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缤纷多彩、千奇百怪,一直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观赏、寻奇探秘。很多文人墨客在登山临水之后,还会即兴题写诗文,记下内心感受。在众多传世篇章中,不乏非常优秀的名作,后世读者更感到爱不释手。
古人写游记,并不着重描写景点风光,也不刻意展现欢快心情,而是借景抒情,提出观点,从而给人带来深刻的启示。下面分享王安石的名作,以小见大,阐述哲理,给人以深刻启迪。
《游褒禅山记》(节选)
北宋 • 王安石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
这段文字的大意是说:古人观察天地间万物,往往会有很多收获,这是由于人们思考的问题比较深邃,探究的事情涉及面较广。平坦且近的地方,游人较多;危险而远的场所,游客便少。
不过世上奇妙雄伟的景观,常会充满险阻、又极其僻远,所以人们如果缺乏坚强意志,就最终无法到达。
王安石34岁时曾担任舒州通判,后来他辞职还乡,途中与亲友顺便游览了褒禅山。褒禅山在古时又叫华山,山上有一个华山洞。华山洞地势平旷,洞口大而浅,洞边石壁上还有不少游客的题辞。
大家进入洞口之后,才发现洞里深不可测,于是便点起火把,继续往洞的深处前进。洞里石笋林立,奇形怪状,或如海上仙山,或似草木花卉。洞顶还倒垂着一些钟乳石,有的好像蔬菜瓜果,有的仿佛珍禽异兽,在火光的照耀下,展现出瑰丽的色彩。
越往里走,洞里的景色就越发显得奇美,悬泉飞瀑,山川湖泊,简直无奇不有,大家似乎进入了一个梦幻的世界。走了一段路,道路也忽然变得曲折狭窄,有些地方仅容一个人侧身而过。
此时有人担心火把快要燃尽,更感觉到危险临近,于是就提议别再往前走了。大家似乎也有同感,便纷纷随其走出洞口。到了洞外,王安石才发现,大家恐怕还未走到洞的一半,但也没有心情返回洞中,只好心有不甘地离开褒禅山。
过了几天,作者回想起这段经历,感到非常遗憾,于是便写了这篇文章。诗人在文中感慨地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所以,没有探索的志向,没有坚强的意志,就到不了这种不同寻常的地方。
王安石从这件事中又进一步想到:做事必须竭尽全力,当一个人本来具有足够的力量和条件,可以很好地完成某一件事情,但是由于懈怠和恐惧,而没有最终完成既定目标,事后就会被别人讥笑,自己也会感到极其后悔。
王安石纪念馆
王安石的这篇游记以小见大,充满哲理,人们读完后一定感触良多。很多人虽然从小就立志要成就一番伟业,可是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开创事业,都必须要有勇气和毅力,不可半途而废,更不应该盲从,这样才能达到那种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境界。
另外,一个人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必须要具有探索精神,同时又能在兴趣的推动下稳步前进。遇到困境时,要学会理性分析,认真调研,并三思而后行。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如此只会慌不择路,最后甚至可能酿成大错,以至于后悔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