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华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今年52岁,来自江苏无锡。她平日里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忙里忙外,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她一直以自己的坚韧自豪。然而最近几个月,她却发现自己有些力不从心。
最初的症状并不起眼。她的舌头上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白斑,摸起来有点粗糙,也不疼,她以为是上火了。然而,白斑不仅没有消失,反而逐渐扩大,偶尔还伴随舌头麻木感。她开始变得烦躁,但家务事繁多,她总觉得“哪有时间跑医院”。
“丽华,你这舌头咋老看着不对劲啊?”邻居大婶有一天在唠嗑时提醒她。
“哎,估计就是熬夜太多,身体虚了。”陈丽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直到几周后,她感觉嘴巴里的异物感越来越强,甚至咀嚼时轻微出血,她才不得不听从丈夫的劝告,去了无锡市人民医院。
疑云初现接诊她的是口腔科主任刘志伟,一个看似和蔼但非常严谨的中年医生。他听完陈丽华的描述,开始认真检查她的口腔。
“陈女士,您的舌头白斑范围挺大的,而且边缘有些硬化。再加上您说的麻木感和出血,我建议做一个组织活检。”刘医生语气温和,但眼神中带着一丝凝重。
“活检?是不是很严重啊?”陈丽华显得有些紧张。
“别太担心,现在只是怀疑,还需要进一步确认。我们经常说,口腔里出现一些异常信号,可能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求救信号。早查早治总是好的。”刘志伟耐心地解释。
检查与确诊:不容忽视的真相活检的结果很快出来了——陈丽华被确诊为早期舌癌。这个消息让她如遭雷击。
“医生,怎么会是癌?我身体一直挺好的啊……”她一时语塞,眼眶红了。
“舌癌的发生和很多因素有关,比如长期吸烟、喝酒,或者嚼槟榔;还有慢性刺激,比如长期牙齿不整齐磨损口腔组织,再加上饮食习惯和免疫力下降等问题。”刘医生一边说,一边从电脑里调出一篇《柳叶刀·肿瘤学》的研究数据:“根据这篇研究,口腔癌的发病率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有所上升,尤其是亚洲地区。你这次算是幸运,早期发现,治疗效果会很好。”
“可是……我也不抽烟不喝酒啊,这怎么解释?”陈丽华疑惑地问。
刘志伟点点头:“这就复杂了。可能和长期口腔卫生习惯差、营养不良或者家族遗传因素有关。具体来说,我们会再进行详细检查,确认是否有其他诱因。”
治疗方案的制定在详细检查后,医生团队评估了陈丽华的病情,决定采取手术切除加后续放疗的治疗方案。术前一天,刘志伟特地来病房看望陈丽华。
“陈女士,我们明天的手术重点是切除肿瘤,同时尽量保留舌头的功能。舌癌早期治愈率很高,你不用太担心。”刘医生微笑着鼓励。
“可是手术会不会很痛啊?会不会影响我说话、吃饭?”陈丽华还是忐忑不安。
“术后会有一些不适,但我们会安排专门的康复训练,帮你恢复正常的生活。最重要的是,我们要防止病情发展。你要相信现代医学的力量。”刘医生坚定地说。
生命的第二次机会手术进行得很顺利,医生成功切除了陈丽华的肿瘤。术后她经历了一段不适期,但在医生和家人的鼓励下,她积极参与康复训练,从最初的简单发音到逐渐恢复正常进食。
康复期间,刘志伟专门为她安排了一堂科普课:“我们经常说,‘体内有癌,嘴知道’,这是因为口腔癌的早期症状往往会表现为以下三种迹象——”
白斑或红斑:这些是癌前病变的常见表现,如果发现口腔内有长时间存在且无法消退的斑块,一定要尽快就医。慢性溃疡:如果口腔内有无法愈合的溃疡,并伴有轻微疼痛或出血,这可能是癌症的早期信号。麻木或异物感:当肿瘤压迫神经时,会出现麻木感或者吞咽时的异物感,这需要特别留意。刘医生还拿出一组数据:“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的统计,如果口腔癌能够在早期发现并治疗,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0%-90%。但如果拖到晚期,这个数字就会下降到不到20%。”
陈丽华听完感慨地说:“还好这次是及时查出来了,要不然真不敢想。”
防患于未然陈丽华的经历在社区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刘志伟特地写了一篇科普文章:
“癌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身体的信号。口腔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通过它,我们能提前发现很多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注意这些细节:
定期口腔检查:建议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专业口腔检查,尤其是有高危因素的人群。
改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避免嚼槟榔,注意饮食多样化和口腔卫生。
重视早期信号:不要忽视口腔内的异常变化,哪怕只是一个小溃疡,也可能藏着大问题。”
从陈丽华的故事看健康的重要性陈丽华经过治疗后,恢复了正常生活,她开始把自己的经历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提醒大家重视口腔健康。“嘴巴里的小问题,真的不能大意!”她常常对邻居们说。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陈丽华一个人的经历,也是无数普通人的缩影。通过早发现、早治疗,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的健康争取更多的机会。健康不是靠运气,而是靠细心呵护。