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后台更硬?92家公司股东背景大起底,红色豪门还是蓝血贵族?

十步读 2024-08-16 03:15:32

消费或投资时,产品背后的公司是我们决策的关键指标,这点毋庸置疑。

尤其保险这类金融产品,看不见摸不着,承保公司对消费决策的影响就更重要了。

但是,受销售端的话术影响,大众对保险公司的认知不但模糊,而且无所适从。

比如两派主要话术:

一派所持,是“公司无关论”,唯条款、保险法和保险保障基金至上。

另一派呢,强调公司的“血统”、“基因”,仿佛除了几家大公司,其它都在破产的边缘徘徊。

到底哪派观点正确呢?中国保险的历史还是太短了,需要更长时间去回答这个问题。

本文只能尽量还原92家人身险公司背后的股权变迁,顺便讲讲保险保障基金的关键作用。

正文之前,有几点需要提前讲讲:

1、公司的注册资金、股东、股份占比,成立时间,均来自保司官网披露或可查的公开信息。

2、对大型保险集团来讲,旗下寿险股东背景统一按集团公司介绍,且其寿险公司成立时间≠寿险业务开展时间。

3、按普遍原则,股份占比超过50%为绝对控股,低于50%但大于30%为相对控股。

最后,所有信息都是我个人整理,受能力所限,难免有错漏之处,还望各位多多指正。

截至目前,国内有92家人身险公司(不算长江养老则91家),其中寿险公司74家,健康险7家,养老险10家,相互保险1家。

血脉纯正的

血统最纯正的寿险公司有6家,分别是副部级央企3家,纯外资3家。

副部级央企:

2012年,四家险企被列入中央管理,升格为副部级金融央企,其中三家有人身险业务。

财政部占有绝对的控股权,占太平和国寿的90%,人保的60.84%。

三家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是社保保障基金。

作为副部级央企,几家公司也在历次“破产救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帮问题险企渡过难关。

纯外资央企:

最纯正的是友邦,1992年在大陆设立分公司,是改开后最早进行人身险业务的非本土机构。2020年实现“分”改“子”,友邦人寿正式成立。

安联人寿和汇丰人寿,则经历了一个股权变化的过程,逐渐由合资公司变成了外资独资。

国资为主的

国资的定义较为复杂,我们引用国资委关于国有控股企业和国有实际控制企业的观点:

国家出资企业:

是指国家直接出资管理的一级企业。

国有控股:

原则上,国有股东持股比例大于50%为国有绝对控股企业。

国有股东持股比例未超过50%,但能对其实际支配控制的企业为国有相对控股企业或国有实际控制企业。

按这个标准,我整理出来28家。

受限于我的见识,有些股份低于30%但仍保持实际支配的国有险企,可能会给漏掉。

这部分险企要讲的事多,我分成三批来说。

第一批:19家

这些公司里,有的是央企直接控股,有的是国企或地方国资控股。

我只列了大股东及其占股比例,很多时候国资是通过多家公司完成整体控股的,比如利安人寿,江苏省国有股份50%以上。

幸福人寿的大股东诚泰财险,由国企紫光集团控股,且其第二大股东是国企东莞交通。

第二批:4家

这四家公司,被很多人分到了合资险企中,但我查了一下,目前外资占股比例已经小于25%了。

比如光大永明,加拿大永明人寿只占24.99%,剩下股份由光大集团、中兵投资和鞍钢集团三大央企持有。

还有中韩人寿,一开始双方各占50%,随着企业增资过程,韩华生命保险所持降到24.99%,公司变为外资参股的中资险企。

第三批:5家“被接管”的公司

这五家公司,加上前面的新华人寿,有一段“曲折”的经历:

都被保险保障基金接管过。

说出他们的另一个名字,你就清楚了:

大家保险:安邦保险

瑞众人寿:华夏人寿

海港人寿:恒大人寿

中汇人寿:天安人寿

当这些公司发生经营风险,资不抵债后,保险保障基金就会组建一家新公司,承接风险公司保单,确保大众利益不会受损。

当新公司的经营走上正轨,保险保障基金会逐渐退出,将所持股份转让。

这样问题公司就不会走到破产清算的环节,可以正常经营,履行合同约定,把风险降到最小。

比如中华联合人寿的大股东,央企东方资产,就是从保险保障基金手里接过的股份。

而大家、瑞众、海港、中汇,还在接管过程中,保险保障基金仍持有相当比例的股份。

前面讲过的几大副部级险企,这时也会参与进来,帮着抵御风险。

比如瑞众人寿的大股东九州起航,背后就是国寿、人保和太保等几大险企。

所以保险公司会不会破产呢?会。

我们的保单有没有影响呢?基本没影响。

按《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长期人寿险的救助金额,以保单利益的80%或90%为限,不是全额救助。

但是,破产公司也不是一分钱没有,它只是资不抵债了。加上保险保障基金的救助,还是能保证消费者的利益不受影响。

如果你留心上述新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会发现远超一般人身险公司。注入这么高的资金,才能避免消费者的利益受损。

民营为主的

股东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公司,常常被诟病为“小公司”,但是别忘了,平安也是从“小公司”走过来的。

有20家险企,国有股份占比很低,以民营资本为主:

有些险企,原来股东以民营为主,但在增资或调整过程中国资进入。

比如信泰人寿,浙江国资委进入后成了一家国企;还有百年人寿,刚刚获得批准,大连金运成为第一大股东。

也有些险企是国资逐渐退出,比如中意财险、华泰保险。

总之,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险企的股东也在不断流动和变化着。

合资经营的

合资经营的险企有两类,一类中资外资五五开,各占50%;另一类以中资为主,外资占股虽超过25%,但比中资少。

五五开的:12家

外资多是国际上赫赫有名的大保险集团,中资也是超级央企。

不是五五开的:8家

除了华泰人寿外,都是中资占比更高。

2021年,当时的中国银保监会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删去了“外资比例不得超过公司总股本51%”的要求,响应中国深化金融业开放的精神。

华泰保险就是在此以后,美国安达保险集团通过增资、收购,逐渐成为了最大股东。

不管几几开,合资险企的经营非常稳健,2024年第一季度寿险公司风险评级中:

五家AAA级险企,上述公司占了四席:中英、中意、同方全球、恒安标准。

十二家AA级险企,半数来自这些公司:大都会、中荷、中宏、工银安盛、交银和华泰。

健康险/养老险/相互保险

七家健康险公司:

十家养老险公司:

备注:长江养老视同资管公司管理。

一家相互保险公司:

总结一下

十三精刚刚做了一个2024保险公司市场价值排行榜,我把其中的人寿险公司挑了出来:

尚未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的部分保险公司,没有纳入排行榜研究,所以只有73家。

十三精的排名模型,综合考虑了险企的财务、股本结构、经营管理水平、竞争优劣势、盈利能力、成长性、内涵价值、产品口碑、品牌影响力、科技创新能力、偿付能力、公司治理水平和风险管理水平等因素。

这份榜单里,国资、民营、合资的分布相对均匀,并不呈现一头沉的情况。

所以,不要单纯以股东背景、出身贵贱,来武断地判断保险公司是好是坏。

何况,险企的股东也是不断流动的,随着增资发展的过程,今天的国资将来可能变成民营为主,合资也可能变成独资。

险企的核心竞争力,是品牌、口碑,以及内部驱动力形成的企业文化。

对我们消费者来讲,则要关注一家企业的发展历史,通过它的纵向发展历程来了解企业全貌。

声明:本文具有时效性,内容仅供参考。产品及政策可能有调整或升级,注意询问最新情况。

0 阅读:0

十步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