,以内心的渴望反衬现实的无奈,写出了词人刻骨的凄凉。
最后三句写时光飞逝,樱桃红了,芭蕉绿了,人却被抛弃了。
如果在要古诗词中,选出描写时间最经典的诗句词句,那么这首词的最后这三句能进前五。
首先,这三句中,选用了“红”、“绿”这两句鲜明的色彩,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初读便能给人深刻的印象。一般写低落的情绪,诗人都会选用灰暗的颜色,而蒋捷反其道而行之,以丽语写惨怀,让人感受到了时光的无情流逝。
其次,“红了”、“绿了”,两个“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动态的情景,我们仿佛看到了樱桃变红芭蕉变绿的过程,恍忽中,我们看到了时光一点一点地流逝。明代潘游龙《古今诗余醉》中说:“末句两用‘了’字,有许多悠悠忽忽意。”
再次,一个“抛”字,强烈地表达出了词人在历史洪流面前的无力感和漂泊感。词人不仅是在空间上四处漂泊,在时间中他也是漂泊的。在那个宋元易代之时,词人失去了家,失去了国,也被抛掷在历史的洪流之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