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万庆涛王鸿杰
殷墟出土的大方鼎上面的铭文,开始被称为司母戊鼎,后来又改为后母戊鼎。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后母戊鼎
我们从文字演化来分析,司与后是什么关系。
司(后)甲骨文字形(《汉典》)
甲骨文字形看,无论是司还是后,都是由小勺和口构成,不过是左右镜像的关系,一个字朝左朝右都不影响字义。这在甲骨文中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但是,由于甲骨文的这个字形后来演化成为了两个字司与后,因此问题就复杂起来。
母亲给孩子喂食(网络图片)
从根本上说,甲骨文的这个字形应该隶定为司,本义喂养,即婴幼儿需要用小勺喂养,这里省略了“子”。
从喂养的本义出发,向两个方向演化。一个方向是负责和掌管。如,司马、司空、司寇、司徒等机构,即使现在国家机关还有司级机构。如外交部亚洲司。
喂养的意思又演化出喂养者,婴幼儿的喂养者肯定是母亲最合适。这就是后字成为母亲的同义词的原因。另外,为区别喂养孩子和喂养动物,又演化出饲字。
饲养场喂牛(网络图片)
为与司字相区别,后来把喂养之义固定写作后,负责与掌管之义固定写作司。
有人会问,为什么夏代君王称为夏后?这个问题是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演进之初的遗存。为确定父亲对自己子女的关系,进入父系社会后,男人想出来一个奇葩的办法,女人生孩子,男人坐月子,即所谓的“产翁制”。这在宋代史籍中就有记载。历史上,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以及世界上一些处在氏族部落发展阶段的族群都有记载。
产翁制(网络图片)
夏代君王称为后,说明华夏先民也曾经有这个阶段。再后来,虽然君王不称为后,但仍然把治下的黎民百姓称作“子民”,现在还有“父母官”之称,也是一种遗存。
总的来说,商代时期司与后从字形上还没有固定,只能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到底是司还是后,这就像车字有很多字形一样。
至于大方鼎是的铭文到底是“司母戊鼎”还是“后母戊鼎”,或许“后母戊鼎”更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